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就有一部這樣的電影,喜歡它的人說看完電影后“哭暈在廁所”;不喜歡它的人,說它空洞、是投合了偽文青的三流文藝電影。這部電影就是《海上鋼琴師》,一個講述鋼琴天才最終不肯下船走入現實生活,而與輪船一起葬送大海的故事。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這部20年前上映的電影,經過新技術修復後重新迴歸熒屏,又以豆瓣9.3的高分再次成為經典。我感覺這部電影除了讓我們驚歎才華出眾的天才外,也讓我們看到了思維一旦窄化,前途也將是一片末路。這種思維特別是對於長期從事單一工作的人來說,尤其值得反思。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一、與世隔絕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天才1900

19世紀以前,我們的世界發展是緩慢的,那時“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進入20世紀後歐洲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如火如荼,我們不僅有了火車、郵輪,也有了電報,從此信息革命、資訊革命逐步達到頂峰。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故事的主人公鋼琴天才正是在這世紀交替的偉大時刻誕生了。故事梗概是說,一艘橫渡大洋的超大郵輪上,黑人丹尼是負責添加煤炭燃料的工人,他本想在下船的富人區中撿拾一點寶貝,卻遇到了一個棄嬰。

他非常喜歡這個孩子,因為正是世紀之初,他就按年份,給孩子取了一個奇怪的名字——1900。孩子一直跟著丹尼生活在海上,從未踏入過陸地。直到有一天,1900無意間聽到了鋼琴聲音,神奇的是他無師自通,自己能彈出優美的曲子。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更神奇的是他看著別人的表情,能看透他們的內心,並且彈出相應的鋼琴曲目。在浩瀚無邊的大海上,郵輪就是一個封閉的世界,人們百無聊賴。那時漫漫旅途中能聽歌、跳舞就是最大的享受,1900的琴聲因為是來源於船上人的內心世界,所以受到狂熱的追捧。

他的天才能力不僅僅限於此,狂風巨浪中左右搖擺的輪船上,別人在船上會暈船嘔吐不止,他卻如履平地,並且能彈出優美的曲子,讓人忘卻暈船的痛苦。影片中還出現了與爵士樂創始人鬥琴的高潮,1900彈完的琴絃上能點燃香菸,這更加讓他的粉絲們頂禮膜拜、欽佩不已。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這些影片的鋪墊,好似《紅樓夢》前部分描繪的賈府裡的生活,那些許多的歡聲笑語、那些極致的富貴奢靡,都與後面抄家時的悲慘、眾人四散分離的悽苦產生強烈的的對比。

1900在鋼琴的世界裡就是一個國王,一個頂級的大神。但是,他卻害怕陸地,這一切也正如鬥琴時的對手所說,他只是一個“屁股下面只能坐著大海才能彈琴的人。”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二、即便是人類本能面前,1900依然走不出那片封閉的海洋世界

1900從小生長在海上,他對船上的生活非常熟悉,陸地對於他是一片陌生的世界。人類之所以變得強大,就是因為超強的適應能力,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學習環境、改造環境。20世紀的工業革命也正是人們改造自然,步入電氣時代的開始。

這改變自然的動力,就是源於人類的慾望。慾望的不斷膨脹,讓人類不斷去嘗試改變世界。這種慾望中最基本的本能就是吃喝和性,反應在生活中就是物質基礎和愛情。

1900因為鬥琴變得名聲大噪,有唱片公司邀請他做錄音,要為他發行唱片。也就是在這時,透過船上的窗口他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姑娘,人類慾望的本能爆發了,他深深喜歡上了這個姑娘,並隨著自己的心境彈出了絕世優美的曲調。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旅途總是短暫的,愛情是長久的溫情。隨著姑娘下船,1900的內心開始動搖了,他和朋友說想要下船,嘗試到陸地上生活,他要聽一下大海的聲音。

一個天天在海上生活的人,卻渴望聽大海的聲音,這看似多麼的不可思議。其實,正如古詩說的身在廬山,又如何能見識到山的真面目。一個未曾有過陸地生活經歷的人,又怎麼叫一個完整的人生,他的生活是有缺失的。一個沒有陸地生活對比的海上經歷,又如何體會它的精彩。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曾經懼怕陸地的1900,人類慾望的本能給了他嘗試的勇氣。一切看似在朝著改變的方向發展,但是他在即將走下臺階踏入陸地的那一刻,他面對岸上的高樓大廈又一次恐懼了,他最後退縮了,扭頭回到了船上。

有人把這看做是一種信仰的單純,一種精神世界裡的純淨。這也正好似心理學中的窄化效應,它雖然讓人對有的事情能做到精力高度集中,做出很高的成就,但是也會使自己所涉及的範圍越來越窄,逐漸收縮,變得侷限越來越多。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三、封閉環境裡的天才,最終走向了滅亡

窄化的過程,是一個建立和喪失的過程,伴隨窄化的一定是喪失。

因此窄化的對象,如果是對我們有益的,那窄化利於我們的發展;但如果窄化的對象是不必要的,那麼我們的生活的路將會越走越難,不利於我們的人生。

1900他最終放棄了陸地,從此再也沒有踏入陸地生活的想法,即便是人類慾望的本能都沒有動搖他的思想,他的思維逐漸窄化。一個封閉世界裡的天才,思維一旦窄化,那他只能是在自己的世界裡成為王者,其他世界裡是一片陌生的恐慌。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這艘輪船隨著技術更新、加上年久失修逐漸要被淘汰,人們計劃把它炸沉在海底。而此時的1900仍然不肯離開這艘輪船,這艘船是他的一切,是他的信仰。

