《3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一定都曾認識過無數的老師,他們有的強勢、有的溫柔,他們都或多或少的教會過我們專業上的知識、做人處事上的道理,有些東西今天的我們可能早已忘記,但他們無疑都是我們最終成長為今天的自己的道路上,曾影響到自己的人。

《3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


故事開始幾集,每集揪出一個對景山澪奈的死亡造成了影響的學生,對他們因為自己的嫉妒、不負責任、畏懼、自欺、暴力發洩、欺軟怕硬而對別人的傷害進行譴責,這種套路像極了17年的網飛美劇《十三個原因》;而教師集中一班學生進行犯罪式“教育”的行為,又有些像中島哲也的《告白》。當然這次的故事也還是有很多的不同。

《3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


雖然都是計劃周密,有預謀的實施。柊一颯的出發點和上述作品的主角們不同,除了揭發武智老師的醜陋行為之外,他並沒有想過要刻意傷害任何人,也不打算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達到自己“教育”的目的。這個“理性的激進”雖然看上去很熱鬧,但比起《告白》中那種“理性的冷酷”還是更加溫暖的。

柊一颯自始至終在用自己的言語和他所設計的衝突來教會他的學生們,如何正視不完美的自己,如何尋回自己作為一個平常人所應該負有的責任感,如何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保持換位思考的同理心,如何在對自己並不瞭解的事情做出判斷時,堅持獨立思考。

《3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


在中期學生們都已經有所改變之後,柊一颯將計劃推進到了第二階段。他試圖正式將自己這堂課的教育對象擴大到了SNS社交平臺上的每一個用戶。他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將武智老師搞臭,又適時的“自爆”,將矛頭重新拉回來,把“吃瓜群眾”的輿論風向玩弄於股掌之間。

最後,用一場全民直播把自己的一切目的說出來。近乎歇斯底里地說出自己最想要說的話:“你的眼睛、你的嘴巴和你的手,它們長在你身上,不是讓你用來傷害別人的,而是為了讓你和他人分享喜悅,和他人一起感受幸福的滋味的,不是嗎?”

《3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


我想做的都做完了,怎麼思考就教給你們了。如果我沒有命不久矣,也許我只會想辦法打倒武智,不會把你們——我的學生牽扯進來,但現在的我需要真正盡一個老師的職責。

故事的最後,我們從小櫻的口中知道,社會環境並沒有因為這起事件得到什麼改變,但那十天對於小櫻自己則是“整個的青春”。

就算“改變整個社會”的妄想失敗了,但學生們的轉變將影響他們一生。從校園霸凌到網絡暴力,都是現代社會的頑疾,一個柊一颯改變不了太多,但更多的柊一颯也許可以撬動一點點大人世界的傲慢與威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