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突破现状的理性智慧

第二曲线的开始流行,源于很多人把它理解为增长曲线,因为多数人都喜欢增长,不断的变大变快,让人更有安全感。读完原著《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就知道,第二曲线不只是关注增长,如果你只知道增长,是没有把握第二曲线的本质。


这是一本哲学书。


第二曲线:突破现状的理性智慧


第二曲线,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个思维方式。


看过混沌大学的关于第二曲线课程的99%,都会认为第二曲线,是告诉大家如何能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增长,直到我看完这本书《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甚至看到书名,我也认为是这样的,然而,作者本意,并不是告诉大家如何让企业增长,基于这个误解,不少读者在豆瓣给这本书打了二星,甚至是一星。


第二曲线,是一种哲学思考,思考什么呢?看完全文,或许会洞悉第二曲线的秘密。


文章里面的很多内容,来自于BLUES对书中内容的摘要与感想,算是一个精要的提炼,更好的理解第二曲线,建议找原书来看。


第二曲线在思维上的理解,是相对容易的,大多数人看过李善友和陆奇的课程,应该都能理解企业发展与第二曲线的关系。


从思维到方法,是个落地的过程,第二曲线的落地,其实有非常大的难度,前阵子学习了混沌大学的一些课程,包括李善友教授讲第二曲线与企业的发展案例,陆奇讲数字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从更宏观的人类发展史看第二曲线的启示,当我看到下图,心理感叹,棒极了,这么宏观的视角,如此通俗易懂的讲清楚了技术和数字化如何驱动人类经济发展。


第二曲线:突破现状的理性智慧


我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是想搞清楚课程背后的理论

源起,于是找到了这本书《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


果然是一本好书,虽然豆瓣上的评分不算很高,7.2分。


第二曲线:突破现状的理性智慧

但是对于这种评分,保持一个独立思考吧,看了一下打1星,2星的评价,多数是认为作者在泛泛而谈,没有系统思考,没有干货……其实是书籍没有达到评分者的预期,而每个人的预期不同,或许读完此书,再去豆瓣评分的人群更偏向于功利性的干货,更期待读完就能找到一套系统性的带来企业腾飞的第二曲线方法和策略,那不如去听混沌大学的第二曲线课程。


第二曲线是一种哲学思考


这本书《第二曲线》(简称)这是80岁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的哲学智慧,书中的思维方式对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其中的核心在于打开企业和个人成长的思维束缚,开放的思考,以“面向未来”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不断成长。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1932年出生于爱尔兰,是欧洲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并把他评为仅次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大师。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


作者在前言中表示,对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不平等的现象在增长,财富既没有像过去那样向下流动,也没有像理论中预想的那样向上流动,因为人们陷入了债务之中,将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房子上,只将剩下的极少部分用在了刺激经济的消费上。太多的习俗、惯例和社会体系都是为过去的时代设计的。互联网及其衍生品除了颠覆我们的机制以外,也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到2030年,今天的一半的工作岗位都将消失,那我们又如何让年轻人为一个可能不复存在的并且无法预见的世界做准备呢?


绝大多数新事物偏爱的是少数人而不是大众。社会是不平衡的,权力的分配是不公平的。


在商业领域中,信息经济正演变为“赢家通吃”,像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阻拦着任何胆敢入侵的新加入者。


如果我们想拥有一个让未来造福于每一个人而非享有特权的极少数人的机会,那我们就需要挑战正统,有一点梦想,超常思考并且敢于尝试不可能。这正是隐藏在第二曲线原则背后的思想起源,也是贯穿本书的主线。


第二曲线要传递的思想就是,在生活中为了向前发展,有时候彻底的改变是必要的,这意味着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这通常要求人们对熟悉的问题拥有全新的视角,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将其称为“范式转移”。


真正的问题是,当第一曲线仍在继续时,改变就必须开始。这就意味着掌控着第一曲线的人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未来,或者更常见的是让其他人来领导新的曲线,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切都运转良好,为什么要改变呢?当危机逼近时,改变更容易被接受,但此时资源和时间的枯竭会使得改变更难以实施。


在查尔斯的思考中没有意识形态,只有第二曲线的哲学,而这是我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亟须的新的指引。


正如查尔斯提到的,一条清晰的新曲线的出现,意味着对自我责任越来越重视的需要。我的孙辈和他们的同伴届时将会更加独立,比我更甚。我们再也不能依靠教育机构和工作场所来让自己为生活做好准备,也不能依靠它们来照顾自己。


过去,别人很轻易地就能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职场都经历过这些。每个阶段,我都被告知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但是以后这些将不会再发生了,即使发生,那些所谓的指导也可能是错误的。


未来,我们对那些机构的忠诚度将不可避免地降低,我们和机构彼此之间的关照也会减少。这是因为我们和机构之间的大多数合约将会变成临时性的,并且那些机构自身也将不再存在,我们待在机构中的时间也将更加短暂。


我们的社区将会成为利益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普通场所或机构。社区利益共同体更有趣、更平等,但不会过多地干涉其成员的其他生活。


在社区之外,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己谋生。今天的亲密关系和婚姻有时更像利益共同体,而非责任共同体,因此当共同利益消失的时候,这段关系也就随之消亡。当不安全感越来越普遍,每个人都必须营造自己的安全港。生活将更加不易。


回过头来看我80年的人生,我总在想为什么我很少质疑那些事情的运作方式(至少在前30年是这样的),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