他的一位做小號手的朋友,懂得他的心思,知道他會至死不離開那艘郵輪。於是,這位朋友想法找到了那張1900唯一刻錄的唱片,在輪船上各個角落裡播放那首喚起愛情的曲子。

最終1900現身了,但他的確是想和這艘船同歸於盡。

最後他對朋友說,“偌大的城市,綿延無盡 。並非是我眼見的讓我停住了腳步 ,而是我所看不見的。你能明白嗎,拿鋼琴來說, 鍵盤有始亦有終 ,能確切地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們並不是無限的,而其他,是無限的……”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 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他就是這樣的一位天才,活在了自己封閉的世界裡。其實他只要嘗試有所改變,擺在他面前的就是一條生路,但他感覺到了恐懼,一種對陌生環境的牴觸。

這不只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與時代脫離的落伍思想。這種思想與20世紀初的工業革命大變革,也是格格不入的,有人看到他堅守信仰的偉大,但也讓我們對他的固執感到悲哀。

他最終和輪船一起葬送在了大海里,一個思維窄化的天才,最終走向了末路。不得不讓我們心痛不已。

可是我們自己呢?我們有沒有無意間成為了這樣一個“天才”?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四、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思維窄化,帶來的是生存危機

能在待遇福利好的外資企業工作,一直是為大家羨慕的對象。摩托羅拉公司曾是美國電子企業的領頭羊,十幾年前摩托羅拉公司的手機市場佔有率特別高,他們出產的新品也都是一些風靡全球的爆款產品。

但是最終他們因為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敗在了科技發展的腳下。公司倒閉全員遣散,國內一些分公司的員工拉著條幅抗議,他們抗議自己把整個青春獻給了公司,公司卻這樣無情。

這裡面除了勞動爭議外,也是有著一種如同1900下船生活一樣的窘境。自己在公司這些年都是在封閉環境下搞研發,外面的市場已經無法融入,一些其他開發平臺都不兼容,導致大家離開了這條大船將無法生存,所以大家焦慮、抗議。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工作、生活中思維窄化的確能讓我們注意力窄化,思想更加集中,可能在某些領域成為專家,但同時也讓我們很難看到更大的世界。一旦整個領域被淘汰,隨之也是我們自己被淘汰的時候。因為習慣了自己環境裡的步調,自己越是優秀,越是很難捨棄曾經的輝煌,讓自己前面的路也會更加難以改變。

習慣了思維窄化的人,越是在社會重大變革中,越是會感覺舉足無措。就像現在的電商時代,國家也在大力發展互聯網+,網絡經濟嚴重衝擊著實體經濟,在帶給人們快捷便利高效的同時,也讓許多人丟掉了飯碗,如果不努力轉型,畢竟是與自己曾經的舊船同歸於盡。

世界一直在變化,我們只能跟著時代的節奏不斷的調整自己,讓自己更加適宜時代的發展,一個拒絕改變,讓自己思維窄化的人,面臨的將是一片危機。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五、思維窄化的解決之道:釘子理論

曾經有這樣一個天才,他學完1000多個漢字時還不到2歲,4歲就學會了初中的課程,8歲時跳級到重點高中學習,13歲以優異成績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4年後同樣以優異成績考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這位天才神童就是魏永康,他的人生看似會一直一路輝煌下去,可是最終他卻只上了3年,學位沒拿到還被勸退回家。原來他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不會安排課題寫論文、不會按時參加考試,甚至冷熱不知,不會合理增減衣物。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原來在他母親陪讀的幾年裡,一切都被母親包辦了。他只是在學習看書,母親每天給他擠好牙膏,給他洗衣、端飯、洗澡、洗臉,甚至在他忙學習的時候親自餵飯。嬰兒時期才是需要餵飯的,他卻一直被養成了一個巨嬰。

這個巨嬰一直生活在母親的大船裡,離開了這艘大船,他變得像傻子一般。在別人看似簡單的“陸地生活”,他卻感覺異常神秘,思維和能力高度窄化。

面對這樣的問題,有人提出了“釘子理論”:我們的能力應該像一個圖釘,在一個點上很精尖,但是我們也需要足夠的基本面去保護自己。

所以學習不應該只是針對考試知識,有時學一些看似“無用的知識”,也是為了能讓我們多維度看問題,能有更多的想法和點子。在我們專業領域要有所長,在別的方面知識儲備也不應該是零。這些其他知識,就是像圖釘大頭面一樣為了保護我們自己,也為了增強我們的生存能力。

豆瓣9.3分《海上鋼琴師》:天才思維窄化,終將也是末路


結語:

1900在封閉的船艙裡,是音樂王國的國王,但在船艙外的世界就是他的無底深淵。

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呆的太久,如果我們習慣了崇拜自己經驗的力量,就會讓自己的思維窄化,而走向職業瓶頸,一旦有改革變化,這種類似賣油翁穿錢孔樣的神奇本領,將一文不值。

生活、工作中我們應該像一顆圖釘一樣,保持自己專業的高精度,同時有個足夠的基本面知識來保護自己。這樣的思想可以幫我們走出思維窄化的路徑。

上了輪船我們會暈船,習慣了海上生活的1900,誰又敢保證他不會“暈陸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