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Hi,這裡是不正經地產觀察的Vol.01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近期的上海進入陰雨綿綿的節氣,偶爾的陽光正好標誌著春天的來臨,疫情從過年期間的流言肆起也終於逐漸過渡到相對平緩的階段。

中國國家衛健委3月29日通報,3月28日除港澳臺以外的31省份新增確診病例45例,其中境外輸入44例,本土1例。


而那些疫情帶來的影響,卻並未因此消失殆盡。因此而延誤的施工節奏,商場春節期間損失的銷售額,實體店接近一年四分之一的營業額,都給各行各業帶來深遠的影響。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我一直嘗試著找一個切入點,真切感受下這些文字背後的真相,直到在朋友圈裡看到了這篇文章: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30平就夠,把店做得可愛有趣,可以的話,還能舉辦一些小展覽,成為朋友們的根據地,不用成為其他人或者其他店的樣子,只要是我們喜歡的樣子就好。

——寫於Fiu創立之初


2017年6月中旬,四個相識多年、分別在各自領域工作的朋友突然聊起來一個想法,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於是Fiu的故事開始了。FIU是“FEEL”和"FEW”的諧音,分別表示對於藝術體驗的期許和對一切事物“化繁為簡、大巧不工”的態度。


FIU包括Fiu Pump(以美食咖啡為主)Fiu Gallery(以藝術展覽為主),因為疫情原因,在有限的經濟能力範圍內,只能選擇留下團隊人員更多,後續安排也較為確定的Fiu Gallery,關閉Fiu Pump。帶著對店的好奇和對疫情影響的探究,我約見了FIU的朋友,近距離走進Fiu Gallery觀察。在接觸之前,我以為實體店經濟遵循著營業收入需大於經營性現金流支出(經營性現金流指店鋪經營中所需要的各類費用)的商業邏輯,

但在FIU身上我看到了更多驚喜的實體店經營的可能性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可能一

偶得性消費或成為沿街藝術展覽的主力營收支撐之一


去FIU的那天是一個陽光極好的週日下午,愚園路上來來往往都是戴著口罩、三三倆倆出來曬太陽的人。因為店裡最近實習生尚未到崗,就只有店長一個人在店裡忙活。在和店長聊天的2個小時內,來來往往的行人幾乎每10min就有一組從未聽過FIU的人,進店詢問如何購票入場,最終購票入場的轉化率算下來大概有50%,如此集中的偶得性消費實屬罕見。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上海是一個從來不缺藝術展覽的城市,票價從便宜的幾十塊到上百塊不等,可看展不像喝杯咖啡或飲料,它是一個基於事先計劃或瞭解,需要一定準備的行為。但這樣的原則對Fiu是不成立的——Fiu相對較低的門票費用和人流眾多的區位讓Fiu變成了一種輕藝術,一種推開門就可以來到另一個世界體驗不一樣思想的地方,這一點是獨樹一幟且無可替代的。


可能二

經營性收入或將成為最終盈利中佔比最小的一種


在瞭解Fiu之前,通常小店盈利的計算邏輯是以營業收入扣減經營性支出(假設實體店完全不考慮融資行為),Fiu Gallery不同於一般餐飲或飲品店,它並非是一個剛性需求,而是一個改善生活的可選擇行為。對於特定的展覽期來說,很難通過預估看展人數來估算一場展覽的盈收,也許只能通過計算得出一個經營的安全邊界。

因此,Fiu也一直在探索更多更穩定的盈利方式,比如展覽的周邊、Fiu Pump的限定餐飲以及延伸到線下的藝術裝置及藝術氛圍類的合作。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線下的藝術裝置及藝術氛圍:對一個對應的實體場景,去設計這個場景的一些藝術裝置,讓場景實現預想的氛圍,具體可能是在商場中關於特定品牌的Pop-up Store,也可能是街區中的一個雕塑。這方面Fiu還是一個初學者,

但已經有了一些可喜的嘗試,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也將成為未來盈收更加穩定更加安全的必要前提據瞭解,營業收入中的多元化收入(如Jack Jones及紅星二鍋頭的聯名款等)將逐漸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疫情更是堅定了FIU持續拓展多元化盈利模式的決心。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FiuFiu在武漢以“展覽+藝術商店”的形式展現的濃縮版畫廊


可能三

線上營銷及風險基金或將成為實體店的標配


除了線下的實體店之外,Fiu還經營著微信和微博的線上平臺——Fiu公眾號內容主要分為兩類,活動預告和回顧總結:在這裡,Fiu預告了他們的第一次大型活動《比人還高的馬桶搋子,來藝術界pop up了》,回顧了他們的獨家記憶《年度回顧 | 2018與FIU的獨家記憶》、《年度回顧 |<2019遊遊手記>》

而FIU的微博則有著另一副畫風:除進行活動預告外,這裡有傳播藝術理念的#FIU NSPIRATION#,主理人也會在#FIU 點訪談#直播記錄藝術家們的生活狀態,與你面對面交流。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隨著《對不起,FIU沒堅持下去》的傳播,線上周邊的販賣也呈現了爆單的趨勢。近期,由於疫情給實體店客流量帶來的不利影響,如何做好線上營銷並提高線上營銷的轉化率成為一個越來越高頻的話題。最大可能性調動消費者的消費衝動,或基於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提出高性價比的消費模式,或基於消費者的感性認知提出高共情屬性的宣洩窗口,最終變現落地,是實體店分散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愛有趣的藝術展覽,放鬆愜意的參觀體驗,總有人願意為這樣的FIU買單。


雖然很遺憾跟Fiu Pump說再見,可本身Fiu Pump自身翻檯率低及成本高等問題也是除了疫情影響之外更應該解決的硬傷。最近偶有逛街的時候,也會隨口問兩句有關疫情的問題,“風險基金”也是一個經常被店家提到的詞語,風險前置的考慮,或許也將成為實體店的新標配。


走進Fiu:疫情之下藝術商業的生死存亡


寫在最後

和FIU的交流中

以“堅持FIU理由”這樣一個俗套的問題作為結尾

FIU說

他希望做任何能給自己帶來開心的展覽

也希望能把快樂傳遞給大家


本文轉載自【不正經地產觀察】,喜歡的小夥伴記得搜索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