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2020年3月29日

第二批馳援武漢隊員

我們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5:20,起床,房間已經提前打掃乾淨,武漢下起了小雨,武漢和吉林省(前線)的領導、志願者、酒店工作人員、消防官兵等都來為我們送別。記者同志對送別儀式進行了現場直播,科室小妹妹發來微信,說看到了久違的身影。離開時警車開道,為我們送行,真是終生難忘。

飛機上乘務人員高興地為我們接風,他們說著感激的話,歡迎我們回家:“歡迎最美逆行者平安回家”。戰友們在出發之前,領導就強調了回程及隔離制度,我們也都很自覺遵守,所以一路上為了避免暴露,我們決定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保護歡迎我們的乘務人員和為提供我們服務的家鄉人民。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飛機按時抵達長白山機場,家鄉領導和人民在飛機下等待我們,此時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看到家鄉親人的臉,呼吸著家鄉的空氣,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簡短的歡迎儀式以後,我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我們開始坐車去酒店,一路上我再次感受到家鄉人民的熱情,有警察同志,還有老鄉,我們打開車窗向大家揮手感謝!

到達酒店,特別貼心,為我們準備了水果、鮮花和溫馨賀卡,以及乾淨的房間、各種生活用品、可口的飯菜……帶隊領導在群裡再次強調了隔離制度,這是我們最後一班崗,必須站好,體現我們三院人不一樣的精神面貌!

回想一路走來,我們團隊130人在2月7日深夜抵達武漢,經過兩天的院感培訓,在2月9日開始救治工作,我們獨立負責一個療區,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7東,患者平均年齡是75歲,大多伴有基礎疾病,這大大增加了我們治療和護理的難度,這種情況下,我們三院人凝心聚力,迎難而上。

在病區,我們深刻體會到武漢人民的無助與孤獨,本該是安享晚年的時候,他們卻不得不離開親人,接受治療,那一刻,我們唯有將最好護理和愛留給他們,方能安心。所以我們在治療和護理患者的同時,開展了很多暖心活動,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

81歲爺爺生病入院時家屬都放棄了希望,最後也成功被我們治癒了,我們做到了!這裡飽含了團隊每位戰友的付出和努力,家屬最後在接到我們電話時都驚訝了,這樣的治癒讓我們為之振奮。

記得在一次送花活動中,一位奶奶的眼神讓我們終身難忘,眼淚含在眼眶裡,眼神裡飽含了感激、信任、不捨,奶奶對我說:“孩子,感謝你們從那麼遠的吉林來照顧我們,你們辛苦了,你們這是要走了嗎?”我對奶奶說:“奶奶,我們不走,您什麼時候好了,大家都好了,我們一起回家。”當初的諾言,我們做到了。我的戰友們,真的是將汗水和淚水藏在心底,將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互相鼓勵,相互扶持,時刻展現著我們三院人最無畏的氣概。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經過50個夜以繼日的奮戰,3月27日病區最後兩位患者治癒出院。至此,我們療區的治癒率在所有療區中也屈指可數,最終完美關艙!

此時,如果說武漢人民感謝我們,那麼此刻我想感謝家鄉政府和人民,感謝有“您”,我們最強大的後盾;我還要特別感謝吉大三院的各位領導和同事們,出征誓言,從不敢忘,感謝信任和關愛!感謝有“您”,我們力量的源泉;最後要感謝前線的帶隊領導,52個日夜裡,感謝您們的鼓勵和照顧!

在這裡,我們向家鄉的親人們報到:我們凱旋了!我們一個都不少地回家了!


2020年3月29日

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員

新民胸外科 護士長 張秀利

凱旋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出征時春寒料峭,凱旋時山花爛漫。完成新冠肺炎救治任務的我們即將踏上返鄉。

我不會忘記奮鬥的50多個日日夜夜。

我不會忘記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

我不會忘記那些與病魔抗爭患者身影。

我更不會忘記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她是我拼過命的地方,我已經把她當成我的第二個故鄉!

