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值得一讀反覆閱讀

馮友蘭所著的《中國哲學簡史》總的來說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學入門書。本書以時間和人物為主線,講述了古代中國歷史上哲學的發展與變化。

對哲學不太瞭解的人,初步接觸哲學相關的著作必定會覺得很晦澀難懂。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擔憂,但是《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所呈現給我們的哲學卻是脈絡清晰,極易讀懂的。

哲學本是研究世間萬物真理和內在規律的學科。但是這樣的學科的發展必定也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經濟基礎與社會背景。因此在這本書的任何一個章節,那個時段所呈現出來的哲學思想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皆密不可分。所以這些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我們想要更好的瞭解當時的哲學以及我們中國整個哲學的發展史勢必和整個中國的歷史聯繫在一起。從歷史出發,以歷史的角度去學習整個哲學,勢必事半功倍。

《中國哲學簡史》值得一讀反覆閱讀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整本書根據時間的脈絡對整個中國的哲學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其中不同的流派有其獨特的哲學思想。把中國的哲學概括為入世又出世的哲學,我覺得甚是如此。這一成情況在古代中國尤為突出。在經濟和科技沒有那麼發達的古代,其基本哲學便只有入世和出世。做官和歸隱是古代中國上層社會最常見的兩種形態。而一般的農民,其日常生活也逃不過柴米油鹽,自然也少不了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和人事。

此外,按照中國的傳統,聖人應該具有內聖外王的品格,因此中國哲學討論的問題就是內聖外之道,那麼他自然就難以脫離政治。因此中國的哲學學派中,無論是哪派哲學哲學思想必定就是他的政治思想。這必定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環境有所關聯。甚至可以說是為當時的統治階級所服務的。

主要哲學流派

儒家

儒家哲學以人為核心,講究天人合一,致良知。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我們從小便接觸了儒家思想,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中都會涉及到儒家思想。孟子主張的是人性善學說。人生來都是善良的,只是被日後的社會環境所改變而已。然後荀子的人性論與之剛好相反。荀子所說人不僅生來毫無單端,相反的倒是具有實際的惡端。所以即使在一個學派裡,其觀點也有相互衝突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樣。其在漫長的發展中才會得以完善與修正。

道家

道家以道為思想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其代表人物有老子、楊朱和莊子等。到家的自然不是指一般的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地天然,所以又經常以天來代替。不但萬事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生成,就連人也是如果人的操作會破壞這種自然而然的狀態,造成嚴重的後果。道家思想對當今的環境保護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道家與儒家思想的異同,以及在中國中國哲學上的歷史地位

道家與儒家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儒道互補。儒家主張仁、愛人。到家主張無為而治,認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善惡因果。儒家提倡入世融入社會,以人為本?而道家,提倡出世,清心寡慾,以自然為本。這看起來好是相互獨立,毫不相關,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謂儒道互補,就是做到既出世又入世。人一生下來就會融入社會這個集體,在現代更是如此,想要撇開入世那是不可能的。而出世,在現在繁忙的社會生活中又給倒了人一種對美好生活親近自然的嚮往。

除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法家,新道家,新儒家等的思想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學習中國古代的哲學史,我們能夠學到的不僅僅是這一段歷史以及哲學的發展情況。幾千年下來經過驗證的哲學,闡述的是整個社會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們通過學習哲學,利用哲學能夠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以及學習和工作。這才是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