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他的一生,就像他所生活的時代一樣,命途多舛。如“凹”字一般,大起大落。

他年少成名,是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正欲扶搖而上的時候,誰能料想,一夜之間竟從天堂跌落到了凡間。二十多年顛沛流離的仕途,不僅沒有磨滅他樂觀的處世態度,竟還令他愈發堅韌。

當他百轉千回,閱盡千帆之後,初心依舊未改。

他是我最喜愛的詩人,愛他的才氣,更愛他樂觀生活,笑對苦難的積極心態。

他就是“詩豪”——劉禹錫

1年少不識愁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劉禹錫降生了。此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九年,儘管硝煙已然散去,一切轉危為安,但大唐大病難愈,早已英姿不在。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亂世,劉禹錫是一個幸運兒。早在出生之前,父輩為避安史戰亂,已經從老家洛陽,遷居到少收兵燹的江南,並在當地為官。劉禹錫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必然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禹貢》有云:

禹錫玄圭,告厥成功。劉父老來得此獨子,為其取名禹錫,意為大禹所賜的玄圭,可見家族對其之重視。

轉眼間18年過去,追夢少年,離開故土,去往長安遊學,成為了一個“北漂”。都說懷才如懷孕,你想藏都藏不住。果不其然,短短几年,他在長安已經小有名氣。

3年後,21歲的他進士及第。所謂“三十老名經,五十少進士”,是說年過半百,若能考上進士都算是年輕的,可見剛過弱冠之年的劉禹錫是怎樣的一個少年天才。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現在讀來他參加科舉時所作的《省試風光草際浮》(節選):

含煙絢碧彩,帶露如珠綴。

幸因採掇日,況此臨芳歲。

都不難體會當時的劉禹錫是多麼的意氣風發。

與他同科的進士還有大名鼎鼎的柳宗元,也正是這段“同窗”的經歷,讓他們成了生活中的知己和仕途上的戰友。

生活上,結識了柳宗元、韓愈這樣的知己;工作上,受到權臣杜佑的器重,是人人羨慕的“公務員”。劉禹錫的生活滋潤得讓人羨慕嫉妒恨。

雖然一切都平平順順的,但是,這好像不是劉禹錫想要的生活。試想一下,看著國家漸漸衰敗,像他這樣的青年才俊,怎麼可能不時時刻刻想著盡己力,分國憂?

這不,幾年後機會來了。隨著順宗繼位的繼位,以王叔文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欲改革弊政,“永貞革新”就這樣浩浩蕩蕩地開始了。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2跌宕人生

壯志未酬的劉禹錫熱情高漲,急流勇進,成為改革的主力,正當他卯足勁,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一切卻戛然而止。

短短几個月,革新就以失敗草草收場,劉禹錫被貶為朗州(湖南常德)司馬。他顛沛流離的後半生就這樣開始了。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三十多歲應該正是大展宏圖,實現人生理想的年紀。此時已過而立的劉禹錫突然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我這個旁觀者都不禁要重重地嘆息。

但是劉禹錫卻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儘管哥仕途失意,步入人生四季中失意的秋天,但是那又怎樣?哥覺得不錯啊!

每每讀到《秋詞二首》,我不禁感嘆,夢得啊夢得,我水土都不服,就服你這不服輸的個性。一夕之間,從皇帝身邊的紅人,流落到如此境地,你竟還說如今“悲秋寂寥”的自己勝過“春風得意”的當年?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一晃十年,“二王八司馬”的風波漸漸平息,劉禹錫和他的難兄難弟柳宗元奉召一同回京,仕途上似乎出現了轉機。

誰能料想,剛到長安,劉禹錫那股桀驁的勁兒就發作了,在朗州坐了十年的冷板凳,哥今天回來啦!他寫道: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哼,你們這些權貴,拽什麼拽?哥不被排擠,能有你們的事兒?

