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不是“避難所”,請“海歸”學子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由於海外疫情的不斷蔓延,不少的海外留學生選擇回國,而人們對於“留學生是否應該回國”這個話題也持有不同的態度。

一些人認為留學生從國外回來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行為,而一些人則認為留學生們在不隱瞞自己病情的情況下,回國是他們的自由。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各自有著各自的道理,但人們主要關注的應該是留學生們回國後所帶來的影響。這二者的反差也讓人們不禁思考,留學生們究竟是把國家當作了“暫時的避難所”還是“溫暖的避風港”。


祖國不是“避難所”,請“海歸”學子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一. 留學生回國是否是正確的選擇?媒體理應理性分析。

在國際疫情爆發之後,海外各國對待疫情的態度卻不同於中國:

瑞典宣佈放棄抵抗,停止了病例的統計工作;英國宣稱60%的公民感染可以獲得全體免疫;意大利大批人口在街頭遊走,宣稱“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

這些國家對待疫情的態度,對於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來說,可謂是“如坐針氈”,他們不得不考慮是否應該回國。由於國際疫情的原因,歸國航班機票被炒到了18萬一張,但北京機場一天仍有12萬輸入人口在源源不斷地湧入國內。

留學生們對於回國這一話題也持有不同的見解,有些留學生對於疫情所在地的環境表示恐慌,決定回國;有些留學生由於學校停學,宿舍封鎖,被迫回國;而有些留學生則不願給國家增添負擔,仍居住在國外。

留學生們是否選擇回國,這是留學生的個人選擇,因為每個人外出留學目的國、每所學校推出的防疫政策是不同的,每個人所面臨的狀況也是不同的。他人的經驗只能作為自身的借鑑,而不能盲目跟風。

因此,關於“留學生是否應該回國”這一問題,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去理性地進行思考。對於留學生們來說,選擇回到祖國,對於他們自身而言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國家也會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注。

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中國留學生要不要回國”進行了回應。他建議其思考如下幾個問題:“第一,疫情要持續多久?回國是不是決定再不返回學校?第二,如果不回國待在留學目的國怎麼辦?”

同時,張文宏還建議留學生們要採取有效的個人防範措施,即做到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這三點,這一回應得到了不少留學生的肯定。

留學生們在回到國內以後,也應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在家進行自我隔離,如實地進行身體狀況的檢查,配合相關部門的工作。


祖國不是“避難所”,請“海歸”學子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二. 留學生歸國,本人應持有的正確態度。

在留學生歸國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發人們的熱議。

國家針對海外疫情不斷嚴峻的現象,為避免感染的風險,對於歸國的留學生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而這些措施卻在歸國留學生眼中成為了“無理的要求”。

個別留學生在回國後嫌棄隔離區的簡陋設施,拍攝視頻在網上抱怨環境簡陋;歸國女留學生被隔離期間堅持要喝礦泉水,不願喝開水,想要硬闖隔離區;留學生在醫院進行檢測不滿醫護人員服務態度等種種行為在網絡上的曝光引發了人們的不滿。

還有的留學生抱有僥倖心理,回國後隱瞞自己的行程,對於國家的規定不予理睬。

網友們對於這些事件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慨之情,毫無疑問,這些人的做法無疑是在為自己抹黑,所暴露出的是其本質低劣的素質。

國內疫情緩解,國際疫情嚴重蔓延的時刻,國家本可以選擇視而不見,本可以封鎖航線,阻止國內疫情的第二次傳播,但並沒有,國家一直在接納著海外的華人華僑,只因為你們是中國人,國家在為中國人負責。

出國深造的留學生本身應該是一批精英團群體,應當具備一定的素質,在很多問題上應該看得更加清楚透徹。但個別留學生的態度不禁讓人懷疑你是否還是未長大的“巨嬰”。

其實國人並不是排斥留學生回國,只是個別海外留學生歸國的行為讓人產生不滿,歸根結底,支不支持海外留學生回國,最根本的就是取決於其本身對於回國的一種態度。作為一個在海外代表著中國形象的留學生,無論是在海外還是在國內,都應當具有一箇中國人最基本的特徵——友好寬容,應當學會感恩。

當然,絕大多數的留學生其實是有相對應的愛國情懷的,在國內疫情嚴重時,許多海外留學生也都在為祖國捐款、捐物、購買口罩寄回國家,歸國後也大都遵守國家的規定,自覺隔離。

當我們在評判留學生時,我們不能由於個別留學生的行為而對整個留學生群體進行標籤化,甚至營造出一些不良的輿論。在對於留學生的態度上,我們國人應保持一種理智的思維,對於嚴格遵守規定的留學生們,我們給予關心和照料,國家永遠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祖國不是“避難所”,請“海歸”學子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三. 留學生歸國途中也有暖流。

其實在歸國過程中,也有很多暖心的事蹟,她們向我們正確展示了留學生應該在面對疫情時如何作出正確的決定。

1、被網友稱之為“教科書式回國”的意大利留學生瑤瑤(化名),在28個小時飛往深圳的輾轉路程中,沒有吃一口食物,沒有喝一口水,甚至不敢摘下自己的口罩,當飛機到達深圳時,她已經餓得腿腳發麻了。

瑤瑤在回到隔離點後也感嘆道能夠回來真的很幸運,並呼籲大家如果回國,一定要申報,“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這句話顯示出的不僅僅是瑤瑤的責任感,還表現出的是國人應具有的高素質。

2、 從倫敦歸國返回上海的曹同學,在經歷了26個小時輾轉多地回到祖國後淚目感嘆:祖國真是太好了。回到隔離區後,一路上積攢下來的情緒爆發,那些暖心的細節不斷在腦海中閃過,小曹同學無法自已地大哭起來。

這一視頻被傳到了網絡上,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網友們紛紛留言,認為這是一個善良的小姑娘,祖國歡迎你回家;同為留學生的網友們也表示感同身受,為中國的作為感到驕傲;也有些網友對於機場的防疫工作人員既感動,又心疼。

其實對於一個在國外疫情期間無依無靠的孩子來說,國家的接納這無疑是最好的慰藉。

回國後這些暖心的細節,沒有了歧視和另類的眼光,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眼神中透露著希望,就像給一個黑暗中的孩子指明瞭方向,讓祖國成為了她心中的港灣,一個可以依靠的地方。

國家這一溫暖的舉動,讓她們從心底學會了感恩,雖然沒有辦法認清每一位工作人員的面孔,但至少國家對她們所做的一切,她們會銘記在心。

其實,回不回國,本應是留學生自己的選擇,現在卻成為了一個“全民熱議”的話題,媒體應該理性分析其中的原委。如果留學生們可以正視自己回國後的思想和態度,對於祖國的規定自覺遵守和實施,不將國家看做是臨時的“避難所”,而是看成是“溫暖的港灣”,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相信祖國母親和全國人民也會張開雙臂擁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