再見了我的朋友、再見了我的患者、再見了我戰鬥的地方、再見---武漢!


張秀利於武漢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2020年3月30日

第三批援武漢醫療隊員

神經內科 仉配惠

情繫武漢 感恩遇見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武漢這座停擺的城市即將重啟,有太多的感觸不知從何說起。回首來武漢支援的近四十個日日夜夜,難忘的是有關“遇見”的一切。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臨危受命集結武漢

2月17日接到國家衛健委通知武漢需要神經科護理支持,我院迅速集結了一支神經科護理團隊,這支在屈領隊帶領下只有五人的護理團隊臨危受命,奔赴武漢。我也榮幸之至,成為其中一員。都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世的擦肩而過,得是多麼大的緣分才能讓我們成為生死之交的戰友。這段日子裡,從起初的忐忑和對病毒的恐懼到現在的釋然和工作日臻完善,大家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共同堅持了每日在防護服中忙碌的八小時,這段苦中作樂的日子一定會成為我們在金銀潭醫院工作的“五朵金花”終生難忘的回憶。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揮汗如雨的日子因你而閃亮

金銀潭醫院工作的這段時間裡,有幸遇見來自五湖四海的你們,我們方言不同,鍾愛的食物也不一樣,但是卻因為同一個原因在金銀潭醫院這個戰地前沿戰鬥。每天除了高質量地完成病房內的護理工作,為患者採血、採集咽拭子、洗痰、霧化等工作,在工作休息的過程中我們用防護服作畫,許下自己的願望和對武漢這座城市的期許。在駐地休整時我們聊微信互相打氣,約定了以後疫情結束再相聚武漢,那時我們摘下口罩,共賞武大櫻花,品嚐最正宗的熱乾麵、鴨脖子,換一個身份來欣賞這座英雄城市的美麗。

吉大三院:不負所托,凱旋而歸!

不用知道我是誰 只要知道我為了誰

這段時間在與患者的相處和陪伴中,我們慢慢也成為朋友,從一開始患病老人說“洗口”(刷牙)我的手足無措到後來患者一個拿筷子的動作我馬上就反應出來,“您現在要‘過早’(吃早飯)是吧?”我們在療區平時沒有機會見到武漢的風景,但是在患者們的描述中我們成了半個武漢通。很多武漢人沒有去過東北,但是在出院前我們也教會了他們東北話,讓他們領略了東北話的幽默感。出院的很多患者都和我們互留了微信,成為朋友,會交流彼此的近況。可能以後我們不會再見面,但是知道出院後您在隔離點一切安好,我也很開心。雖然在疫情中很多武漢人失去了親人、朋友,但是我們這群“外鄉人”希望能在武漢受傷時盡一些綿薄之力。您不需要知道我們是誰,只要您一切安好!

為愛奉獻無怨無悔

來到武漢後,最感動我的就是已經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其實從未真正的停擺,除了我們這些醫務工作者在直面疫情,各行各業的人們也在最大程度保障武漢的秩序,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黨員,在我院支援金銀潭醫院臨時黨支部建立之時我就寫了入黨申請書,希望能加入到這個讓人心潮澎湃的組織中,很榮幸在3月19日成為預備黨員。“悶死病毒,黨員先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醫生張文宏是這樣向自己的戰友下的“硬核命令”。很多黨員在患者氣管插管噴濺出大量痰液,感染風險最高的時候選擇留在病房裡,讓其他人出去,這種黨員“沒什麼”“我先上”的義無反顧讓我非常感動。作為一名護士,我的責任就是儘可能按照護理標準和要求照顧患者、幫助他們緩解症狀直至出院。入黨不是一時興起,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這次支援武漢我無怨無悔,這是我人生中寶貴的歷練,也將為我留下一枚閃耀的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