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海外風險短期衝擊國內債市,境外機構長期配置需求仍存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李湛

中山證券研究員 王靜瑤


李湛:海外風險短期衝擊國內債市,境外機構長期配置需求仍存


摘要:隨著監管層不斷完善和持續優化我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制度,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機構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近年來中國債券相繼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指數和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的規模和佔比不斷提高,也使得國內債券市場與海外資本市場的聯動性增強。


近期在海外疫情升級和石油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下,全球資本市場大幅下挫,美元流動性趨於緊張。基於避險和回補流動性的需求外資出現流出我國債券市場的跡象,短期內將對我國債券市場造成一定的衝擊。在海外疫情持續升級且走向難測的情況下,國內債市短期內的波動將加大。


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貨幣寬鬆重啟,待疫情穩定之後,寬鬆格局下的全球利率中樞下移和中美利差處於高位下中國債券相較於美債而言的高性價比將使得中國債券對外資具備長期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之上,持續加強我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制度建設,繼續推動我國債券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有助於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


一、中國債券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升,外資配置力量增強


近年來,監管層不斷完善和持續優化我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制度,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一是形成了以QFII和RQFII、債券通中的“北向通”、直接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等三條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路徑,外資入市流程、結算方式更加便利。二是進一步擴大熊貓債的發行規模,推出了絲路主題債券。三是允許更多外資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承銷和評級業務。


隨著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機構的吸引力不斷提升。繼2019年1月31日彭博正式將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指數後,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自2020年2月28日起正式將中國國債納入。截至2020年2月末,境外發行人累計發行熊貓債3816億元人民幣,有814家境外法人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規模和佔比不斷提高。根據中債登和上清所公佈的託管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末境外機構共持有我國債券2.2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佔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的比例在2.56%。從持有結構上看,境外機構偏好持有利率債及同業存單,2020年2月末境外機構債券持倉中國債及地方債、政策性金融債和同業存單的佔比分別在59%、24%和9%,外資持有中國國債的總額已達1.34萬億元,佔國債託管餘額的比重已達8.82%。

李湛:海外風險短期衝擊國內債市,境外機構長期配置需求仍存

二、全球資產暴跌下流動性壓力增大,中國債市短期承壓


近期受到海外疫情升級、中東石油戰再起的衝擊,全球金融市場避險情緒濃厚。市場避險情緒高企之下,全球主要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均出現了大幅下挫。3月12日晚美股觸發周內第二次熔斷,歐洲股票指數跌幅多在10%以上,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普遍下跌。全球股市下跌的同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自3月9日的0.54%上行至3月13日的0.94%,黃金、白銀和比特幣等資產也出現了明顯的下跌。全球資本市場的大幅下挫導致大量資管機構的產品被大規模贖回,美元流動性壓力增大,避險情緒的高企和回補流動性的需求使得境外機構拋售資產,對國內資本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受此影響,國內股市和債市均出現外資流出現象,3月12日股市北向資金淨流出83.8億元,債市境外機構淨賣出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合計57.2億元。中債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自3月9日至3月13日上行了16BP。當前海外疫情不斷升級且發展難測,預計短期內全球資本市場仍將面臨較大的波動,受此影響國內債市短期內仍將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

李湛:海外風險短期衝擊國內債市,境外機構長期配置需求仍存


三、全球貨幣寬鬆再啟,中國債市對境外機構仍具吸引力


隨著海外疫情的升級和全球資本市場的大幅下挫,全球央行重回寬鬆。美聯儲於3月3日緊急降息50個基點以期對沖疫情影響,且市場預期美聯儲將繼續降息;英國央行下調基準利率50個基點至0.25%,創英國利率歷史最低水平,同時英國新任財政大臣公佈了120億英鎊刺激計劃;冰島央行將7天期存款利率降至2.25%;意大利經濟發展部長表示意大利將於近期批准價值1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方案。我國也將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並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釋放約5500億元的長期資金。當前中美利差處歷史高位,中國債券相較於美債而言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待疫情穩定之後,全球貨幣寬鬆再起將帶動利率中樞下移,外資有望繼續增配中國債券。


在此局面之下,進一步強化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能夠促進我國債市的發展。一方面是需要繼續強化制度型開放,對標全球主流債券市場提高國內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優化債券託管結算業務、完善債券市場風險對沖工具、規範和統一信用評級標準。二是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熊貓債的發行規模。主要是進一步修訂“熊貓債”相關的法律法規,儘量於國際標準接軌,降低境外發行人進入境內市場的障礙。三是在完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中國債券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引入中長期配置資金。

李湛:海外風險短期衝擊國內債市,境外機構長期配置需求仍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