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人吃不飽,為何有些人力氣很大?

三九天冬泳


老話常說,吃飽了才有力氣,可是真的是這樣不,其實也不完全是,不知道你們比試過沒有以前雖然吃不飽但是老一輩的人力氣都特別大,乾瘦的去幹都是爆發的力量。



現在的人看上去都是細皮嫩肉的沒有一點力氣,在家幫助父母幹活的時候還沒幹幾下都喊累了?我相信大部分都是這樣。


我的父母就是特別有勁的,以前他們下時候都是這樣天天吃不飽,還要幹累活到時候他們有毅力,努力堅持,不怕吃苦這些都是我要學習的。

如果和現在相比那真是吃不飽就是沒力氣,沒幹一會就會感覺餓,不想動這就是現在的我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孩子就是嬌生慣養的,生活條件的不一樣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謝謝大家,我相信這些話和大家知道的都一樣!


農村見聞解說家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前農村人吃不飽,為何有些人力氣很大?我分析了幾點原因:

一是經常勞作。農村人每天的運動量都很大,要上山砍柴,砍樹,扛回家;要下地犁田,鬆土,種糧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辛苦。比如,我爸媽,每天都要天不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回家,飯都是隨隨便便吃幾口,但是他們的力氣卻很大,為什麼呢?因為每天的運動讓他們習慣了。再舉個簡單的例子,第一天你能跑400米,你堅持一星期甚至更久,你肯定能跑1000米了,所以同樣的道理,農村人吃不飽,但是週而復始的運動他們已經習慣了,慢慢的,五十斤,一百斤,一百五十斤……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重量。

二是堅定的意志。在農村,你不勞動就意味著沒飯吃,所以他們要勞作,要一直堅持勞作,不敢放棄。一旦鬆懈,家裡的老人孩子要如何贍養呢?他們心裡有壓力,壓力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責任,是他們身上的擔子。如果能扛得起一百五十斤的糧食,他們肯定會去扛一百八十斤,甚至更多,所以力氣不會小。

小的時候,幫別人挑磚可以掙錢,一塊磚一毛錢,我一次其實也就能挑8塊(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磚也比較大),但是看著父母的艱辛,我會多加兩塊,挑第一趟的時候很累,但是一天之後,我就是一次能挑10塊磚的小孩了,慢慢的我的力氣很大,從哪裡發現的呢?比同齡男生力氣都大,打架從來沒輸過。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析,希望對你有用。


鄉村茶茶


大家好,看到了這個問題,我就特別的想要回答,因為它能勾起那些60後,70後小時候的回憶。

以前的農村人,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子,因為人口多,物資缺乏,所以吃不飽是常事。那時候的孩子從七八歲開始,就要幫助家裡幹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哄弟弟妹妹,打掃家裡的衛生,燒火做飯,採菜餵雞鴨鵝……再大一點就要去地裡幫助家裡幹農活,那時候種地沒有機械化,靠的是牛馬和人工。春天種地的時候點肥、點籽、踩格子、耮拉子,夏天要鏟地、間苗、追肥、薅大草,秋天要扒苞米、割地、拉地、打場,冬天要拉著爬犁到處去揀糞積肥……

以前的農村人,從小就從事體力勞動,一年四季不著閒,雖然吃的不好,但吃的都是自己種的糧食、蔬菜,綠色健康食品。體質都非常好,很少得病。

以前農村人雖然吃不飽,但吃的健康,從小就幹活體質好,這也許就是以前農村人吃不飽,但有些人力氣很大的原因吧。


龍江玉輝


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看到您提的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了我的父母。以前農村人吃不飽也吃不好,但是那個時候他們就能輕輕鬆鬆地扛起三四百斤的重物。我總結了這幾點,看看有沒有道理。

1.首先我認為,老一輩的人他們從小就開始幹農活,從小就要學著幫父母幹農活。所以身體硬朗,力氣越來越大,也是從小鍛煉出來的。

2.過去的人他們的力氣都是逼出來的,因為在當時機械化又不普及,什麼事情都靠自己的雙手完成,農民幹活基本都是靠人工,很多農活都需要大力氣才能乾的動,加上每天都是高強度的農活,耐力和體力都在不斷地提升。所以隨著時間的積累,他們的力氣也就越來越大。

3.而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也好了。更重要的是現在做什麼事都是機械化。很多需要費力的農活都被機械取代了。所以人們就不用那麼拼命的去幹力氣活。慢慢的人就變得懶惰起來,久而久之身體得不到鍛鍊,體質當然也遠不如從前,別說扛重物了,有些人就是跑幾步路都會氣喘吁吁。

好啦,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三點,不知道有沒有道理。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的觀點,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三妹說三農


