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專利”創新儲備豐富魯企戰“疫”產品線

“因為添加了玻璃酸鈉,有保溼作用,反覆消毒也不會導致手部乾燥皸裂,受到一線醫護人員的歡迎。”3月28日,在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的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公司藥械工程師王玉玲告訴記者,這一產品的誕生,依靠的是該公司控特別喚醒的“沉睡專利”。

“我們能為戰‘疫’做什麼?”1月21日19時許,在華熙生物一個由研發、生產、市場等人員組成的微信群裡,這一議題被提出來。王玉玲突然想起2016年取得的一項專利,一種以玻璃酸鈉為基底、二氯苄醇與50%酒精配合的消毒產品,剛好能夠解決醫護人員頻繁手部消毒帶來的皮膚乾燥問題。由於利潤低等原因無法市場化,4年來這項專利一直沉睡在企業的科研儲備庫。

想法一經提出馬上得到肯定。22日下午開始100公斤試生產,23日檢測合格後馬上組織生產,25日數萬瓶各種規格的免洗消毒凝膠便隨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奔赴火線。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山東省一大批創新型企業、高科技企業在現有技術儲備和產品結構的基礎上,快速對產品進行調整改良,投入生產,一線需要什麼,企業就提供什麼。

面對醫護人員頻繁出入汙染區進行清潔、配送工作可能帶來的感染風險,日照創澤智能機器人集團在現有機器人技術基礎上進行功能升級、結構改造,研發醫用智能配送機器人、全自動智能滅菌消毒機器人,目前已有46臺創澤智能機器人應用於省內外多家醫療機構。

龐大的人口流動給疫情防控增加難度,急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提高效率和準確度。1月26日起,浪潮集團為雲南省搭建疫情監測指揮系統,幫助當地政府部門快速掌握疫情發展情況。

疫情早期,檢測試劑盒短缺一度制約了疾病救治和疫情控制。1月12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佈後,位於濟南市高新區的艾克韋生物立即組成8人團隊開展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僅3天就成功推出RT-PCR法核酸檢測試劑盒。

疫情發生以來,用於防護服接縫連接的膠條供應持續緊張。為了最大限度利用膠條,位於煙臺的舒朗集團技術團隊12天內改進8版樣衣,把一件防護服傳統工藝的10個裁片精簡為5個裁片,使膠條用量從10米減至6米多。

應急狀態下顯露出的蓬勃創新力,背後是經年累月投入研發和數量龐大的創新儲備。華熙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2018年,公司用於新產品開發、工藝改進、技術儲備等相關領域的研發支出總計約2.38億元,僅在透明質酸物質方面就積累了200多個高質量庫存配方。“這些配方雖然暫時沒有投入市場,但一旦機會出現,就能迅速轉化為高質量的產品。”(來源 大眾日報 記者 李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