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電影《非誠勿擾》裡面,葛優和車曉飾演的“性冷淡女”有段經典對話:

車曉問:您覺得,愛情的基礎就是性嗎?

葛優說:不完全是,可要是沒有,那不能叫愛情,只能叫交情。

如果說,無性婚姻的兩人還有點交情的話,那麼“無話婚姻”可就是連交情都沒有了。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無話婚姻”,也叫“夫妻交流昏迷徵”,顧名思義,就是明明天天在一起,一天下來卻說不上幾句話,夫妻間嚴重缺乏交流。

根據中國婚姻家庭諮詢服務研究中心統計,在前來諮詢的問題婚姻中,“無話婚姻”竟佔到78%。

“無話婚姻”多出現在高學歷、高收入的群體中,但結婚的時間長短不一,從剛剛結婚不久的年輕夫婦到結婚幾十年的中年夫妻中,都有“無話婚姻”存在。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儲殷教授曾在《奇葩說》裡表示:談戀愛的時候以為情投意合,無話不說,但結了婚都會變得無話可說。自己和太太結婚15年了,幾乎沒什麼話可講。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難道所有婚姻都是如此嗎,時間長了,跟伴侶就無話可說?

去年,蔡少芬在46歲高齡誕下三胎兒子,張晉在魯豫節目中透露結婚12年兩人的愛情保鮮秘訣:“每天孩子睡了後,我們會坐到客廳裡,喝個紅酒或者咖啡,聊聊天。”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錢鍾書和楊絳結婚63年,錢鍾書說,在婚姻裡,楊絳是妻子,撐起家庭;在精神上,楊絳是情人,給他愛情;在思想上,楊絳是密友,給他建議。

這樣的美好的愛情和婚姻,是真的可遇不可求嗎?

還是,我們對高質量的婚姻,已無慾無求?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有的人一開始情投意合,卻漸漸無話可說,那是因為親密關係是一面“照妖鏡”,能夠暴露我們說話中許多的弱點。

戀愛中,可以裝一時,但婚姻裡,卻無法裝一世。無話可說,就是因為踩了對方的雷區,又不願調整和解決,才漸行漸遠。

然而,親密關係,也是一個絕佳的修煉場,教會我們聆聽、接納、勸慰和換位思考。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01 傾聽,是交流的第一步


《我是演說家》裡熊浩說:很多本可以處理妥當的矛盾,之所以最後爆發,其實是因為一些極為瑣碎的原因。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好愛講,但是不願意聽。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試想一下,當你牙牙學語的孩子纏著你,反覆的跟你講一個你早已聽過的童話故事?你是否會打斷他"別說了!我知道你要說什麼"?

我想一般的父母都不會打斷孩子,而是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在父母的傾聽和鼓勵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才得以提升。

同樣,把對方當孩子,用聆聽鼓勵對方,才能提升伴侶交流的意願。

傾聽,是表示我非常在乎你,即使我知道你會說什麼,我仍然願意聽!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02 認可對方的感受,是接納的基礎


武志紅說,揣測伴侶想表達的話,會讓伴侶感受不被理解。我們通常"知道"對方會說什麼,但完全沒有關注對方說這些話時的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思維的注意力,往往大於對他人所說內容的注意力。

伴侶的情緒再明顯不過了,我們卻急著評價、出主意,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比如老婆下班回家,沮喪的跟老公說閨蜜又升職了,但自己卻幾年沒有加薪。

老公勸道:"你同學中比你職位高的多了去了,老總都好幾個,不要跟人比,人比人,氣死人!"

老婆聽了更來氣:"你才氣死人!本來心情就不好,跟你說了後,心情更不好!"

老婆為什麼這麼生氣?因為老公一直在給她"出主意":放寬心、不要和人比較,這是"解決問題"的思路。

但是, "交流感受"才是伴侶溝通的主要目的。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高情商溝通術《好好說話》一書裡說,傾聽的最好方式就是"我知道你很難過"。

老婆此刻不需要什麼大道理,只需要老公對她說:"我知道你很難過、很失望,加班那麼辛苦卻沒有回報。"

親密關係的心理輔導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你要相信,沒有一種情緒是不應該的。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當對方不開心的時候,讓對方先說出來,不要急著提意見,這就是最高情商的“換位思考”。


03 放下"自我"的侷限,相信彼此都會改變


試想下,你和伴侶溝通時,是否常常會用到 "我想怎麼樣"、"我是怎麼樣"、"我會怎麼樣"的思維呢?這就是"自我"。

"自我"會阻礙我們和伴侶的溝通,認為愛我,就應該知道我想聽什麼,這樣,就很容易對對方有完美的期待,變成掌控、甚至指控對方的說話方式。

而一旦我們認定對方不會改變,我們就會放棄溝通。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自我”不僅讓我們對伴侶關上了門,也會限制自身的成長。

“我就是這種性格,我改不了,我覺得我這輩子就是這樣了!”如果我們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永遠不會去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說話的方法。

比“無性婚姻”更可怕的是“無話婚姻”


每個人都不完美,我們自己也做不到完全按照對方的期待來說話。相信對方能改變,就是相信自己也能改變。

在對方說錯話時,放下"自我"的評價,給對方調整的機會,彼此磨合,溝通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我們都曾惡言相對,無論我們過去有多少創傷和裂痕,只要彼此願意交流和解決,終有一天,破碎的關係可以修復,不能饒恕的傷痕,也能被愛醫治。



本文部分素材曾在“小麥傾訴”情感熱線稿件中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