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的“橫渠四句”體現了讀書人的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鵬友程


國士精神,以天下為己任!

讀書人都應該學習這種精神!

首先,這是一種文化自覺!

人,首先得有文化自覺,才有可能讀書為道!才能成為優秀的讀書人!這種文化自覺是什麼?為人類的前途命運福祉而殫精竭慮、自強不息、尋找出路與永續發展的前途!

次之,為人民謀求幸福!

人,無不希望生活有價值和希望!無不希望天下太平!無不希望自己被尊重!作為讀書人,有擔當的讀書人,應該懂得人性、懂得人的追求、人的希望!所以,以此為目標,為人民,構建幸福、文明、有價值的生活環境、工作體系、事業價值體系!

再次,要為文化傳承做貢獻。

文化是人類的根本!所有的器物、物質、制度、文明、創造發明,都是可以更新的!唯獨文化的傳承最為特殊!文化是人的核心,需要傳承!

讀書人要為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奮鬥!


聿劍培訓師


意外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很驚喜,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我的座右銘,於我而言,帶給了我很多的力量和幸運。在此也非常高興能分享一下我對“橫渠四句”的理解。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先介紹下張載,張載(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鳳翔郿縣(今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張載博覽群書,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認為世界萬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現象都是“氣”,即“太虛”,主張“理在氣中”。又認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認識“天下之物”。講學關中,故其學派稱為“關學”。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病逝於臨潼,時年五十八,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賅,歷代傳頌不衰。著有《正蒙》、《橫渠易說》、《經學理窟》、《張子語錄》、文集等,後人編為《張子全書》。

     橫渠四句很好的總結了對於讀書人的責任和期望,古往今來,仍然給予我們無窮的啟發。讀書人就要立天、立地、立心,做到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天下為己任,憂患民命民生。初識這四句話時,就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讓人精神抖擻,充滿力量。天地本無心,何以立心,立以何心?天地之心在乎人,為天地立心,必然要求我們應有大智慧大胸懷,正身正心,方可有為天下蒼生。

此四句猶如警鐘長鳴,每當內心迷惘之時,思及,便會感覺心中一片清明。吾輩同仁,自當以此為勉勵,奮勇爭先,兼濟天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夜畫江湖


我是藤籌勁草,感謝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如果喜歡我的答案請點擊關注。

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體現的就是讀書人大學中三種境界:立德立言立功。

立德就像聖人的境界,萬世的榜樣,歷代的楷模,也是人追求的對象,於國於民都是公而忘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立言就是為往聖繼絕學,也是著書立說,既為聖人傳播思想,也為後世留下自己的思想。

立功就是建功立業,為國爭光甚至捐軀。


藤籌勁草


“橫渠四句”包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1020-1077,字子厚)是中國北宋時期哲學家。祖籍大梁(今河南開封),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後居郿縣橫渠鎮(今陝西眉縣橫渠鎮),曾在當地長期講學,被人們尊稱為橫渠先生。

“橫渠四句”體現了中國眾多知識分子的思想境界和歷史使命觀。

    2、“橫渠四句”對當今知識分子現實人生的指導意義

用現代語言來說,“為天地立心”就是“學者要用精神力量(心)認清客觀世界(天地)的本質和規律,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確立堅實的理性基礎。”

用現代語言來說,“為生民立命”就是“學者要關心人民的命運、反映人民的心聲、消解人民的苦難,增進人民的福祉。”學術研究不能譁眾取寵,要有利於廣大老百姓安身立命和安居樂業。

用現代語言來說,“為往聖繼絕學”就是“學者要批判地繼承前人的學術成果,創造新的科學理論和實用技術,並通過宣傳、教育和推廣使人類文明不斷延續下去。”

用現代語言來說,“為萬世開太平”就是“學者要有崇高的社會理想,維護社會中積極的進步的因素,抨擊社會中消極的落後的東西,並向人們指明通往美好未來的光明大道。”學術研究首先要有現實性的人文關懷,儘量避免給社會添亂;學術研究還要有前瞻性的理論視野,力求經得起歷史考驗。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橫渠四句,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北宋大儒張載的名言,也是很多人都十分喜歡並奉之為座右銘的一句話。

這幾句話闡明瞭知識分子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為讀書人指明瞭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有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當然是不對的,可是一個讀書人到底能幹什麼,應該幹什麼,有時候自己時常感到迷茫,身處逆境的時候往往感到消極低落,每每在這個時候,張載先生的橫渠四句便能給予我許多振奮,對我心中的疑惑也做出了一個解答。

無用的只是死讀書的酸儒,真正的讀書人應該懂得經世致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腳踏實地的做事,這是一個讀書人對於現世的最高理想和價值所在。

張載指出,一個讀書人還應該有超過他所處時代的價值和意義,那就是對於過去一切優秀東西的傳承與發揚和對於未來的開拓與創新。

為往聖繼絕學指的是繼承和發揚先賢們的學問和思想,在當今時代,這不只適用於儒學,往聖既可以是孔孟程朱等先賢,也可以是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巨擘,還可以是魯迅,朱自清等文化大師。

而為萬世開太平則是一個人的歷史意義和價值所在了,一個讀書人應該推動歷史的進步,做出開創性的工作,為後世之人奠定好的基礎。

可以說,橫渠四句道盡了一個讀書人的使命與責任,時常以此自省,實覺任重而道遠。








小舟講歷史


張載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理學創始人之一。他是鳳翔郿縣橫渠鎮人,所以世稱橫渠先生。宋神宗二年,張載出任崇文院校書。時值王安石變法,很希望得到張載支持。張載注重“外王”,也主張經世致用,並不反對變法,但提出不能“教玉人追琢”,於是與王安石“語多不合”。後因其弟張戩反對變法獲罪,張載便辭職回鄉,以講學著書為生,“躬行禮教”倡道於關中。

張載有四句名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原本只是表達儒家學者的境界和理學的哲思。但他將儒家學者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講得如此天經地義,而且高於古來“士子”身份地位,自視為“玉人”,可謂一種獨立意識的覺醒,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破天荒的。

這四句話經過後來的傳揚和詮釋,被現代學者概括推崇為“橫渠四句”, 便成為讀書人的自覺意識的表達,實際上是對讀書人的歷史使命、社會擔當和身份地位、人格尊嚴的最清醒宏達的表述。



曹宗國


吹牛逼吹大發了的感覺。

人是渺小的,要敬天畏人。常人能恭敬地做學問,能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加強個人品德修養,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已經很不容易了。


費冠卿


橫渠四句,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四句話說盡人生仁人志士的所有夢想!


餘味子


雖可能是張載的一腔孤勇,卻也能感到其中的熱血與傲骨。橫渠四句,不是人類的理想,而且個人的一種最為崇高的信仰和追求。人的追求是多樣化的,有的人為自己利益,有的人為人類總體的利益。


如喜茶葉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