柳宗元看到這詩心裡捏了把汗:哥們,你可長點心吧,本來嘛,人家都讓你回長安了,說明原諒你了呀,你就低低頭,認認錯,能怎麼樣嘛?願上帝保佑,阿彌陀佛。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人生如戲,可是這導演不一定是你自己撒。這不,劉禹錫在長安剛賞完桃花,就被貶到更邊遠的連州(廣東清遠)當刺史去了。

可苦了那無辜的柳宗元,被他的好兄弟一首詩坑到了柳州(廣西柳州)。哎,權當是一次長安自駕遊吧。

就這樣,兩哥們兒一同南下,在湖南衡陽分道揚鑣,一人向南,一人往西。

他們當時未曾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

5年後,劉禹錫喪母,北上回鄉扶柩,這才得以離開連州,再次途徑衡陽時,得知柳宗元已經不在人世。此時的劉禹錫,已年近半百了。

憶昨與故人,湘江岸頭別。

我馬映林嘶,君帆轉山滅。

馬嘶循古道,帆滅如流電。

千里江蘺春,故人今不見。

湘江邊,劉禹錫悲痛欲絕地寫下這首《重至衡陽傷柳儀曹》,字字血淚。是啊,“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曾經一起共患難的兄弟不在了,換誰能釋懷,何況他被自己坑成這樣。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3一切開始慢慢變好

人生到底谷底,哪兒都是上坡路。

賦閒在家不久,老劉等來了新的差事—夔州(重慶奉節)刺史。所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當然不能算是一個美差,但相比於朗州司馬,連州刺史之類,能得到這樣的任命,偷著樂還來不及呢!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在夔州刺史的任上,劉禹錫愛上了巴蜀民歌,他這個樂天派,彷彿找回了本心。期間創作了多首《竹枝詞》,語言活潑,民歌氣息濃厚至極。

不久,劉禹錫再轉調和州(安徽馬鞍山)刺史,此間創作了千古名篇《陋室銘》,雖不足百字,今人讀來,亦是膾炙人口,振聾發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種恬淡的心境,正是生活節奏日益加速的現代人需要回味的。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兩年後,劉禹錫奉詔回東都洛陽,另有人事安排,途經揚州,竟然遇到了“網友”白居易(劉與白多有詩文唱和)。

他鄉遇故知,人生莫大喜事也。

這兩個兩鬢斑白的同齡人一醉方休。

酒入愁腸,老白想起老劉這些年的遭遇,惋惜道: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老劉聞之,惆悵入懷,嘆道: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是啊,人生有幾個二十三年,寶寶心裡苦,寶寶就要說出來。

可是,路還是要往前走撒,咱要樂觀地面對生活,人總不能因噎廢食吧?你說是不?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老白,謝謝你的同情哈,還唱詩歌給我聽。但是喝完這杯酒,咱傷心往事不提啦,你不是叫樂天嘛,打起精神來嘛,開開心心的哈。

萬般相聚,總須一別。淚別了白居易,老劉“馬不停蹄”地趕回洛陽。

時過境遷,大和二年(828年),56歲的劉禹錫重回長安任主客郎中,再次去到玄都觀。十四年前,他在這兒寫了首詩,然後…就被下放了。

什麼,你說他肯定很後悔那會兒寫了這這首詩?Oh My God,我只能說,你讀這裡還不瞭解他,他像是一個這樣就屈服的人嗎!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嘿嘿,怎麼樣,哥又回來啦,還有誰!!!

是啊,他一直不就是這樣一個遭受權貴百般打壓,都不肯不趨炎附勢的人,從始至終都沒有變啊!

會昌二年(842年)劉禹錫病卒於洛陽,他一生經歷了八任皇帝,足見當時的國家是多麼動盪不安。

他的一生,好似他生活的時代,顛沛流離。如果把人的一生分為四季,毫無疑問,他的一生多數時間都處在秋天。雖然為官,並不像杜甫那樣潦倒,但也終生不得志。他用了半輩子輾轉了大半個中國,跌跌宕宕。

可是與他的經歷相反,他的詩歌無時不刻不在表達豪情雄健的精神,積極進取的態度。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我想,正是他的百折不撓,他的與眾不同,才讓他在詩歌百花齊放,才人百家爭鳴的唐朝留下“詩豪”的名號,讓他名字印在千年之後的我們這些熱愛詩歌的人的心中。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