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的最好的經濟啟動引擎是什麼?

企業經營智慧服務夥伴


藉此機會,大力發展農業,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把最先進的農業技術用於農業,擺脫對國外糧食的依賴,化解糧食風險。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讓農民增加收入,九億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才能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易k園


我們經濟最大的引擎不完全在於基礎建設、科技創新和新基建,而是在於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

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時間裡,從最早的農村土地承保改革,再到鄉鎮企業改革、工業用地的發展、城市住宅的發展、商業地產的崛起、棚戶區改造的推出、養老地產的發展,無一沒有離開過的就是這一片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而每次在關鍵時刻都是推動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而蓬勃發展。

全球的居民財富中也至少有50%的財富來自於土地之上的房產財富,我國更是佔居民總財富的70%以上,假如按照全國的居民財富總量400萬億估算,那麼房地產財富至少佔到280萬億,也就是人均20萬元的房產財富。

而這次最好的引擎也可能就是土地引擎,但前提是要在產業經濟和就業得到全面提升的情況下才可能全面推出。

這次的國家對土地審批權利的下放,其實就是給予了沿海地區的更加開放的土地政策。主要全面放開審批的省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四個直轄市,還有江浙徽和廣東等省份,也就是要作為新一輪土地改革的排頭兵。


最大的亮點應該還是農村宅基地市場化的改革,全國的城鎮化率達到了60.6%,可還有2/5的居民生活在農村。農村宅基地預計達到2億套房產,按照成本價20萬計算就有約40萬億的財富爆發,按照開放後的上漲一倍估算就是增加了40萬億的新財富和80萬億的財富總量,這完全可以激活未來10年的經濟發展潛力。再加上大量的農村集體用地,預計總量超100萬億的規模。

也就是說,未來經濟發展最好的引擎在於農村集體用地和宅基地的激活,這等於推動了我國一半的固定資產財富,完全可以讓經濟持續增長不少年。


鞅論財道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散人認為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以下為個人觀點。

我們通過京東、美團、餓了麼購買糧油蔬菜;使用釘釘、企業微信等開展在線協同辦公;用手機展示健康碼就可以便捷出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眾多數字經濟應用場景走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社會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步伐,數字經濟釋放強勁潛力。電商零售、遠程辦公、遠程診療、在線教育等市場需求巨大。影視文娛、餐飲旅遊、服裝服飾等受疫情較大的行業也向數字經濟靠攏,依託視頻直播、電子商務等應用緩解經營壓力。實體企業、交通物流企業等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精準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加快復工復產節奏。數字經濟迸發的巨大力量,為中國抗擊疫情和有序復工復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國經濟在應對疫情中的重要實踐。

相關數據顯示,京東生鮮銷售同比增長215%;盒馬每天的生鮮訂單量達10萬份;企業組織在釘釘上發起在線會議的數量,單日突破2000萬場、超1億人次;美團上線的“春風行動”僅在第一週就為超過25萬商戶通過流量卡、代金券等形式提供了幫扶,獲得扶持的現有商戶平均營業額增幅超過80%;青島通過5G網絡和雲視訊系統,完成12個重點項目“網上籤約”;杭州舉辦的“杭向未來”高層次人才雲聘會上線2個多小時,就有近5.8萬人瀏覽,近萬人投送簡歷。在疫情中,數字經濟為人們直觀地展現著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與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效益,塑造著人們新的生產消費習慣。

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大趨勢,也是一個大命題。如今,隨著疫情全球擴散蔓延,全球工業紛紛將數字經濟應對疫情衝擊。意大利、韓國、英國等國學校紛紛停課,學生轉至線上學習;蘋果、谷歌、臉書等企業均要求員工居家辦公。然而,疫情之下,英國四大移動網絡全部出現癱瘓,西班牙電信運營商呼籲人們合理使用網絡,法國運營商則加強互聯網帶寬分配管理。這些對世界數字經濟發展而言是一種警醒,也激勵中國繼續加快發展以5G、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基建”。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有理由相信,此次疫情之後,中國數字經濟將激發更多活力,培育更多經濟和就業新增長點,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感謝觀閱!


散人解盤


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房地產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要引擎

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中國釋放四萬億通過樓市刺激經濟,因為只有房地產能吞容並消化如此巨量資金,同時能使社會全民主動參與其中,以幾十年計的付出拉動經濟。

上面是國家的決策動向,而民間中因為疫情銜生了“宅經濟”—電子商務,淘寶、京東都在此時誕生。銜生出層出不窮的周邊經濟,而首當其衝的是快遞行業。

來到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引擎已在改變

在政策層面上,要尋找承接房地產引擎作用的產業必須要有其三大優勢:

1. 能吞容並消化巨量資金

2. 能關乎民生,並能牽動百姓幾十年計的付出拉動經濟

3. 能有以往房地產的價值性讓群眾主動參與其中

顯然在當今社會沒有三大優勢集於一體的產業,那麼就分散尋找:

