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文旅:臨夏八坊十三巷歷史街區保護與旅遊開發

一、項目背景

臨夏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和老城保護區,規劃範圍內有八座清真寺,依託八座清真寺形成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八坊空間結構,以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等十三條街巷。區域內共有住戶 4000 戶,居民人數超過 1 萬人, 47% 屬於低保戶,規劃條件較為複雜。

臨夏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於 2012 年委託綠維文旅承擔了《甘肅臨夏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文化專項策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在規劃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八坊十三巷民居保護和綜合開發的關係,如何打造臨夏城市文化名片和城市形象品牌,如何打造國家級“兩個共同”示範樣板工程,如何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是項目需要關注的焦點問題。

二、針對性研究

基於八坊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深厚文化底蘊,綠維文旅為做好本項目,前期做了兩項紮實的基礎工作:八坊文化研究與居民意願調研。

(一)居民意願調研

臨夏八坊十三巷是一片密集的居住區,人口密度高,充分考慮區域內居民對項目開發的態度和意願,才能對本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由此,項目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八坊街道辦事處區域內 4 個社區發放問卷 1020 份,對當地居民進行了實地調研。問卷調查了居民對八坊的歷史、伊斯蘭文化、穆斯林生活、八坊民居、穆斯林飲食等方面的瞭解程度,詢問了八坊民居對項目地開發的真實意願,調查了他們期望的八坊歷史價值展示範式,以及是否願意為八坊發展和改善做出貢獻,開發後是否意願參與旅遊經營等。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為後期的旅遊開發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二)文化梳理與研究

八坊作為臨夏回族世代生活的區域,周邊有眾多回族文化遺蹟,總體上形成了以臨夏八坊為核心,向周邊輻射的伊斯蘭文化聚集格局,文化底蘊極為深厚。

項目組以時間為軸線,橫向梳理了八坊的歷史文化演變,以曾經的八坊與現在的八坊形成對比,尋找八坊在全國穆斯林聚集區的獨特性。以旅遊要素為指標,縱向梳理了八坊的旅遊資源開發價值,形成建築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十條文化脈絡,這些文化脈絡的存在有效支撐了八坊作為穆斯林生活聚落和“中國小麥加”獨特的文化地位。

三、尋找突破,探索路徑

(一)尋找突破口——項目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通過深入調查,項目組認為在規劃中有以下幾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一是清真寺如何利用,在開發中扮演什麼角色;二是佈局哪些商業街區;三是如何展示伊斯蘭文化;四是如何讓伊斯蘭文化在旅遊中傳承;五是除了清真寺外,項目地還應該設置哪些觀光節點;六是項目啟動區應該劃分在什麼位置。

(二)先期啟動,尋找路徑

項目規劃範圍較廣,資源較分散,如四面開花同時打造,將不利於資金和精力的集中。因此,項目組建議近期以一到兩個分區為先期啟動區,提出先期啟動發展思路。一是梳理王寺街—壩口巷—小南巷—大旮巷—專員巷—王寺街的體驗環線,形成觀光主體區域。

二是預留七大公共空間,即入口美食文化廣場、王寺古柳廣場、北寺龍壁廣場、磚雕藝術廣場、七十二磨盤廣場、八坊文化廣場、仁義廣場。

三是設置系列觀光節點,包括現有重要街區如王寺街、壩口巷等區域,未來打造的幾條特色街區, 10 戶近期啟動保護民居處等。

四是構建豐富業態,按照主題街區方式意向打造,形成不同的業態街區,並完善居民就業安置,形成宗教祈福街、美食街、商業街、民居觀光街、文化休閒街等特色街區。

四、項目小結和現狀

綠維文旅在項目製作中,通過對文化的專項研究與居民意願的調研,尋找項目突破口,探索發展路徑,明確了項目首要解決的問題和先期啟動區,提出了“民族歷史街區保護與旅遊開發規劃”五大發展思路和架構體系。該套分析模式和方法,經過實踐檢驗,能夠很好地指導古城改造和歷史文化街區開發項目。

本項目於 2013 年 2 月順利通過評審,並收到評審專家委員會的一致好評,隨後,臨夏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又委託綠維文旅承擔了《臨夏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護與改造一期市政工程設計》,對街巷的重要節點和重點民居進行景觀建築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