我曾以为事物的运行总是理所当然的,而那些权威人士总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并给出忠告。现在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我遇到的大部分青少年对于眼前的这个世界,以及将来该如何生活这一真正的难题比我有更多的了解,这让我印象深刻。我鼓励他们去挑战现状,质疑传统的智慧,大胆塑造自己的生活。此外,我也希望大人们能做同样的事情,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看看自己前行的方向。


所以多数人对人生的思考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中,抽出时间进行冥想,跳出世俗愚昧,了解存在的意义,获得充实美满的人生体验。


第二曲线的诞生


查尔斯讲述了第二曲线诞生的一个小故事,戴维酒吧的故事。


虽然酒吧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这个故事的寓意以及启示至今仍然萦绕在我心头。当年,我驾车穿过威克洛山脉——都柏林郊外的一片光秃秃但美丽的山丘时迷路了,碰巧看见一个正在遛狗的人,于是我停车请他指给我前往阿沃卡的路(我要去的目的地)。“当然,”他说,“这很容易。你沿着山路直接向上开,然后再往下开大约一英里左右,来到一条有座桥的小溪旁,小溪的另一边是戴维酒吧,你肯定不会错过的,因为它是亮红色的。这些你都记下了吗?”“是的”,我答道,“往上直走,然后往下,一直到戴维酒吧。”“非常好,在你离戴维酒吧还有半英里的时候,向右转往山上开,那就是去往阿沃卡的路。”


在我明白这怪异的爱尔兰式指路逻辑之前,我就已经谢过他并开车离开了,直到开始讨论第二曲线的挑战时,我才发现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离戴维酒吧还有半英里向右转往山上开”,而向右转的那条通往目的地的路,人们往往会错过。


我见过太多的组织,当然也包括个人,他们就像我当年要去阿沃卡一样,最后却发现自己停在了戴维酒吧,而发现时已经太晚了,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转向未来的路,只能懊悔地回首过去,借酒浇愁,追忆往昔以及或许本该拥有的美好时光。


在我的经历中,我曾一直不知不觉地沿着山路向上爬,然而每次在到达戴维酒吧前就已转向。当我把人生中的曲线画出来,这些起起落落的轨迹开始变得有意义。从那时起,这些曲线开始影响我对变化以及未来的思考。


关于S型曲线的概念,准确地讲,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尽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缺乏严格的定义,在细节上也不那么精确,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看待事物。


第二曲线:突破现状的理性智慧


S型曲线是一个数学概念,大家在很多领域都接触过它,像“学习曲线”“引领潮流”,包括许多企业在预测未来时都用S型曲线。


但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S型曲线的应用远不止于此,我们人类的一切包括生命、组织和企业,政府、帝国和联盟,各种各样的民主体系甚至民主本身,都适用于S型曲线:最开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钱方面的、教育方面的(当讨论我们的人生时),或者各种尝试和实验;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当投入高于产出时,曲线向下;当产出比投入多时,随着产出的增长,曲线会向上,如果一切运转正常,曲线会持续向上,但到某个时刻,曲线将不可避免地达到巅峰并开始下降,这种下降通常可以被延迟,但不可逆转。


似乎一切事物都逃不开S型曲线,唯一的变数仅仅是曲线的长度。罗马帝国延续了400年,最终还是灭亡了,其他帝国的气数更短,像大英帝国。而美国未来也将如此,政府和独裁权力终究无法长久。


尽管我们人类把自身的生命曲线延长到了90年甚至更长,但是对企业而言,S型曲线的长度似乎变得更短了:过去的企业在倒闭之前通常能运行40年左右,而现在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14年。不管过程如何,最终都逃不过消亡的命运,这真是令人沮丧。


但情况未必如此,总是会有一种第二曲线,就像下面这样:

第二曲线:突破现状的理性智慧


很明显,这里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承受在第二曲线投入期最初的下降,如果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并已经掉头向下后才开始第二曲线,那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现实中就都行不通了,因为第二曲线无法增长得足够高,除非让它大幅扭转。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第一曲线即将到达巅峰呢?按常理来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一切运转正常,人们很自然地希望第一曲线将继续发展下去,有什么理由不把它现在的成功作为对未来的预期呢?


然而,成功往往会蒙蔽人们的双眼,打消人们的疑虑,不断巩固原有的成功模式,只有在回顾过去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那就是巅峰,那就是我们本应该重新思考的时刻”,但不幸的是,这种“事后诸葛亮”都是于事无补的。


第一曲线的成功可能会让人们对潜在的新技术和新市场视而不见,从而使他人抢占先机,哈佛商学院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将其称为“颠覆式创新问题”。


比如,柯达公司忽视了数码摄影的可能性,等它回过神来为时已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许多公司让外来者侵入,或者用我的话说,代替它们创造出了新的曲线。现在新技术的出现每天都在给人们创造新曲线的机会,识别并抓住这些机会是教育界、保健业、政府乃至企业面临的新的战略挑战。


但是话又说回来,当你的收入、生产率或者名望正在下降时,便很难再去考虑任何新事物。每一个经历过失业的人都会记得要重拾自信、振作精神有多么艰难,更别提进行一些有潜在风险的投资了。


政府在这方面做出决策跟个人一样困难,这也就能直观地理解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关于走出经济衰退的投资难以被执行了——当钱本来就紧缺的时候,再加大投资是有悖常理的。


当形势本就严峻的时候,再考虑第二曲线就会更困难。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与自己竞争,甚至是取代自己现有的产品,所以应该在形势向好、衰退开始前就考虑第二曲线。


所以,第二曲线的本质,是一种突破精神,不要安于现状,大胆挑战现状,质疑传统,大胆塑造自己的生活,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看看自己前行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