1. 大基建:涉及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鐵路、包括日前提及的公共衛生設施(醫院、衛生學院),此類工程都需大規模投資,能吞容並消化巨量資金導出市場刺激經濟。

但基建項目相對不親近民生,在市場消費層面是相對被動的,普通群眾想切入基建項目難度也相對高。過往基建的投資比重集中在交通、水利,現在是想把部分比重向公共衛生設施劃分。值得肯定的是,公共衛生設施基礎建設相比高速公路更能推動經濟,因為高速公路建成後能附帶的周邊經濟相對甚少,而公共衛生設施建成後附帶的周邊經濟涉及到醫務人員、醫療器械、醫療用品、床桌座椅等等。顯然,同樣是基礎建設,但公共衛生設施帶動的經濟效益相對更強。不過,此類公共衛生設施帶動的經濟效益是有限的,或者說帶動經濟效益的有效時間是相對較少的,因為此類公共衛生設施在社會上的作用是防患於未然,意味不是日常使用,所以損耗率較低,更替周邊產品的週期也就更長。明顯的經濟效益集中於建設前期,後面更側重於公共衛生安全的保障。a

2.能關乎民生,並能牽動百姓願以幾十計年的付出拉動經濟的唯有二胎經濟。二胎經濟是社會大消費系統中的啟動之源,涉及一切民生消費用品,其中涉及健康、農業、教育、文化等領域。二胎經濟最親近民生,普通群眾相對容易切入。但目前生育率逐步下降,或許在未來會有更寬鬆的生育政策。

3.能有以往房地產的價值性讓群眾主動參與其中的是:金融市場。

在社會貨幣緊縮的背景下,能承接央行巨量資金並能快速有效地向社會釋放貨幣刺激經濟,擁有價值性使全民參與其中的只有金融市場,而首當其衝的是股市!

2003年非典過後央行四萬億救的是樓市,2020年2月3日與4日央行釋放1.7萬億救的是股市,不過這1.7萬億是通過金融市場逆回購操作釋放,週期是短期性的。央行通過逆回購操作,對金融市場投放短期資金,第一期資金到期回收時,接著投放第二期資金,以此類推…

此舉既能滿足市場對貨幣流轉的需求,亦能防止貨幣漫灌造成物價急速上漲的不良影響。央行此種做法,還有另外的原因:一,受限於中美貿易的關係,中國不能貿然全面降息,但國內的經濟環境迫切需要貨幣加大流轉,怎樣才能避開顧慮並能有效地緩解貨幣緊縮環境,央行推出了“中期借貸、定向借貸,定向降息、逆回購”等等操作進行貨幣快速投放、及時回籠的措施。

二,在經濟底部週期,貨幣寬鬆政策應運而生,金融資產被低估,催大機遇萌芽,所以金融市場牛市催生。但強勢的牛市是不利於當然國內的經濟環境的,因為強勢的牛市意味著會有巨量資金停留在股市裡,不能起到效率性刺激經濟的作用,只有通過使股東減持、股民變現離場後在社會消費才能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所以今年股市預計仍以震盪上行的走勢為主。






小泥鰍愛炒股


疫情之後,能拉動內需增長的引擎恐怕還是要靠基建投資,只是基建投資的內涵應有所創新,這裡我談談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國家要出臺政策擇優扶持優質高新園區和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進行設備升級和產業鏈的補短板技術改造,打造幾個區域性的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新園區,培育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工藝技術的生產企業,為繼續做大做強中國製造產業鏈補齊短板。
首先,我們要看到中國製造的名片已經打出去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知曉中國製造,通過這次疫情,許多國家對中國製造的實力應該有一個全新的認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先進技術和產品質量來無聲地說話,讓世界信服中國製造的硬核實力,要證明這一點,自然內功要紮實,這裡的練內功就是指政府應用經濟手段引導和扶持一批重點優質企業進行產品升級工藝創新改造,進一步激發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的積極性,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對各製造產業鏈上的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在這一技改過程中,上至國家層面,下至企企業老闆,都必須求真務實地科學決策,從項目設計規劃到項目落地實施,必須充分體現項目技改方案的先進性和必要性,防止浪費資源,對相同工藝和技術的項目,國家發改委應統籌規則佈局,以免全國多地重複上馬,日後國內形成不必要的惡性競爭。


