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近日,閒來無事翻起作家王朔的文集,讀他的小說感覺很過癮,就像聽他講話吐槽一樣。

王朔主義曾在知識界引發眾多討論,一些知識分子不能接受王朔式的反諷性話語,也不接受王朔在小說中所塑造的反諷性人物。他在民間受歡迎的同時,也成了最富爭議的人物。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過把癮就死》這篇中篇小說講述的是新婚男女之間的感情糾葛,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杜梅的婚戀喜劇,一方面嬉笑怒罵、玩世不恭,一方面又含著反諷話語的精心掩飾起來的感傷和愛慾。

男女雙方的遊戲性貧嘴,戲劇性地反諷了各自的心靈痛苦。在瞭解他們的感情經歷中,我也看到了感情中常常常被隱藏的弱點。

女主人公杜梅為了贏得婚姻安全感不斷向男人發問「 你愛我嗎?」、「 我能相信你的話嗎?」、「 咱們這是愛情嗎?」、「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我了怎麼辦?」。

她像愛一個東西那樣去愛他的丈夫,這種強烈的佔有慾,使得兩個人由熱烈的愛情變成相互的抱怨指責,抱怨指責累了,他們的感情也就破裂了。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01 愛情不是相互佔有,而是彼此成就

一天到晚怕我不愛你,盯賊似的盯著我思想上的一舉一動,稍有情緒變化,就會有焦慮重重,捕風捉影,旁敲側擊,公然發難,醍醐灌頂,寸草不生,一網打盡。你對我太好了,好的簡直讓人粉身碎骨無以回報。而你又是一個不要求回報的人。


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邂逅、交往、戀愛、結婚。男主人公是普通的職員,女主人公是醫院的護士,他們看起來很相配、他們自己也覺得彼此很合心意,之後很快地走進了婚姻。

杜梅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情和男主人公吵架,看到丈夫和自己的女同事多說了幾句話,杜梅就開始吃醋。丈夫和好久不見的朋友在家裡喝酒,杜梅生氣把丈夫的朋友趕了出去。杜梅每次生氣總是會拿起屋子裡的東西開始摔。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又哭又鬧之後,杜梅又用柔情和溫存來祈求丈夫的原諒。「 不是因為愛你,而是怕失去你 」這樣強烈的佔有慾使得對方無力掙扎。

很多人都看過,三毛和大鬍子(即荷西)的一次對話:

結婚以前大鬍子問過我一句很奇怪的話:「 你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

三毛說:「 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

大鬍子說「 說來說去,你總想嫁有錢的。」

「如果跟我呢?」大鬍子很自然地問。

三毛說「 那隻要吃得飽的錢就算了。」

三毛坦誠,他們倆結合的當初,是希望結伴同行,雙方對彼此都沒有過分的要求和佔領。

在其它地方,三毛也說過:「 無論哪一種感情,無論哪一種,佔有心太強,都是痛苦的源泉。」

太強的佔有慾,會毀掉感情。

在小說結尾,杜梅把丈夫用繩子綁在床上,拿刀逼著問丈夫:「 你愛我嗎?」、「說你愛我」。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02 吵架是發洩,也是彼此的毀滅

吵到最後,我們什麼都罵出來了,就像一對不共戴天的仇敵。我們互相太熟悉了,因而我們刺向對方的刀刃格外鋒利,彈無虛發,沉重打擊了對方。


相互瞭解的兩個人吵架時,因為氣憤,會把最傷人的話拋向對方。這樣的目的不是希望重擊對方,而是用來發洩自己心裡的怒氣。

夫妻吵架是很常見的現象,吵架的過程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攻擊和謾罵。在發洩怒氣的同時一不小心也重傷了對方。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杜梅嚷著正在看書的丈夫說「 擺什麼臭架子,就你有情調?一個小職員,掙的錢還沒我掙得多呢!」

「 你少囉嗦 」杜梅看丈夫氣的臉都白了。

男主人轉怒為心酸,連聲冷笑:「我這種沒本事的人,便還有賴上門來的,我也就不明白了,你這種人怎麼傻成這樣?」

「離婚!我還不信天下沒有對我好的人,是個人就比你強」

他們在吵架中傷害了彼此的自尊,夫妻雙方吵著吵著就把離婚說出了口。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提一次離婚可以用來威脅對方,但是兩三次之後,對方如果沒有挽留,那婚姻很可能因為衝動而結束。

前幾天和一個好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說她自己離婚了,雖然她和丈夫鬧過幾次離婚,當時也是因為小事吵架,說的是氣話,後來丈夫認錯了,兩個人就和解了。但是這次,她把這句離婚說出口時,丈夫同意了。兩個人堵著氣,誰也沒有給誰臺階下,最後離婚了。

