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景物比較細膩的詩有哪幾首?略舉一兩首?

大深


我想推薦一下柳永的《樂章集》。大家都知道柳永寫兒女情懷特別厲害。仔細讀他的詞,會發現他寫景、寫物、寫人、寫情都很細膩。

就舉三首知名度最高的詞例吧:

1、雨霖鈴·寒蟬悽切

其中有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裡千里楚天、千里煙波雖然是宏大的場景,但是可謂細膩之至。讀者有種置身江邊的感覺,而且放眼望去,處處煙氣濛濛。分別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浩渺的水天,與情人臉上的眼淚,雖然彼此握著手都不說話,但是心中卻有道不盡的離愁別緒。

2、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暗暗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且說這個“風細細”是多麼得細膩。風無形,卻可以用細來形容。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了,似乎只有細雨。春天雖然充滿朝氣與生機,但是也難免春愁。草色是綠的,煙光殘照,或許會照成紅色,或許會暗淡。


3、望海潮·東南形勝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話就形容了浙江一帶的盛景!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雲樹,指高大的樹,直入雲霄。怒濤為何卷霜雪?是初春雪未消融,還是浪花如雪?

如果要論細膩,當屬柳郎!


詩予微風


根據題意,我首推楊萬里的詩,他語言淺白、清晰自然,並不缺乏細膩之處,開創了“誠齋體”,甚是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很符合您的要求,他一生作詩兩萬餘首,別說一兩首了,百八十首也是有的。

如果我說楊萬里您沒有什麼印象,那麼《小池》您肯定再熟悉不過了,“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這首詩就很符合您的要求,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像這類詩,不勝枚舉,我挑兩個大概聊一聊。

《小池》我就不進行賞析了,“惜”、“細”、“愛”、“柔”、“才”、“早”等字運用的相當細膩,對此詩進行賞析的人太多了,並且都很有水平,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與《小池》一樣,淺顯易懂且清新自然,毫不做作,意思一目瞭然,我就不進行翻譯了。此詩描寫了暮春農村的景色,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 頭一句為靜態景物描寫,“疏疏”描寫出來了籬笆稀稀落落的狀態,有可能是年久失修,但更多的是農民淳樸生活態度,“一徑深”表明了只有一條小道,窄且長,綿綿長長直向遠方。而且之有籬笆“疏疏”,也才能通過縫隙看到“一徑深”的小道,一個寬,一個窄,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籬笆與小路很明顯就告訴讀者,描寫的是農村的景象,突出了農村的淳樸與寧靜。

僅僅7字,為讀者提供了強大的信息量,並且十分形象,用字簡練而不簡單,景物隨意而描寫確很細膩,這正是俗與雅的完美結合。

  • 第二句“新綠未成陰”點明瞭為暮春時節,前兩句共同營造了清新自然的景象,為後兩句的人物行為做鋪墊。

  • 第三句一個“急”,寫出了童趣及孩子的天真活潑,相信各位小時候都有此經歷,可以切身體會一下。
  • 末句的“無處尋”回味無窮,使整首詩從靜到動,又由動至靜。寫出了孩童尋蝶不見的焦急心態。
同時,“菜花”寫證明了是暮春,菜花是黃的,黃色的蝴蝶飛了進去,自然很難辨認,相信撲蝶的小朋友一定是氣急敗壞的。

作者描繪的事物十分尋常,利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刻畫出了農村恬淡自然的暮春風光,實屬不易。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首詩與《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有所不同,賦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當然如果拋開題目以及寫作背景,似乎也就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為名句,可謂字字珠璣,描繪的景色相當驚豔,每每細細品味,都覺奇妙無窮。

當然,整詩更多地還是通過對景色的讚美,表達了友人的眷戀,算是送別詩的佳作。可見楊萬里比李白含蓄多了,李白則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直抒胸臆,具體喜歡哪種表達方式就因人而異了。


除了楊萬里的詩,我覺得杜甫的4首《絕句》也很符合您的要求,而且更為出名,不妨找來品讀品讀。


語留人


我是絕詩妙句言汗青,說起寫景詩,我最欣賞的是盛唐詩人王維的詩作,雖說他的詩意境深遠,但是單論描寫細膩的特點他似乎並不突出。要說最細膩的寫景詩,我認為還是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錢塘湖春行》,全詩如下: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首詩大致描述了詩人白居易在錢塘湖春遊所看見的景物,開篇第一句就將座標鎖定在了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詩人能夠看見恰巧與堤壩齊平的湖面春水,可見詩人的觀察細膩,藍天、碧水、白雲的結合,讓整個錢塘湖變得暢通遼闊,別有一番韻味。