對於項目的報批和扶持資金的投放,國家要出臺強有力的措施加強監控,防止企業假立項假申報套取國家專項扶持資金,過去不少地方都出現過虛報項目套取國家專項扶持資金的類似案例。
二、出臺政策積極探討農村集體流轉耕地的股份制改造,鼓勵農林牧魚及環境園林上市公司投資控股管理改制後的鄉村新型農業上市公司,把我國的農村打造成可以吸引世界遊客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觀帶,若是我國能在這方面利用資本市場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股份制經濟模式,或許會為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注入強大的新動能。
三、在探索上述鄉村經濟股份制改造的同時,鼓勵保險企業積極參與在各地利用鄉村經濟股份制改造契機佈局發展現代高品質養老產業,為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做準備。
總體來講,就是兩條主線,一是繼續投資做優做強中國“超級世界工廠”這張名片;二是積極探索利資本市場盤活“鄉村土壤經濟”,爭取把世界的眼光在吸引到“中國鄉村”這張名片上來。
以上觀點並不成熟,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共同探討,為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獻計獻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f0ea396b6c84db1a14841d19176c3d9\

天高雲淡97560


是消費,而且應該以補貼、抵用券等方式直接刺激消費,疫情過後就會盡快帶動起整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受國外疫情持續的影響,出口今年的困難太大了,疫情後,經濟啟動恢復,刺激消費為首選,投資次之。


經濟發展是靠物、錢、信息及人的要素的高效、健康的循環,運轉起來,財富才能積累、才能增值,而消費既是這個循環終點,又是起點,點燃了消費,就能帶動起生產和貿易,從而也就燃起金融和投資,而且哪些東西該生產、哪些項目該投資,是從消費端發起的,是市場的指導力量,而非其他機構的命令,這樣產生的經濟循環就是更健康的、更可持續的。


那麼在刺激消費的過程中,地方管理者該幹什麼呢?“點一把火”,是的,當下受疫情的影響,人們的消費意願還不是很強,還有很多消費的顧慮,這時候,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可以以抵用券、補貼等形式直接作用到消費者,把消費的火點著,後面就可以交給市場了。上週末,杭州市的消費抵用券,發了2000萬,用了2天半就撬動了4.5億的消費,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因此,抓住消費,來點實在的刺激措施,就會很快成為經濟恢復啟動的引擎。


樂業老劉


由於疫情對於全世界經濟的衝擊。這樣一來,對於我國的外貿出口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那麼我國要怎樣才能讓經濟很快的復甦呢?個人認為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去拉動經濟的增長。

首先還是基礎建設,但是這次的基礎建設,我認為要偏向農村小城市。目前總的來說農村的基礎建設也還是比較偏落後的啊,特別是一些公共衛生的基礎建設,以及公共健康的基礎建設都比較落後,我認為這一些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個就是新基建。這裡的新基建指的是5G建設,還有特高壓,環保等等。

第三個我認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及線上經濟。由於這次疫情的到來,使得數字經濟以及線上經濟表現出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一次的疫情使人們對這些數字經濟已經線上經濟依賴度越來越嚴重,同時越來越重要。

如果國家能把上面這三大經濟領域充分的利用發展起來,我相信我們國家的經濟雖然會受到外貿的出口的影響,但是由於這些方面的發展而彌補了出口不足,使我國的經濟也會很快得到恢復。


股市陳百萬


什麼是最好的經濟啟動引擎,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做法,比如當下疫情期間啟動基本建設是一個比較好的經濟啟動引擎。

我個人認為還是最好在消費增長上下功夫,如果在這方面下功夫的話,我認為很多地方需要變革的。比如在2009年我就在公開場合提到關於半月工資的事情,是一個比較好增加消費購買力的一個方式方法。明顯的在中國不適合普遍用於週薪。

居民消費的增長支出和國家的實力,居民的富裕程度等等是息息相關的。比如在居民保障方面,大家認為比較放心,那麼很多人就更願意去花錢。

而當下要做的就是如何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大凡,發生大的事件都會形成大型企業的壟斷,中小企業越來越難,做這次疫情明顯的顯示出這一點。雖然美團發佈的信息來看,餐飲業的服公里達到了70%,但是餐飲行業的交易額同比卻有大幅度下降,也最多20%左右。而這僅僅是餐飲一個行業。

在中小企業扶持以及公平競爭方面要走的路還很長。

戴欣明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戴欣明財經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相對來說,刺激和增加有效需求是較快啟動經濟的引擎。所謂有效需求,就是社會生產生活所必然產生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剛性需求,而不是可有可無的。比如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疫情帶來的恐慌和管控,使很多社會需求遭到延緩、壓抑和淡化,有的甚至短時間內徹底放棄。比如國際旅遊,很多人今年都放棄了,即使價格再低,只要恐慌情緒不消除,人們還是不敢出遊。所以,當前,啟動經濟,必須首先抓緊有效需求這個引擎,採取有效的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刺激和拉動社會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進出口需求。社會急需什麼,就抓緊投資建設什麼。比如解決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的問題,就是增加有效需求。


思之遠方


最好的經濟啟動引擎就是加大基礎建設,多發行國債,加大舊房改造,加大城市汙水處理廠的建設,讓所有汙水必須要進入汙水處理廠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