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一般都有這2個心理,絕對錯不了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一般都有這2個心理,絕對錯不了

朋友圈,是瞭解一個人的窗口。

一個人發朋友圈的習慣,很多時候能反映出他的性格特點。

喜歡在朋友圈裡分享自己的生活的女人,大多熱愛生活,性格比較開朗外向。而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其實身上也有很多優點,細細體會,你就會知道。

點開微信朋友圈,發現很多人不是設置了三天可見,就是設置了一個月可見、三個月、半年可見。更過分的是,有些人朋友圈就算是設置了三個月可見,你點進去,也看不到一條信息。

三個月裡一條朋友圈都沒發?那她的生活得多無趣啊!

然而,真的是她們的生活過得一塌糊塗,不值一提嗎?很多時候,也並非如此。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女人,現實生活中很可能活得有滋有味,只是她不想發朋友圈而已!

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一般都有這2個心理,絕對錯不了

年齡越大,越懂得務實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發朋友圈。比如我,就是從一天一個QQ動態,到一天一條甚至一天幾條的朋友圈。

為什麼喜歡發朋友圈呢?就像一個業餘經營著好幾個副業的朋友說的那樣:生活在深圳這樣的城市,如果不充實自己的業餘,那真的活得太空虛了。

朋友圈,正是在那樣的年代把我們從空虛的生活中解救出來。朋友圈裡的交流、互動,朋友圈裡好友們的點贊,讓我們看起來活得豐盛、熱鬧、年輕。

除卻真誠的想要記錄和分享,朋友圈還包含了太多的心理因素:虛榮、炫耀、孤獨、寂寞、求關注、求安慰、求認可、求存在感……

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生活裡,還有很多比發朋友圈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好好工作、好好地陪伴家人、好好的研究理財、好好地學習一門技能。

是啊,年齡越大,我們都越懂得務實了。生活也越來越好,反而沒有心情去發朋友圈了,因為知道朋友圈裡的那些美好,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人的悲喜並不相通,很多事情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自己過得好不好,到最後,其實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生活,自己享受就好。也因此,好的壞的一面,都沒有必要展示給別人看。

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一般都有這2個心理,絕對錯不了

發朋友圈,太浪費時間了

朋友圈,很多時候是記錄人生階段的一個窗口。

比如畢業了,結婚了,生娃了,我們都會曬與之相關的事情。但隨著朋友圈而來的是,你的時間被大量的霸佔了,你的私事被太多人知道了。

越長大越明白,其實真的沒有幾個人真正關心你的生活。

而發一條朋友圈,從拍照開始,你的心就已經浮躁了,因為你拍照的目的並不純粹。我曾試過好幾次跟朋友出去,真的是為了拍照而拍照,一個勁的拍,很累。

相反,真正開心的紀念是無拘無束的,隨性的。旅行也好,周邊看風景也好,如果把太多的時間花到拍照上面,就錯過了對當下美景的享受。

另外從絞盡腦汁想文案,到分組屏蔽,到最後時不時看一下點贊和評論,再你一句我一句地在朋友圈‘聊起來”,真的佔用了太多時間了。

更有甚者,逮著你在做的事情追根究底地問,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麼?

人人都喜歡被讚美、被誇獎、被羨慕,但朋友圈裡的曬圖和讚美,又有幾分真幾分假?

所以,有那個時間,不如在沙發上慵懶一下、看會兒電視、做一頓好吃的,或者和愛人牽手散散步,和家人電話聊聊天,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

與其動不動就發個朋友圈把自己搞得那麼累,不如活得簡簡單單,落個清淨自在。

那些不愛發朋友圈的女人,一般都有這2個心理,絕對錯不了

寫在最後

楊絳先生說: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前兩年看了一個綜藝節目,是大小S和阿雅、范曉萱四姐妹一起參加的。

隨著節目的熱播,很多人評論大小S,這麼多年了,依然和以前一樣,很熱鬧、很自我。但阿雅和范曉萱卻不一樣,她們真的成長了,不僅事業比年輕的時候更上一層樓,說話也不咄咄逼人,從不刻意展示自己,反而很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事情裡。

原來這些年,他們一直在向內探索,所以越活越平和,越活越深刻。

我想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吧,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好去充實自己,有人愛,有所期待,那麼外面的世界怎麼樣,也許就不那麼重要了。

也唯有如此,一個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吧。

-END-

,關注我,進我主頁看看,和我一起探討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