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宅變良田,平陰黃河灘區舊村復墾土地300餘畝

舊宅變良田,平陰黃河灘區舊村復墾土地300餘畝

推土機推平了舊房屋,大卡車在不停地轉運渣土,挖掘機正在把舊房的地基和樹根“連根拔起.......”最近一段時間,在地處黃河灘區的平陰縣東阿鎮桃園舊村常可以看到這般情景。

據瞭解,東阿鎮在做好防疫的基礎上,正加速推進黃河灘區遷建舊村土地復墾整治,儘快在新增耕地的同時增加遷建村民的收入,目前所涉及的桃園、大河口兩個村已完成舊村80%,約300餘畝的土地復墾工作。“去年的時候老房子還都在,現在我們已經整村搬進了和苑社區,這裡將變成肥沃的耕地。”58歲的村民周長軍站在田埂上感慨良多。

旧宅变良田,平阴黄河滩区旧村复垦土地300余亩

周長軍說,他家在村裡的房子是幾間看起來有些破舊的紅磚房,而這樣的房子還算好的,村裡還有很多土房,斷瓦殘垣也不少見。像他這個年紀的桃園村人,都經歷過重新蓋房子。“以前發大水的時候村裡的房子不少被衝倒,村民好不容易攢下的積蓄,都在修房子、蓋房子的循環中耗盡了,再加上種的莊稼收成不好,村裡人一直富裕不起來。”該村村書記周慶明說。

在相關政府部門對黃河進行治理後,雖頗見成效,但村民心中的憂慮卻無法放下,起風時的黃沙也讓村民叫苦不迭。“年輕人能外出打工,我們這些年齡大的也想‘逃離’村裡的環境。”周長軍說,去年,他實現了自己的心願,住進了嶄新的“電梯洋房”。

旧宅变良田,平阴黄河滩区旧村复垦土地300余亩

2019年下半年,東阿鎮鎮黃河灘區的遷建項目建設完成,建成了名叫“和苑社區”的新居民社區,兩個村的村民搬進了新社區。“我現在住的房子有120平方米,三室兩廳,通透敞亮,裝修簡單大方,家裡5口人住綽綽有餘,日子過得別提多幸福了。”周長軍說。

搬遷後,自家的土地是村民們最難以割捨的。因為社區和舊村莊離得遠,回去種地不太方便,村裡的年輕人又多在外地打工,土地有很多閒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東阿鎮研究出灘區居民“遷得出、穩得著、能發展、可致富”路線。從去年9月份開始,東阿鎮就一邊搬遷一邊復墾。

據介紹,舊村莊土地復墾後,將新增土地400多畝,下一步該鎮將通過合法流轉,有效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推動灘區農業向現代化、產業化、規模化深入發展。種植收益歸集體所有,用於補充遷建小區物業管理費用,減輕遷建居民的生活負擔,同時通過分紅方式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注入活力。

農村大眾記者 張婷 通訊員 陶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