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地名由來
冀,蘊含和寄託著美好的願望,傳說堯帝誕生於此,並在此活動,《釋名》中記載,其地有險有易,帝王所都,亂則冀治,弱則冀強,荒則冀豐也。冀州市之名淵源於古冀州,據《尚書禹貢》記載,禹王治水,分天下為九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古冀州並非真實的行政區劃,而是夏禹治水後,依據山川大勢,將全國劃分為“九州”,屬於地理區域,到戰國時代,有人士設想“九州”為諸侯稱雄統一之後的國家治理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計劃,希望得到施行,故“託名大禹”,由此,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地。
冀州歷史
秦屬鉅鹿郡;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立信都郡、信都縣(今冀州市舊城區);高後六年(前182年),改信都郡為信都國;漢景帝二年(前155年),改信都國為廣川國;元帝建昭二年(前27年),廣川國複稱信都國;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信都國為長安國;明帝永平一十五年(72年),長安國改為樂成國;安帝延光元年(122年),改樂成國為安平國;靈帝中平元年(184年),改為安平郡;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冀州州治遷至信都,信都城為州、郡、縣三級政區駐地;唐乾元元年(758年),信都郡廢,冀州轄信都、南宮、堂陽、棗強、武邑、衡水6縣,屬河北道;宋屬河北東路冀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信都縣廢,歸冀州直屬;清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改為直隸州,歸布政司直轄。
1913年撤冀州設冀縣;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督察區;1940年,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五專區;1948年5月,屬華北行政區冀南區五專區;1949年8月,屬河北省衡水專區;1952年11月,冀縣改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11月1日,撤銷冀縣,轄域併入衡水縣;1961年5月10日,冀縣(含原棗強縣)從衡水縣分出,仍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1月,析冀縣復置棗強縣,冀縣恢復原建制;同年6月屬衡水專區,1967年12月,屬衡水地區;1993年撤冀縣設冀州市;1996年7月,屬衡水市。
2016年7月5日,撤銷縣級冀州市,設立衡水市冀州區。截至2019年,冀州區下轄冀州鎮、官道李鎮、南午村鎮、周村鎮、碼頭李鎮、西王鎮、門莊鄉、徐家莊鄉、北漳淮鄉、小寨鄉共6鎮4鄉。
閱讀更多 弋鳥為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