就這樣一句話,因為彼此的衝動,三年的感情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相識純屬偶然,有太多的因素可以使彼此失之交臂。純粹是一念之差,邂逅了,認識了,進一步發展了。而在兩人付出努力經營的家庭,就這樣畫上句號了。

吵架的意義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相互傷害,相識本不容易,組建婚姻也很不易,且行且珍惜才對得起彼此的感情。

03 小說的表現手法—— 埋藏在話語狂歡中的痛苦

在王朔的小說裡,更大的痛苦總是埋伏在話語狂歡的終點,伺機給主人公以致命性的一擊。

讓我的腸子肚子流一地,卑鄙下流流一地。我躺在地上,又把我的雜碎們、我的卑鄙們塞回肚子,自個兒縫了起來。站起來,我說,再來一次。 ——《過把癮就死》


「雜碎、卑鄙、下流」言語中有些粗暴,充滿自虐的傾向,玩世不恭和扭曲的道德痛苦互相交織在一起,王朔筆下的人物,是那個時代的獨特生物。

小說中的言說和行為具有強烈的反諷特徵,他的語言和知識分子的語言截然不同,王朔在這種顛覆性的語言中獲得復仇的快感。

我躺在黑暗的床上,旁邊傳來杜梅入睡後均勻的呼吸,我情緒激盪,亢奮異常。那些曾經羞辱過我的人,臉孔一張張在我眼前浮現,我想象著他們落入我手中後的情景,咬牙切齒的體驗著復仇的快感。


王朔這種咬牙切齒的復仇,迴盪在小說的縫隙裡。他的話語復仇,源於來自對他的「身份仇恨」。他的作品中洋溢著反叛、戲虐、互相作踐又自我作踐的光輝。它成了文學和影視寫作的內在動力。這是一個奇怪的現實,它改變了正諭文學體系的色彩,令其散發出反諷的狂歡氣息。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王朔的履歷正是1980年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一個寫照:

他從一個驕傲的士兵,復員後成了國營公司的職員,繼而辭職成為小販,遊蕩在中國這個龐大的交易市場,他的身份在不斷轉移與變化,正是這種大院的敗落、身份創傷和尊嚴流走,誘發「 身份過敏-焦慮綜合症」,並點燃了王朔們的焦慮、怒氣。

王朔筆下的塑造的人物似乎都是痞子,沒有高遠的理想,整天地吃喝玩樂,沒心沒肺的模樣,胡天胡地地調侃,就像《過把癮就死》小說中的男主人公,他在一副滿不在乎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敏感的內心。但他骨子裡是個嚴肅的人、自尊心很強的人。

《頑主》中的社會青年,做著不靠譜的職業,但張嘴閉口就是弗洛伊德。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他們可以容忍別人對他們的謾罵、攻擊,容忍別人懷疑他們的品質,哪怕貶低人格,但他們絕不容忍別人對他們能力的懷疑。

我們一直相信只有正面的英雄形象才有時代感,才能激勵人民,才有宏大的哲學意識,而王朔所塑造的人物不也是時代的發人深省的人物嗎?他們同樣有真實的情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理想。他們也是大多數的存在者。

結語:

《過把癮就死》這部小說,後來被改編為電視劇《過把癮》,由王志文、江珊主演。

王朔《過把癮》:婚姻中,比出軌更可怕的是「病態的佔有慾」

《過把癮》海報


小說中的愛情是失敗的,但是卻塑造了完整的人物形象,講述了真實的青年男女的感情故事。他們通過失敗的感情而剖析了自我的內心世界。

杜梅之所以在愛情中表現的那樣強勢,是因為她的原生家庭;而男主人公之所以工作上不上進,是因為他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相愛的兩個人如果沒有走入彼此的內心,又談何理解彼此,一起共度人生呢?就像最近熱播的美劇《我們的一天》中,凱特和未婚夫決定要結婚時,未婚夫坦誠的告訴了凱特他有過抑鬱症的經歷,而未婚夫也要求凱特告訴他,凱特和父親的去世有什麼關係?

想要在愛情中獲得安全感,不是佔有對方,也不是沉默迴避,而是是需要彼此坦誠相待,坦誠地面對自己的缺點和對方的缺點。

婚姻讓兩個經歷不同的人去過同一種生活,這兩個人對於文藝思想人物事情,必有不同的反應。興趣愛好,必然不能保持同一性。如果兩方相互遷就,互相體諒瞭解,經過時間的操練,婚姻也就美滿了。

文 | 書海識途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