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每個月收入多少才正常?

李可為


一句話,你的眼界決定了你的收入

[捂臉][捂臉]現階段來說,收入多少確實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活[大笑]但是,並不是說收入決定你的生活,而是你對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你的收入,你對世界的看法

本人90年,16年做生意掙了點錢,然後飄了,跟著朋友做期貨,兩天,幾十萬進去了,[大笑][大笑][大笑]做的是農副產品,做過這個的應該知道,簡直就是過山車[流淚]

後來,又幹了老本行,賣建材[捂臉]順便在我們縣裡的單位上班,兩份工作加起來五六千吧一個月[捂臉][捂臉]現在這個環境這個數真的挺好了,哈哈,自我安慰[大笑][大笑]

說一個我朋友吧,他和我說他一個朋友,在伊朗打美國那個。。。。。。好像是無人機那天的前半個月吧,一個人,兩條煙,三臺電腦,連軸轉一個星期,炒期貨,30萬炒到60萬,退場[大笑]後來也是報了個班,學mba去了,人家說要發展[捂臉]辦公司[大笑]



李鳳風




看客足球


當然,我們討論問題,一定要有個前提,鑑於工資收入受行業、地域、個人能力或者單位類型等的影響較大,我們儘量截取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進行分析,或者在分析時進行一定的加權類比。

一、普通90後工資的低谷:90後目前正處於比較黃金的階段,低谷的話可以理解為沒有一技之長(不能從事技能工作)、沒有良好教育(中專或以下)、沒有外部環境(家庭等無法給予工作上的幫助),那這類人員的工資大概在什麼標準呢?最低工資是官方要求的最低保障,有按月和按小時兩個數據,按月鑑於有大量年紀較大的無技能人員(比如清潔工、門衛)墊底,所以數據沒太大價值。而由於90後年輕力壯很容易找到臨時工作,所以按小時乘以8乘以天數後,基本能核算出,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90後工資低谷約為5000元,二線普通省會城市以及部分經濟發達城市約為3600元,省內普通城市約為2800元。

二、普通90後工資的高峰:創業、經商這類型的顯然不具有代表意義,我們不再討論。鑑於目前的求職環境,春季求職一般不針對應屆生而針對工作有一定年限的人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於該數據內包含了一定數量的80、70後,應當進行一定程度的下調,但是該數據為求職數據,可以理解為求職者普遍未擁有行業高薪(如果高薪,你還跳槽做什麼),再進行一定程度的上浮。饅頭認為,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90後工資高峰約為10000元,二線普通省會城市以及部分經濟發達城市約為7000元,省內普通城市約為5000元。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90後工資高峰約為10000元,二線普通省會城市以及部分經濟發達城市約為7000,省內普通城市約為5000。

好的,現在我們已知高峰和低谷了。那麼怎麼計算正常水準呢,按理說應當有一個統計數據為收入貧富比,但是,目前還沒有權威數據,所以,我們按照萬能的二八定律進行一個估算,20%的人拿著高峰、20%的人拿著低谷、60%的人拿著正常工資,得出的結果是,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90後工資正常為7500,二線普通省會城市以及部分經濟發達城市正常為5300,省內普通城市正常為3900。這個水平,你達到了嗎?


饅頭的職場分享


90後月薪多少正常?這個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吧,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工作年限等,都會有不同的標準。提問中的7000工資加2000兼職,總體感覺還不錯,除非在一線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其他的城市月薪9000應該算中上等水平吧,如果生活在三四線的城市應該算作上等水平了。

以自己的經歷看,本人90年的,從事的是IT相關的工作,工科出身,在北京的同學,比如互聯網的,月薪都有兩三萬吧,華為的工作五年,應該也是兩三萬的樣子。這個在北京去了租房子,吃飯還有日常開銷,最後也沒剩多少。在一線大城市工作五年,月薪兩三萬應該是正常的吧。

