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一體化!真的來了!

成渝一體化!真的來了!


時不待我,只爭朝夕。

如果你經常關注區域經濟發展,就不可能不知道重慶和成都正在下的一盤棋。

準確地說,這盤棋是國家戰略層面上的大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疫情之後,整個國家都在蓄勢待發,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作為中國西南雙雄的重慶與成都,格外主動,格外積極。

早在3月17日,兩地就通過視頻方式,針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了一次黨政聯席會。不僅部署了重點工作,雙方還傳遞了積極、堅定、強烈的合作信號。

半個月的時間裡,重慶與成都的互動力度都不能叫頻繁,而是同頻共振。兩地的工作對接、政策落地、融合力度,不預想要快得多。

雙城記,這次絕不是隻停留在紙面上和口號中。

成渝一體化!真的來了!

第一個重磅消息是成渝跨區域買房,公積金互認互貸。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在重慶使用成都的公積金,也可以在成都使用重慶的公積金,並且還可以在另一個地方進行貸款。

上週五,重慶與成都開了一個座談會,雙方形成了《深化川渝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

會議透露出的消息是,目前兩地間已初步建立了跨區域轉移接續和互認互貸機制,並且在不斷推進一體化。

比如,職工在成渝地區間轉移住房公積金的,不用兩地跑,一個地方就能辦理。辦理時間由1個月壓縮為2-3個工作日,1張表搞定,真正實現了“賬隨人走、錢隨賬走”。

公積金互認互貸,從表面上來看是促進了成渝之間房屋交易,其實更為重要的是,進一步深化了兩地的融合。

特別人才的流動,資金的流動。


流起來動起來,才有活力。

成渝一體化!真的來了!

第二個重磅消息是,從重慶和成都發出的中歐班列不再使用“重慶”和“成都”的標識,取而代之的共同標識是“成渝”。

上週五,一列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鐵路中心站發出,目的地是德國杜伊斯堡。與此同時,另一列中歐班列從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發出,目的地是波蘭羅茲。

兩列中歐班列都在車頭上首次使用了“成渝”標識。

從成渝兩地發出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超過10000列,但此前兩地各叫各的名稱,重慶叫了很多年的“渝新歐”,成都也叫了很長時間的“蓉歐快鐵”。


直到現在,成渝一體化的背景下,這種稱呼才成為歷史。

這不僅是一個名稱的變化。


就在中歐班列首次使用“成渝”標識的當天,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委會與成都市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港管委會,正式締結戰略合作協議。

這兩大鐵路港將在通道口岸互聯、產業招商互補、開放創新互享、機制協同互促4大方面進行合作,並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格、統一運作”的原則,協力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

內陸開放,通道先行,中歐班列是急先鋒。


中國西南兩大鐵路港的深度融合,將極大提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對外開放水平和能力。

成渝一體化!真的來了!

近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還有其他3個方面的融合動作值得關注。

第一個是兩地將合力建設4個“1小時交通圈”:

成渝雙核超大城市之間1小時通達、成渝雙核至周邊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地區相鄰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

同時實現基礎設施網絡“一體化”、運輸服務體系“一體化”、交通治理體系“一體化”3個一體化。

鐵路方面,重慶今年力爭開工成渝中線、渝萬高鐵和渝西高鐵。


高速公路方面,今年力爭渝武擴能北碚至合川段、銅梁至安嶽、武隆至道真、江津至瀘州北線和合川雙槐至錢塘5個項目。


軌道交通方面,重慶銅梁、潼南和四川遂寧共同簽訂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銅潼遂段建設合作框架協》。

路網更通暢,兩地流動更便捷。

第二個是國家級新區層面的合作。

3月25日,重慶兩江新區與四川天府新區通過在線方式,搞了一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服務峰會,雙方一共有39個地方政府,1萬多家企業和行業組織參加。

兩地圍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等熱點話題,開展對話和交流。

事實上,早在2月底,重慶兩江新區與四川天府新區就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開過一次聯席會議。 兩個新區將重點在產業、開放、創新、建設、改革、規劃六個方面進行聯動,共同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引擎和內陸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

國家級新區具有示範引領和戰略引擎作用,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開了一個好頭。


3月27日,作為西部兩大國家級高新區,重慶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也舉行了首次聯繫會議。

根據初步商討,兩個高新區將重點圍繞優勢產業合作、創新資源共享、全球資源鏈接、共建共贏模式探索、重大功能性平臺打造等5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雙方未來可能還會組建成渝地區高新區發展聯盟、共建成渝合作產業示範區、推進兩地企業證照“一網通辦”試點、出臺“互認互通人才政策”等。

第三個是重點區縣層面的合作。

重慶潼南區與四川遂寧市正式簽訂“1+N”合作協議,即《推動遂寧潼南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和17個專項合作協議,涉及人才、產業、教育、警務、交通、水利、農業農村等。

重慶榮昌區與四川瀘州市、內江市積極商討一體化合作。三地將圍繞榮昌貨運機場、瀘州長江碼頭和內江鐵路樞紐,建設對外開放國際物流“金三角”。

另外,重慶榮昌、永川與四川瀘州市、內江還在積極推動“瀘內榮永”國家高新區產業聯盟,聯合爭取科技部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共同打造區域產業集群和創新創業生態。

重慶梁平區與四川達州市也將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現代產業互融互促、美麗鄉村共商共建、跨區流域共治共護、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五方面深化合作、協同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毗鄰城市,將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


成渝一體化進程中,“雙核”之外必然會形成多個次中心,誰動作快,誰就有可能最早結果。

成渝一體化!真的來了!

這次的雙城記,比以往任何時期都精彩。


雙方不管是在層級、行動和速度效率上,都展示出了一番新氣象。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對標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三大城市群,在中國西部撐起一個“第四極”。

成渝聯手,勢必將突破地域限制,衝出西南一隅,看見更為遼闊的世界。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流將在成渝兩地自由流動。互相依存將勝過互相攻訐,互補將強於對立,合作大於競爭。

巴山蜀水血脈相連,雙城經濟圈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