因為60後前的農村老百姓大部分承受過了各種苦。吃的是五穀雜糧,乾的是苦力活,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那個時候的農村人基本懂點事就開始跟著大人們幹農活了。力氣也就從這時慢慢鍛鍊及磨練出來的。有些農村家庭比較貧困點,唸完小學就退學幹著苦力活,減輕家裡的負擔。一步一個腳印的承受著家庭的脊樑。

力氣不是天生就有這麼大,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體練出來的。今天扛了一根八十斤木頭感覺有點累,挑了一擔稻穀雙腳有麻木。只要天天堅持住,不久的明天,你扛一根一百斤,挑擔一百斤的稻穀你也覺得輕鬆,不會累了。一般力氣大的,人家味口好,飯量也比我們大。我認識一個朋友,一餐要吃四碗半飯,所以他的力氣也大,身體也很健壯,必須要向他學習,味口好,肯吃苦,身體強壯才是本錢。


G一切偕有可能


1,以前農村人的力氣是比現在的人大。以前農村條件比較差,被逼出來的,從小就開始體力勞動,以前的機械作業不發達,全靠人的體力勞動,時間久了就鍛煉出來了。聽說以前一個人能扛起來兩三百斤的重量,現在普通人想也不敢想吧。這就是為啥古時候人們能夠用人力築成長城那麼偉大的建築。

2,以前農村人為啥吃不飽,也是因為乾的體力活比較多,導致飯量比較大,聽老人講,以前的勞力一頓飯比現在人一天吃的都多,以前條件差吃不飽很正常,有個八分飽就不錯了!






小位在農村


現在的農村人因為科學的發展,基本都是用機械代作勞動,收稻子用收收割機,犁田用鐵牛,有些重力活都用車拉,或者摩托車拉,因為以前農村人都特別辛苦,可以說全部的農活都靠雙手去勞動,肩膀去挑,去一趟集市有的都要靠雙腳走幾十公里的路程,都是在磨練中成長。


大山輝仔


這樣的人確實有,並且還有不少。聽村裡的老人們說,在當時有少數的人甚至還能扛起近500斤的重物。這種話如果是一兩人說,可能沒人相信。但是村裡好多的老人都說這樣的牛人有,在以前有這麼大力氣的人並不足為奇。

年輕人對於以前農民能扛起三四百斤的重物表示質疑,也是能理解的。首先是在過去生活條件很差,人都是吃不飽的,吃的也不好,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力氣呢?其次是現在多數的人就連100多斤的重物都扛不起,以前的人就算是力氣大,也不可能扛起幾倍的重物啊。難道生活條件好了,人類的力氣還退化了嗎?對此,筆者的理解是這樣的。

首先是在過去農民從小就開始幹農活了,身體比較硬朗,力氣是從小就鍛煉出來的。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過去確實是如此,當時農村裡就算是小孩子,從小就要學著幫父母幹農活了。先是從一些小事情幹起,然後就逐漸幹大人所幹的農活。

筆者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當時在村裡,小孩子七八歲就要開始去水井裡擔水了,一擔水的重量也至少有三四十斤。有些力氣小的擔不動,就會在路上歇息一下。擔的次數多了,力氣也就大了,後面不僅水桶換成了大桶,而且還能一口氣擔回家。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以前農民從小就開始幹活了,身體比較硬朗,力氣也就越來越大了。

其次是過去人的力氣都是逼出來的。在當時機械化不普及,農民幹農活都是要靠人工,力氣大的才能多幹活,這樣家裡人才能吃得飽。很多的農活都是需要大力氣才能幹得動,再加上每天都是高強度的農活,耐力和體力都在不斷的提升,隨著時間的累積,人的力氣也就是越來越大了。這個就和舉重運動員一樣,不斷的鍛鍊力氣也就大了。也是由於當時的高強度勞作,每天的食量也比較大,當時有些人就算是就著鹹菜吃紅薯,或者是吃麵條,都能一下子吃好幾大碗。

最後,現在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也好一些了,並且機械化普及了,好多需要大力氣乾的農活都被機械化替代了。比如運輸都是用拖拉機了,而收割也有了收割機等到,也是因為現在不像過去那樣,不用那麼拼命的去幹力氣活,身體也沒有得到多少鍛鍊,所以體質也是遠不如前了。別說是扛重物了,有些人就是跑步也會氣喘吁吁,更別說幹農活了,那樣會累得夠嗆。如今在農村裡,好些年輕人也沒幹什麼農活,因為吃不了苦,就連工地的活也不願意去做,更願意進工廠、送快遞這些相對輕鬆一點的農活。