一般人只看見鳥兒飛上了樹梢,但是白居易卻能細心地察覺出,只有向陽的樹梢才是鳥兒願意去的地方;一般人只看見春天裡的燕子飛來飛去,細心的白居易又看見了燕子正在為築巢而在忙碌的銜泥。

初春紛繁的花朵正在爭相開放,不禁讓人眼花繚亂,作者卻沒有被花兒獨佔視野,反而能夠低頭觀察到剛長上來的僅僅高出馬蹄的細嫩的小草。最後視角由近到遠,將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的一條白沙堤定格成了一副圖畫。

如此精雕細琢卻又是如此的暢快自然,白居易的這首《錢塘湖春行》實在算是寫景詩裡極為細膩的佳作了。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白居易之所以能寫出這首舒心暢快的寫景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在長慶二年被任命為了杭州刺史(杭州地位最高行政長官),心情舒暢的他在錢塘湖春遊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一字一句都暗含了他的喜悅,同時他也將心底的情緒毫無保留的寫進了這首詩裡。

如果拋開寫景不說,單論心境的話,這首詩與孟郊《登科後》裡的這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絕詩妙句言汗青


題主好。詩人往往遊覽山水、寫景明志,寫景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一般來說,詩人以其優美細膩的筆觸,抒發對自然或者人文風光的讚美,或勾勒意境,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或用襯托、對比的手法,或用白描手法,突出明快、清新、簡潔、質樸的特點。下面我舉幾個例子。

1.唐,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著名的佛系詩人王維,在本詩中通篇運用比興手法,將山、雨、松、石、明月、清泉、浣女、漁舟等景物,勾勒成一副秋時景色,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2.唐,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落第詩人的千古名篇。全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從拂曉時景物入手,再引入對昨夜景色的追憶,夜半鐘聲彷彿實質,引動一個不眠人的愁思,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3.唐,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詩人將初春月夜的所見所感娓娓道來,文字平和樸實,重點突出了月夜的優美恬靜和春色的可愛迷人,構思新穎,描寫細膩,語言洗練,獨具一格,把難以明狀的暖人春氣和難以言表的春之感受,寫得極其生動傳神。

4.宋,林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詩人號稱梅妻鶴子,本詩寫梅,立意幽深,動靜相宜,詩中的景物獨立又融合,其中疏影暗香句,堪稱千古名句。

5.宋,辛棄疾,《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本首夜行黃沙道中,詞人用更為平凡樸實的景物,動靜結合,互為對照,來描寫一個夜色下的山村景色。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平淡合理,凸現了詞人高超的手法和構思,更表現出淳厚的感情。

6.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散曲的代表作之一,語文教材的必背古詩詞。詩人用短短的28個字,就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以上,都是寫景的佳作,詩人們用一支短筆輕描慢寫,短短几十個字,一副畫面躍然紙上,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莫道疏狂


描寫景物細膩最著名的詩真的是不勝枚舉

《望廬山瀑布》絕對是其中之一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另有楊萬里的《小池》生動細膩 我個人非常喜愛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古往今來 歌山詠水的佳作太多了

李白的《望天門山》《峨眉山月歌》

杜甫的《望月》

杜牧的《江南春》

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只是名字已成詩

華夏文明 千載韻律

涕零膜拜🙏🙏


茗茗彤


唐朝詩人劉長卿,

擅長寫的詩詞風格就是

通過身邊的一些景色,

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一種感情,

這樣的詩詞風格比較秀麗,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色之中,

讓人身如身處其境一般。

劉長卿寫了一首送別詩,

叫做《餞別王十一南遊》,

這樣的一首詩寫的就是

他和朋友分別的一個情景。

他寫的是兩個人離別的情景,

但是他在這詩中並沒有

直接的表達,

而是通過寫眼前的一個景色,

間接的藉助景色

來表達離別的情緒,

這詩的風格比較新穎,

也比較別緻。

《餞別王十一南遊》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雖然正是通過秋天的風景,

把濃濃的離別之情,

融化於風景之中,

同時也寄存於詩詞之中。

這一首詩詞用情至深

也是獨具匠心,

風格也是非常的理念,

值得學習和品位。

描寫景物細膩的詩有很多。

例如: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廬生紫煙,

謠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鍾靈毓秀業有成


《復仇》

才見床頭懸利劍,

又睹案桌一壺酒,

帳後更隱幢幢影,

此賊今宵命難留。


ASSam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惜”,化無情為有情,彷彿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愛”,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波仔的快樂生活


江畔獨步尋花一-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來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江畔獨步尋花二-杜甫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飛越彩虹888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兩隻黃鸝鳴垂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