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賦能公牛長期成長 打造消費行業精益管理標杆

一個小小的插座,在疫情期間創造出一個千億市值的公司,一時間引發坊間的廣泛關注。公牛集團(603195.SH)在成功登陸上交所的一個月時間內,其股價暴漲200%,總市值更是飆升超過千億,在創下連續8個漲停後,股價曾一度到達183.23元/股,較其發行價71.34元/股增長數倍。

高瓴賦能公牛長期成長 打造消費行業精益管理標杆

公牛集團的高光表現也將其背後的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再次推向輿論的風口,小小的插座緣何會有如此的爆發力?高瓴資本合夥人曹偉道出了其中的玄機,他表示:“從高瓴的投資歷程來看,包括百麗在內,在高瓴投資的公牛電器、孩子王、名創優品、完美日記、君樂寶、藍月亮、江小白、良品鋪子、Peets咖啡等一眾案例中,資本僅僅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必需品,是投資機構和企業間的必要紐帶。投資機構藉助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行業經驗,發揮賦能企業創新的槓桿效應,才是雙贏的關鍵。”

2017年12月,高瓴資本作為唯一的機構投資者以8億元受讓了公牛集團2.235%的股權,成為公牛集團的第四大股東。僅僅兩年時間,高瓴資本在這個投資項目上的浮盈超過10億。

對於雙方的結合,曹偉表示公牛願意選擇高瓴成為他的股東,最主要的原因是對長遠價值觀的認同,這是高瓴和公牛集團的合作基礎。“一方面是我們對業務的有深刻的理解,在企業未來戰略發展方向上面和企業家有高度共鳴。另一方面是,高瓴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規劃和資源整合方面也能為公牛帶來增值,進而打造企業的長期價值。”

得到高瓴的投資後,公牛集團取得了快速的發展。2018年,公牛集團營收達到90.65億元,淨利潤達到15.56億元,遠超2017年的營收72.4億元和淨利潤12億元,以及2016年的營收53.66億元和淨利潤12.14億元。公牛業績高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高瓴資本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以及通過自身經驗和資源帶來的發展賦能。

近年來,5G、物聯網和智能家居等領域發展迅速,甚至被視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作為一家傳統行業出身的公牛集團需要重新在智能家居領域建立自己的品牌定位,同時進一步提升精益管理的效率,從而建立自己的“動態護城河”,打造企業長期發展的價值。

高瓴對公牛的賦能就集中體現在精益管理方面。據介紹,高瓴的精益管理團隊開發出了多種提升效率的數字工具,通過這些秘密武器,使被投公司‘大腦’全面升級。賦能的結果就是讓公牛內部降本增效提速,輕裝上陣。

高瓴的精益管理團隊進入公牛集團,起初是在營銷、製造和研發端進行精益轉換的嘗試。首先,在營銷端,高瓴建議公牛導入了VOC(客戶聲音)、PSP(課題解決)、市場細分、價值銷售等工具。這主要是流程梳理和機會識別,幫一線銷售人員瞭解市場,制定細化到每個大區、縣市或鄉鎮的市場策略。

其次,製造端,在“牆開”和轉換器兩個核心業務部門實施現場改善,品質提升平均30%以上,效率提升20%以上,節省的人力可以進入車間,增加新業務的產量,整個精益降本收益在0.9億左右。同時,轉換器的返修率從15%降到1%~2%,可折算為隱性收益。

再次,在研發端,主要是抓爆款、降成本,導入BPD(爆款設計工具),識別降本機會1.5億。2019年大概收益有2200萬,梳理出來的改善機會大概是0.9億。

高瓴的精益管理賦能讓身處傳統產業的小小插座會擁有了巨大的爆發力,這也證明了企業與資本不僅僅是簡單的投融資關係,更重要的是,藉由資本的介入,幫助企業找到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在研發、產品和市場等環節構建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於“高瓴+公牛”的模式,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原因就在於當前傳統企業和資本普遍面臨的時代命題,以及二者在回答時代命題過程中引發的諸多思考。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尋找資本介入的根本目的是什麼,資本的核心價值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對於資本來說,在經歷了追趕風口,佈局賽道以及泡沫化成長的產業週期之後,全球產業正深處一個去泡沫化的重構過程,同時還要擁抱被新興技術(大智移雲)與社會生態(疫情影響)所帶來的數字化變革,資本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和價值所在;最後,資本如果要賦能傳統企業的創新,傳統企業堅守的底線是什麼,資本又到底應該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