但比如二線的,同樣的行業,工資就沒那麼多,從網上的各種招聘廣告就很容易看出來,北京給1.5萬到2萬的崗位,二線的可能就1w左右,或者多一點點,如果在國企,可能工資還會差一些,工資漲幅也不會太快,工作五年可能也就一萬左右的月薪,有可能還達不到。

另外,不同的專業,從事的不同的行業,待遇也不太一樣,以上只說了本人從事的這一塊。

總體來說,還要看工作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從事的行業情況,來評判工資的標準。

個人觀點,供參考哈。


瓶凡的世界


說說我的職業生涯吧,我92年的,其實已經不算年輕了。大四實習時去了一家教育機構上班(我是師範學院畢業的),那時候工資不高4500,在深圳也只能勉強夠吃喝,甚至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需要家裡救濟。後來工作了一年後升職加薪,每個月能有6000+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兩年後為了提升自己離職兩個月閉關學習考心理諮詢師證,後來我也如願到了心理諮詢師二級證,很滿足。

但是同時也面臨兩個問題,考完試並不能很快拿到證書,至上得半年,所以短時間是沒有辦法進入心理學行業就業了,再者因為考試,考完試帶媽媽去旅了趟遊,僅有的一點積蓄都已經用光了。

所以很快,我就找工作上班。找了一份文案策劃的工作,其實這也是源於自己對策劃的工作感興趣,歪打正著找到了。一開始進去試用期6800+300全勤獎,其實這個工資對於小白的我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很幸運的是進去一個月後公司一個項目成績做得好,我在的部門每個人加薪1000,三個月後轉正老闆覺得我表現不錯又給我加了800,所以很快我的工資就漲到8600+300。再一年後又給我漲了500,有時候會有一些業績獎,在我自己看來已經有一定的小成績了,但是公司業務一直沒做起來,我個人的發展和公司的發展都得不到任何的提升,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我決定離職,這時我剛好在公司做滿2年。

然後就到了我現在這份工作了,去年12月份入的職,其實現在這份工作工資沒有之前的高,只有死工資8000,但是一方面這是心理醫療機構能滿足我學習的需求,一方面我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所以接受了這份工作。其實也還沒很好的適應新的工作就開始放春節假期了。

很快就出現了疫情,但是疫情期間卻是我最忙的一段時光,因為疫情我們沒辦法進行線下諮詢所以需要調整方向開展線上諮詢渠道,所以每天都在想方案。

3月2號,我們正式開啟辦公室辦公,公司人員挺多變動,包括我自己職位也做了一些調整,從一開始的文案策劃調到品牌部門,但是內容並沒有太大的實際幫助,但也是這段期間我發現自己品牌運營的知識面太窄,然後也就開始買書學習這一塊的內容,也許是我的努力被領導看到了,領導很器重我也經常給我一些方向方法,半個月的時間,在疫情大家都在減工資的情況下,領導主動給我加薪500,雖然不多,但這是一份認可,我很感動,而且在這份工作上我確實能學到很多之前學不到的東西。

現在這份工作跟之前的比起來可能是工資比之前的少,但是做的事情比以前的多很多。但是我覺得很快我就會超越以前,而且這個超越是成倍的。

其實說這麼多,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特別是剛畢業不久的小夥伴,如果你想要更好的職業發展,在選工作的時候不要為眼前較小的利益所屈服,你應該更多考慮的是這份工作能給你個人帶來怎麼樣的提升,能給你帶來怎麼樣的成長是,錢當然很重要,但是或許你應該看的更遠。



米爾成長記


隨著2018年的到來,標誌著所有的90後,都已經成為成年人了,但是最大的90後也已經快到了而立之年。

按著6歲上學,12小學畢業,15歲的初中畢業,18歲高中畢業,所以我們的90後都已經成為大學生了。

按著22歲畢業,最大的90後已經畢業有了6年了,可能買房結婚了。

個人是96年的大男孩,今年已經22歲了,目前大三,自己7歲讀歲的。高考不理想,報了北方的大學,畢業之後還是要回來南方去。

@98年。學了下數控 月薪6500……

@五線小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普通職員,月薪3000至4000左右,無房有車

@92年,我們夫妻自己開店,月收入大概四萬,很累,沒什麼時間花錢,有得有失

@95年,4500左右

@95年,月薪6000,我是不敢說話。

@97年,出來馬馬虎虎差不多一年,月薪不到三萬(具體兩千多一點點) 存款? 存款是什麼東西,小數點後面算嗎?

