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父母住一起的都是什麼樣的兒女?

女士2008


能和父母住的一起的都是什麼樣的兒女?

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兒女也不會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明白的父母也不會和兒女住在一起的!

一,代溝差異,老人和年輕人看事,處事都不一樣。

家庭聚餐,吃完飯剩下的飯菜,兒子說:"倒了!倒了"!老伴說:"留著!留著!"年輕人不吃剩飯剩菜,老人一點也捨不得扔了!

出去買水果,兒子說:"媽,有十塊的你不要買八塊的呀!""嗯。"我答應著。去超市一看,那八元的也不錯,就捨不得買十元的!其實那八元的就沒有十元的好,買回來年輕人不吃,老人還生氣。

年輕人家裡不放破爛,老人連一個藥盒也捨不得扔。

幾年前,兒子告訴我們,今後不賣破爛了,把它放在垃圾桶旁邊,誰愛要誰要吧!咱也為窮人做點好事。可是老伴連一個藥盒也不扔!新家,幾年後就成了垃圾場!

有一次家庭聚餐,兒子說:"媽,給我十元錢。"一會兒他拿著四頭蒜回來了,又遞給我十元錢。我很奇怪。他說:"我有錢,為什麼跟你要呢?我想讓你記住,今後不要圖便宜,買一大堆菜放在家裡,閒吃閒買多新鮮啊!你買那麼多,吃不了生芽了,也不好吃!"我點點頭。

老人,就是捨不得!能省一毛是一毛!經常為省一兩毛錢跑很遠的路。

二,生活習慣不一樣。不能互相遷就,就產生矛盾。

老人退休了,早晨愛早起溜彎、鍛鍊,買菜。起早了影響年輕人休息,年輕人很煩。

不是一個地方的人,吃飯吃不到一起。南方人愛吃大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

我有一個鄰居,一過節就生氣。南方的媳婦要吃大米炒菜,北方的婆婆要吃水餃。生活習慣幾十年形成了,要改變很難。

老人年齡大了,單獨生活孝順的兒女不放心,為了大家都活的開心,老人和孩子商量一下,做出明智的選擇。

一,有條件的老人單獨買房。

我的舊樓換新樓房,兒子看了很多房,為了選擇環境好,房價合適他們跑了很多腿。兒子說:"給你們買一個稱心的房子,我們也放心了。到老了,我們來家伺候你們,但是你們不能去我們家。"

有自己的房子,孩子們過年過節回家聚餐,吃完了,他們走了。給孩子留一杯水的距離。

二,沒有條件的老人,買或者租一個小一點的房子,自己待在一邊。愛吃什麼吃什麼,愛幹什麼幹什麼。和年輕人互不干擾。

三,一碗水儘量端平,不要認為女兒好,時間長了,女兒也會變成仇人,因為女兒還有女婿呢!

結束語:

人老了,怎麼也不好過!明智的兒女要給老人按排好晚年生活。堅決不能在一起住,因為受的教育和個人素質都不一樣,時間長了會產生分歧,產生矛盾。



迎水yso44


我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家裡3個孩子,2個老人還有爸爸媽媽。從小我就認為,家裡有老有小才是家。隨著一個一個孩子的成家,老人去世,如今,家裡只有爸爸媽媽。爸爸總說家裡太安靜。

結婚後,公公常年在外地工作,婆婆怕和我們處不到一塊,就自己買了個小房子遠遠的。

我很不習慣,就經常叫婆婆回來住,老人自己在外面住,一日三餐能糊弄就糊弄。

婚後幾個月,我懷孕了。又叫婆婆,婆婆於是就搬了回來。我們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了13年了。

家裡房子不大,不到100平,4個人住。婆婆每天把家裡打掃的特別乾淨,買菜做飯洗衣,監督兒子學習,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說實話,我自愧不如。

我們從不爭執,有不同意見,我絕對服從婆婆,孝順孝順,順也是孝。家裡的事能有多大?婆婆付出多,說了算是應該的。

有時,老公和婆婆有不同意見,我就告訴他,必須聽媽的,因為她是媽。

我告訴兒子,必須聽奶奶的,因為奶奶勞苦功高,而且奶奶從來不無理取鬧,一定是師出有名。

家裡人爭長短,閒的。奮鬥是為了啥,不就是母慈子孝,家庭和睦嗎?


赫姐愛生活


二種,一種是孝敬父母為了照顧父母在一起住,另一種就是寄生蟲,吃拿父母的還得父母伺候飯來張口


王者無敵161086541


善良的兒女


用戶9364666622314


能和父母住一起的都是未成年子女,否則絕大多數是不會和父母一起住的。


蓮連有餘5


孝子[贊][贊][贊]


TM人心


孝順女兒。


勤思少話


孝敬,知恩,有擔當的兒女。


長板坡2


這源自於父母和子女雙方吧!父慈子孝吧!父母不會過多的干涉子女的生活,子女也不會過多的過問父母的自由。


陳芳


能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肯定是比較寬容大度的,不計較得失比較積極樂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