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19年收入8588億元,徐直軍迴應美國芯片管制:不會任人宰割

華為2019年收入8588億元,徐直軍回應美國芯片管制:不會任人宰割

徐直軍稱,美國政府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其實是破壞全球技術生態。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對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


文丨《中國企業家》記者 梁睿瑤

圖片來源|被訪者


“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在美國實體清單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雙重陰影下,3月31日,華為集團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集團2019年年度報告發佈會現場發出感慨。


華為發佈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雖然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華為全球銷售收入仍同比增長19.1%,達8588億元人民幣;淨利潤627億元人民幣,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增長22.4%至914億元。在消費者業務領域,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PC、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生態終端實現銷售收入46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徐直軍直言,華為在中國的生產活動已經全面恢復,短期內能滿足全球客戶、合作伙伴的供應需求,但若海外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少數供應商不能持續供應的話,華為也很難確保長期供應。


“我們全球的供應鏈每天都給我們通報動態,我們也為供應鏈上的夥伴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同時儘可能地確保生產。”徐直軍介紹。


徐直軍曾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發佈新年致辭,稱2020年將是華為最艱難的一年,沒有了2019年上半年的快速增長與下半年的市場慣性,實體清單依然存在,生存下來成為第一優先。


3月10日,美國政府再次將實體清單臨時許可證延期至5月15日,但是路透社報道稱,美國商務部正在起草新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這項規則將限制跨國公司將美國專有技術用於軍隊或國家安全產品,迫使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公司在發貨前需得到美國許可。


如果這項規定出臺,全球最大半導體制造廠商臺積電為華為進行的芯片代工或將受到影響。


對此,徐直軍表示:“我看到了路透社報道的消息,同時也看到了2020年3月29日《中國日報》的消息,《中國日報》提到:如果新措施得以實施,中國政府也別無選擇,只能對某些公司採取同樣的措施。我想,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或者對華為置之不理。相信中國政府也會採取一些反制的措施。為什麼不能基於同樣的網絡安全原因,禁止美國公司的5G芯片及含有5G芯片的基站和智能手機、各種智能終端在中國使用呢?”


同時,徐直軍強調,即便美國採取新的限制措施,華為還能從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MTK、中國展訊購買芯片來生產手機。“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和韓國、日本、歐洲、中國臺灣芯片製造商目前提供的芯片來研發生產產品。”


“如果美國政府可以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其實是破壞全球技術生態,如果中國政府採取反制,會對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推演下去,這種破壞性的連鎖效應是令人吃驚的。”徐直軍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華為2019年收入8588億元,徐直軍回應美國芯片管制:不會任人宰割


搶回海外市場?


從年度報告可以看出,2019年華為全年淨利潤同比增長了5.6%,這個增速低於2018年和2017年。華為將淨利潤增速放緩歸因於2019年5月16日被列入實體清單後,華為需要重構供應鏈。


“海外收入佔比下降與‘5.16’以後谷歌不再給我們新上市產品提供GMS(Google Mobile Service,谷歌移動服務)系統非常有關,我們在中國以外的消費者,5月16日之前高速增長,5月16日之後快速下降,到第四季度稍微有所回升。”徐直軍現場稱,GMS系統的斷供,至少影響了100億美金左右的海外消費者業務收入。


2月24日,華為正式推出了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華為移動服務)系統,來取代谷歌的GMS系統,以此來挽回海外市場的銷售。


2019年,華為在to B業務上發力頗多,首次發佈了計算產業戰略,推出全球最快昇騰910 AI處理器及AI訓練集群Atlas 900,實現銷售收入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6%。目前,全球已有700多個城市、世界500強企業中的228家,選擇華為作為其數字化轉型的夥伴。


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曾向《中國企業家》對比華為與谷歌的開發者生態建設,他表示,相比谷歌,華為的全球開發者生態尚在起步,優勢在於to B業務,因為華為整個ICT(信息與通信技術)業務都是面向to B,這種與to B客戶深度的聯接配置,有利於華為抓住機會。


根據2019年年報最新數據,華為在研發上投入1317億元人民幣,佔全年銷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我們整個智能終端業務肯定不會侷限在國內,要努力做成全球業務。”徐直軍表示,華為希望能夠繼續使用GMS系統,但這個決定權不在華為手上,華為能做的就是去構建HMS生態和App Gallery。


國內,華為正在全面推進“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海外,助力打造整個HMS生態,來支撐華為智能手機在海外的銷售。


歐洲5G部署受影響


2019年,5G在全球的熱度前所未有,但事實上,去年整個全球5G還處於部署的啟動期,並沒有到達規模發展,華為2019年5G的收入也僅有30多億美金,佔整個公司的收入比例、運營商收入比例都非常小。不過,從來沒有一個技術能夠像5G一樣傳播之廣,這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新技術,也令企業節省了大量的傳播成本。


在運營商業務領域,華為推出了RuralStar系列解決方案,2019年累計為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萬偏遠區域人口提供移動互聯網服務,實現銷售收入2,9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令人們對於網絡和5G的需求認識更深,這也使華為發現其在運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麵臨的挑戰,會在疫情結束後進一步成形、改進和優化。


徐直軍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的蔓延,直接影響了華為在歐洲5G的部署。


“歐洲的(部署)肯定會延後,疫情多長時間延後就多長時間。”徐直軍透露,2019年,美國對華為全球5G的業務打擊和遏制,還是帶來了很多影響。華為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跟客戶、合作伙伴和相關政府監管機構解釋。


“我們還有少數幾個客戶的2G、3G和4G網絡本來是由華為提供服務,出於各種原因,他們沒有繼續選擇華為的5G技術,或者部分區域沒有繼續選擇用華為的技術,比如澳大利亞、丹麥以及挪威的客戶。”徐直軍介紹。


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初步控制,徐直軍表示,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在組織招標進程。“我相信中國三大運營商會完成他們年初計劃的5G建設量,甚至可能有增加,這取決於我們能不能跟得上,部署的速度能不能把疫情失去的幾個月搶回來,還得取決於他們有多少預算。”


歡迎關注中國企業家雜誌,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