@97年 月工資四千多,有房 正準備買車,感覺壓力很大

@92年,月薪1800,現在加上平時客人給的小費和我的全勤獎,一月可以拿到2300。以前去網吧都是自己帶水,現在我都敢喝冰紅茶了,而且網吧裡吃泡麵還要加兩個滷蛋,哎,有錢了,都不知道怎麼花了,有點膨脹,怎麼辦

@九四年,開貨車。一年十幾萬

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和個人觀點,如有問題請在下面評論和討論。


給力視界


作為一個92年出生的90後,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首先要說明,說到收入正常這個問題比較概況,因為每個人對正常的理解不同,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每個人要承擔的壓力不同,生活的追求也不同,所以要我今天用自己作為例子,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到底收入多少算是正常。

家庭背景決定你要承擔的壓力

我是出生在北方的一座小城市,父母都是事業單位工作,所以這就決定了我並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方面贍養父母,如果我又選擇了在北方找一個同樣背景的老婆,那麼我就可以毫不猶豫地啃老了(我周圍的朋友基本都是這樣),房子,車子在我一結婚的時候就可以擁有了,房子30萬(3000元/平米,100平米),車子20萬,裝修15萬,這種大型開支都不需要我來操心,自己賺的錢只需要正常的生活開支就好了,每月吃2500元,油費1000元,其他消費1000元,那麼夫妻雙方都是4000的工資就非常的正常,因為這種生活讓人不會產生奮鬥都的慾望,周圍的人都這樣,就會慢慢的安於現狀!但是我沒有選擇這種簡單模式開局,所以請看下一條。

發展的城市決定收入下限

也許本該選擇一個簡易的開局,但不甘心平淡的人生吧,我孤身一人來到了深圳,這座國內一線城市,在一線城市生存首先要考慮的是活下去,當選擇在這裡生存的時候,就決定所有的資源都需要自己去開拓,最開始打工,包吃包住一個月2200元,一年時間一分錢沒有攢下來!一年後找到一個南方姑娘,兩個人租房結婚定居深圳,不同的公司打工,加起來工資收入每個月6500,房租2100元(單間!!)還記得有一個月交不起房租到處借錢!後面開始下班時間做一些小生意,每個月多了2000塊,2016年每個月收入8500還能將就生存,就這樣一年的時間又過去了,到2017年也跳了兩次槽我的收入也來到了6000元/月,但老婆又懷孕了,沒有了收入,這就逼著我沒日沒夜賺錢,奇蹟的是那一年生意挺好攢了5萬塊,然後借了8萬就這樣在深圳的邊上一座城市買了第一套房子,這個時候收入成為了最大的難題,房租2000,房貸2500,吃飯2500,交通500,孩子1500,這裡最低的支出就已經達到了9000元,沒有辦法,繼續跳槽,拓展生意,終於到2018年初工資收入來到了9000,小生意收入6000,最終的收入來到了15000,生活才變得稍微不算拮据,所以在對於向我這種外來人員在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推動前進的是生存的壓力而不是生活的追求,當然了,你以為這就結束了,最後我選擇了更加困難的模式。