在村裡有些七十多歲的老人,就連背都已經彎了,但是依然能輕鬆扛起近百斤的重物,然後還步行幾里路去鎮上趕集,這樣的體質好多的年輕人都是趕不上的,而這也是最好的證明




那年那隻兔子


對前段時間回農村幹農活的農民來說,可能都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幹農活比打工還要累,尤其是糧食需要拉出去翻曬的時候,農村常見的那種130斤左右的袋子,農民連續扛三五袋子就要小歇一會兒,如果連續扛個一二十袋的話,估計要氣喘吁吁好一會兒才緩過來勁兒。這時候村裡的老人如果看到這種情況,往往會給年輕人說以前的時候,就這種用袋子裝起來的糧食,農民們扛個三五十袋都不帶歇的,一個人就能把2畝地的農活兒給幹完。



對於村裡老人的話,相信不少年輕點的農民都不太信,因為這不符合“常理”。要知道在那時候,農民吃都吃不好,怎麼可能肩扛300斤的重物還很輕鬆呢,無非是村裡的老人喜歡誇張罷了,因為在大魚大肉,營養如此豐富的今天,很多在農村生活幹體力活兒的人扛300斤的重物還不能很輕鬆呢,別說是以前的時候了。其實還別不信,村裡老人說的一點也不誇張,以前農村扛300斤重物還很輕鬆的人不在少數,之所以現在扛不動了,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現在的勞動強度不如以前大。

遠的不說,就拿農村60和70後這兩代人來說,年輕的時候很多還都非常有力氣,扛兩袋糧食(近300斤)完全不在話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時候在農村生活,勞動強度大。那個時代農村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械,所以對農民來說,不管是大活兒還是小活兒都是需要人工幹,有時候有些農活兒可能不需要多大的力氣,但是持續的時間特別長,農民甚至都需要幹幾天才能完成,這樣的活兒綜合來看勞動強度其實也不小。




說到這其實就不難理解農村有些人肩扛300斤重物還很輕鬆的原因了,說白了就是農民長時間幹體力活兒給鍛鍊的,身體也都習慣了,所以普遍都很有力氣。至於說現在很多農民也都扛不起那麼重的東西了,很簡單,機械化普及了,小到普通農用三輪,拖拉機,大到各種大型農業設備一應俱全,真正需要農民人工去幹的活兒很有限,所以偶爾扛幾袋糧食,很多農村的小年輕就覺得累夠嗆,堅持不下去了。



其次,生活環境如此,農民早已適應。

據村裡的老人說以前的時候,不僅在幹活兒上農民會那麼有力氣,就在平時的生活中,農民做的事兒現在說出來很多人也都不會相信。曾經就聽村裡的一個老人講過,他們那時候在城裡上班,來回30里路,家裡窮,也沒什麼自行車、摩托車,那時候更不可能有城鄉公交車,索性農民就是靠兩條腿走,每天走路上下班。有時候家裡有農產品成熟了,想挑到城裡賣的話,還要負重,但來回幾十裡很隨意,也不會耽誤上班。這其實跟農民能扛300斤重物還很輕鬆,不會扛不動類似,因為那是外部的生活環境就那樣,所以農民早已適應了。至於說現在,再也沒有人肯來回走幾十裡去上班了,因為不管是人的觀念還是外部生活環境都已經和當時不同了。




以上就是農民以前吃不好,但肩扛300斤重物很輕鬆,現在卻扛不動了的兩點原因了,不過雖然現在生活好了,還是希望農民都有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乾點體力活兒能讓整個人都很精神。在農村有些老頭看起來瘦骨嶙峋的,但七十多了還能扛起來一袋糧食,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父母年代記憶


我們這裡是山區,從我記事起,就一直是吃紅薯幹煎餅為主食,趕上歉收年,分的少了不夠吃的,還必須要摻上糠。吃樹葉、野菜是經常的事。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白麵餃子,有時還得就著煎餅吃。豬肉雞蛋更是奢侈品,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雖然那時候吃的不好,有時候還吃不飽,但是大部分人都很結實,並且很有力氣,我認為就是練出來的。

過去在集體的時候,一個生產隊只有兩把小推車,路又不好,往地裡運糞,得套上牛才能拉上去。所以,生產中基本上是靠肩挑人抬。扁擔繩、鉤擔筐是每個社員必備的勞動工具。為了保護肩膀,護肩是維一的勞保用品。天長日久,大部分人都練出了一個好身板兒。

七十年代,隊裡實行多勞多得,幹什麼活都是小包工,挑東西按斤量計工分,隊長在終點過秤,體重不到一百二十斤的我,有一次擔地瓜種擔過二百三十六斤,腰疼了好幾天,那是我一輩子擔過最重的一次。我還不是擔的最多的,我們隊裡還有人擔過兩百六十斤的。

現在才六十多歲,腰疼的厲害,背還有點馱,可能就是年輕的時候擔的過重了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