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曾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會決定他的一生。多少這樣的事情?你怎麼看?

陰霾冬天


兒童的發展有自己的節奏和內在的驅動,同時孩子是有一顆吸收性的心靈,他們有極強的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而成人要做的就是提供有準備的環境,這也就是環境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提供有秩序、富有美感、精確、適合孩子年齡發展的環境,確實會從在外環境影響兒童的內在建構。成人是環境中的一部分,成人的行為、語言、情緒、思想等等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所以蒙氏教育對“人”也就是教師的要求是極高的。

遵從孩子的發展規律,孩子強大的內驅力會驅使他從環境中不斷的吸收促使自己發展。從這角度來說,我們所做的確實會影響孩子


途言辰語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都需要精雕細刻。父母的言語,就好比那一把雕刻刀,是成為一塊廢料還是能成為舉世佳作,父母的言語至關重要。

父母的言語可以是三月春風,也可以是夏日酷暑;可以是潺潺流水,也可以是驚濤駭浪。

​父母的嘴,影響孩子的路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日常用語,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人格。

三字經裡講到:“養不教,父之過。”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嬰幼兒到明事理懂是非的少年,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成長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們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總能發現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很像父親或者母親。我的兒子也不例外,我的愛人經常對我的兒子說:“你看你的脾氣,跟你爹一個樣。”並不是說孩子的脾氣性格生下來就隨誰,而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誰的影響對孩子更大,孩子的脾氣性格就像誰。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當孩子什麼都不懂,第一次認識世界探索世界時,是向父母模仿學習的。所以作為父母在日常用語中要溫文爾雅,孩子自然也會變得溫文爾雅;如果父母整日脾氣暴躁如雷,口吐芬芳,那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也會跟父母一樣,不會有太高的素養。在日常與孩子接觸生活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過多的負面情趣去帶給孩子。

據心理專家調查顯示,很多有心理障礙的人,都是由於年幼時受過言語刺激所致,而這種言語刺激之所以威力巨大,恰恰是由於出自最親的人口中。

作為家長們,一定要認清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在孩子幼兒小的時候,一定不要給孩子說出傷害孩子心靈的話。特別是在孩子鬧人有情趣的話,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趣和嘴巴,不要說:“你給我出去,你再也不是我的好寶寶了,你這孩子真煩人,我在也不愛你了”這樣類似的話。作為家長朋友都感覺,父母與孩子沒有隔夜仇,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孩子還小,懂什麼是記仇啊,過兩天哄哄都好了。其實不然,當孩子被語言暴力給傷害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孩子不是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實行冷暴力,或者冷嘲熱諷,在這樣的語言壓力環境下,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精神緊張,還會讓孩子否定自己,變得不自信。嚴重的會影響孩子讓他產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

父母跟孩子溝通,特別是三歲以上的孩子,果爸在這裡呼籲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站在一個朋友的角度去,讓孩子感覺你們是站在一個位置上的。好好跟孩子進行溝通,不要盛氣凌人,動不動就上綱上線。發脾氣誰都會,是一個人的本能,能控制住脾氣不是每個人都會,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的人那才叫有本事。


果爸講故事


是的,任何教育都是有積累的過程,0-3歲正是孩子大腦快速發育的過程,這個階段給予孩子足夠的語言、體能、社交、觀察力等方面的刺激和引導,會有助於孩子建立更好的自信心。同時,在今後進入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會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自律。


大格說


兒童獨特的吸收性心智,會讓他們輕而易舉地將環境中的一切因素,不加區辨地吸收、內化,成為他們自身的一部分。關於好的、壞的、優雅的、粗魯的、有序的、紛亂的,他們都還未學會去判斷,也不會去選擇。當他們長大後,他們回饋給世界的,也將會是他們吸收到的一切,有時是下意識的,也是不假思索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會影響和決定他的一生。瞭解了這一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成長和完善自己,好成為那個孩子心中最好的榜樣呢?他們給我們的,不就是全然的、無條件的接納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