未來的規劃決定收入的可持續

沒錯,我們選擇了2胎,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二胎一出生我就知道未來的日子將變得更加的煎熬,在2018年中,我們選擇分居,老婆回老家帶孩子,我來打拼,一年的分局,我們想念對方,但沒有辦法,要為孩子規劃將來,為自己規劃將來,就這樣一年的時間工作上更多付出意味著更多的回報,生意上更多的時間意味著更多的收穫,收入也來到了40000元/月,也終於可以和老婆孩子一同生活了,這個階段要產生的費用更加多,房租4000,房貸1500(提前還款),油費1000,吃飯3000,其他1500,孩子2000,教育2000,每個月淨支出15000,而且孩子還沒有上小學,上補習班,所以未來才是最考驗的。

今天我就以我的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如果自身情況和我一樣的話,那麼在小城市的90後也許4000-6000元/月就算是正常的啦,在一線城市的婚後無孩子90後也許6000-8000元/月就還算可以,有孩子的話9000-12000元/月算是比較高的了,如果兩個孩子的90後的話那麼少於18000基本上可以回老家了,當然這是以我的狀況為例子,每個人情況不同或許各有不同,但大體上應該差不了太多,富二代就不算了吧!


點點歷史控


網友:每個月也就5萬多一點,5000.0

網友:94年,還在讀研,可能還要讀博

網友:95剛畢業教育系統一個月3000活下來真的是奇蹟 錢途無望

網友:可是90後有60、70後的爹媽的存款

網友:93年的阿姨,目前月入一萬,胃不太好,最煩心

網友:96年,月入1萬4,存款20萬,沒車沒房沒女朋友

網友:96年,工資不到3000.

網友:97年,月入七八千。工作很辛苦,未來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去爭取。

網友:96的 2000+ 每個月還要還花唄

網友:目前兩輛車,市中心兩套房,養了三隻寵物,現在所擁有的沒有靠父母跟朋友,完全靠我自己想象

網友:最少5萬最多10萬,主要還是做夢為主

網友:做為90後月收入 不到2萬 具體是0.3萬

三亞大航海會獎旅遊會議公司。來三亞找我就對了——微博:@李可為-三亞會獎旅遊


李可為


  我從我自己家的情況介紹一下,我是標準九零後,已經步入而立之年,大家也許明白年入二十萬以內算什麼生活水平。我家三口人,夫妻倆加上幼兒園的孩子。夫妻倆我月入七八千左右,老婆五六千左右,加上年終獎、職位分紅等,家庭年入不到二十萬。

  在二線城市全款八十多萬(含裝修)買了一套一百平的房,有一輛分期三年的車,二十萬左右。現在每月還車貸三千,小孩上學平均每月二千(全包括),車費用每月300--500元,全家每月花銷共8000千左右。(不包括養老人、人情、過年)

  物業費、水電費、電話、網絡每月加一起五百,以上是我的全年開銷,平均下來每月要一萬左右,一年就是十二三萬,每年兜裡都基本沒存下錢。你們說我一家子每年勤勤懇懇、辛辛苦苦的工作,卻幾萬塊都拿不出來?

  小康生活只是表面,其實危機四伏,每天都在想怎麼樣才能擺脫這種困境。按說有車有房,也不能說是貧困戶,但現實生活給我的感受,我就一貧困戶。


費進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想說一句我太難了~~~

91年的我,工資從來沒有五開頭過,大部分時間是3開頭,偶爾加班能變成4開頭,不說了,捂著臉默默的哭一會兒......

我現在是在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工作,負責幫其他企業招聘,每天看無數的簡歷,看到各種各樣的人找工作,真的是感慨萬千。太多那種四十多歲的找工廠的工作,工資要求三四千的,雖然我知道武漢的現狀是工資水平也就這樣,但是我還是擔心這些人的生活是怎麼維持的。還有很多曾經做過很牛逼工作的人現在也在找工作,不知道是不是被裁員,什麼三四十歲的總監經理找工作要求也就五千多。但是我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那種剛畢業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一開口就要八千上萬的,真是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所以題主,我覺得在我的認知裡,我覺得你已經是90後的優秀代表了,挺厲害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