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取“崇尚禮義”之意!

江西省,省會南昌,簡稱“贛。對於江西這個省名及其簡稱,在歷史上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截至2018年底,江西省下轄11個地級市,分別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贛州市、景德鎮市、萍鄉市、新餘市、鷹潭市。其中,就崇義縣來說,人口超20萬,位於江西省西南邊陲,章江源頭,贛湘邊界羅霄山脈東麓,隸屬贛州市。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都御史王守仁率兵平定叛亂後,在該地區設立崇義縣。對於崇義縣這一縣名,名字取“崇尚禮義”之意。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取“崇尚禮義”之意!


首先,崇義縣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崇義縣位於江西省西南邊陲,地處東徑 113°55′~114°38′,北緯25°24′~25°55′之間。崇義縣東與南康縣接壤,南與大餘縣和廣東省仁化縣相交,西與湖南省汝城縣、桂東縣毗鄰,北與上猶縣交界。東西長約73公里,南北寬約59公里,總面積2206.27平方公里。距贛州市90公里。就崇義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今江西省崇義縣一帶屬九江郡。東漢建武元年(25年),今贛州市崇義縣一帶豫章郡南野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崇義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取“崇尚禮義”之意!


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該地區屬南野縣和南縣地,隸南部都尉。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縣為南康縣,今崇義縣一帶屬南野縣和南康縣地。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改南康郡為虔州,該地區屬之。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改虔州復為南康郡,贛縣複稱南康縣,今崇義縣一帶屬南康縣地。唐朝建立後,該地區隸屬南康郡。五代十國時期,今崇義縣一帶屬南康縣、大庾縣、上猶縣地,隸昭信軍。宋朝淳化元年(990年),也即北宋建立後,該地區屬南安軍。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南安軍為南安路總管府,隸江西行省,今崇義縣一帶屬之。元正二十五年(1365年),改南安路為南安府,該地區隸南安府。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取“崇尚禮義”之意!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都御史王守仁率兵平定橫水、桶岡的謝志山、藍天鳳起義後,奏呈皇上批覆,析上猶縣的崇義、上堡、雁湖三里,南康縣的隆平、尚德二里,大庾縣的義安裡建縣,擇定在崇義裡的橫水設立縣治,並以崇義裡之名,從而正式建立崇義縣,隸屬於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安府。對於崇義縣來說,名字取“崇尚禮義”之意,而且是王陽明設立的一個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餘姚人。王陽明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等官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戰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贈侯爵。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取“崇尚禮義”之意!


最後,清朝取代明朝後,崇義縣屬江西省南安府。彼時,南安府下轄大庾、南康、上猶、崇義4縣。到了1914年,劃江西為豫章、潯陽、廬陵、贛南四道,崇義縣屬贛南道。1928年,崇義縣直屬於江西省。1978年1月,崇義縣屬贛州地區。1999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設立地級贛州市,崇義縣屬之至今。如今,崇義縣屬江西省贛州市。截至2018年底,崇義縣總面積達2206.2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21.5萬人。因此,在江西省的各個縣和縣級市中,崇義縣是一個人口較少的縣。對於明朝時期建縣的崇義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