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看趙薇版的《京華煙雲》,深為木蘭和立夫沒能終成眷屬而遺憾。為了搞清楚兩個人的情感發展,我反覆看了幾遍《京華煙雲》的小說,尤其喜歡看木蘭和立夫相關的部分。

木蘭17歲時遇見了立夫,並深深愛上他,感受到自我解脫。雖然後來她和蓀亞結婚了,但立夫的身影始終縈繞在她心間。立夫後來成為木蘭的妹夫,兩人終身都有牽絆,不僅是世俗生活上的來往,更有精神層面上的碰撞。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怎麼描述他們的關係呢?我起先覺得是意中人、曖昧對象,但這樣的詞顯然流於表面,不足以說明他們在精神上的溝通。想來想去,只有soul mate(靈魂伴侶)這個詞最為妥帖——不是現在用濫的別有用心的曖昧,而是真正的soul mate。因為彼此的存在,內心感到妥帖和安穩,靈魂不再不孤寂。

實話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很反感已婚人士有soul mate,因為很多人不過是打著soul mate的名義,幹著傷害伴侶的事情。他們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為自己出軌、亂搞男女關係找藉口,很多人控制不好度。但木蘭和立夫不同,兩個人都是有分寸、理智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發乎情,止乎禮,真誠又沒有傷害他人。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一、初見時互相欣賞,立夫是讓木蘭心動的人,讓她體會到自我的超脫

木蘭和立夫在北京西山初相見,那年木蘭17歲。木蘭的父親姚思安和傅增湘是朋友,而孔立夫是傅增湘的學生,因為這層關係,兩人才得以相遇。其實,嚴格說來,兩人在此之前就見過。正月裡在白雲觀,她和立夫兩人打過照面,都投錢中的,木蘭曾經狐疑過,這是不是暗含著某種天機?

同遊西山的時候,木蘭會吹口哨,會唱京戲,讓立夫大感意外。立夫覺得殘基廢址很美,見解不俗,也讓木蘭大感意外。兩個人初次見面,彼此都非常impressive,這其中摻雜著好奇、欣賞,還有點惺惺相惜。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同年中秋節,傅先生和孔家來家裡吃螃蟹,木蘭在蟹宴上侃侃而談,有時候說傻話,有時候妙語連珠。她和立夫在酒桌上推杯換盞,心情複雜,既幸福甜蜜,又憂愁傷心。那個時候,她已經愛上立夫。她對立夫有欣賞,書裡是這麼說的,“木蘭心裡覺得百思莫解的是,一個男孩子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卻和富有人家的兒子一樣有教養。”

雖然和蓀亞訂婚了,但木蘭在情感上無法割捨立夫,陰雨多雲的天氣,她會犯罪似的想起立夫。在立夫的面前,木蘭能夠擺脫禮俗傳統的約束,變得活潑愉快,談笑風生,內心有無法言喻的快樂。——這是愛情的力量。

愛爾蘭詩人羅伊·克里夫特(Roy Croft)的《愛》裡面說,“我愛你,不僅因為你的樣子,更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遇到對的人,能夠放下束縛,坦誠做自己,並且變成更好、更生動的自己,這才是愛情最好的模樣。木蘭是幸運的,她在最好的年華,遇到了讓自己春心萌動的人。

在遇見立夫之前,除了曾家的三個兒子外,木蘭應該很少接觸其他同齡男孩。蓀亞跟她一起長大,青梅竹馬的感情少了些驚喜和新奇。而立夫帶來的感覺完全不同,他長得英俊,生性風雅,又聰明正直,喜歡殘基廢址,喜歡讀書,木蘭出生在書香門第,飽讀詩書,又受父親的特別寵愛,見識各方面都很出挑,兩個人真的挺般配。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二、內心灑脫豪邁,立夫是男性化的木蘭,是木蘭的另一個自我

木蘭為何這麼中意立夫?除了立夫自身的優秀外,還有個深層次的原因——立夫就像木蘭的影子,是木蘭自我的投射,立夫是男性化的木蘭。人都有自戀情結,正如書中幾個年輕人聊《紅樓夢》的時候,珊瑚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體仁喜歡賈寶玉,珊瑚喜歡李丸,木蘭喜歡林黛玉,莫愁喜歡薛寶釵,他們喜歡的都是跟自己相似的人。

木蘭雖然為女兒身,但有著一顆“男兒心”,書中有許多細節透露了這點。木蘭10歲的時候走丟,機緣巧合下認識曼娘,兩人在說體己話的時候,她就說過,希望自己是個男人,當時曼娘就感到很驚訝,說木蘭的想法很奇怪。

20歲出嫁的時候,木蘭眼中噙著淚,對弟弟阿非說,“你姐姐就要到別人家裡去了。你已經11歲了,要立志做好人,不要像大哥體仁那樣。姚家將來的希望,就全在你身上。我們姐妹是女孩子,沒有用。”——即便木蘭如此優秀,但在那個時代,她是女兒身,終究是要出嫁的,對命運有很多不能自主的地方。這也從側面說明她內心裡羨慕男人,希望自己是男人。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木蘭的灑脫豪邁,不拘禮法,心志堅韌,都是比較男性化的特徵。在木蘭接觸的那些男人中,立夫最為優秀,和木蘭心意相通。西山初次相見時,大家談論起乾隆的字來,木蘭心裡想,乾隆的字不好,還喜歡四處留下筆跡,未免顯得不值錢,而立夫也是這麼看的。

因為住的房子壞了,立夫曾經應姚先生之約,暫住在姚家,和木蘭有過短暫的相處。木蘭帶他在父親的書齋裡看珍奇古玩,以及字畫墨寶,還有父親蒐集的甲骨,立夫對這些非常著迷。那個時候,立夫對於男女之事,還沒有開竅,但是他喜歡木蘭。因為木蘭有學問,智慧高,精神好,他可以跟木蘭長談忘倦。

種種跡象表明,立夫和木蘭在精神上能夠共鳴。年紀越長,越發現能夠找個旗鼓相當,情投意合,長談忘倦的人是何等難得。記得王志文40歲未婚,在接受採訪時候,曾說過這樣的觀點:找個聊得來的人並不容易。比如,你半夜的時候想聊天,你的另一半可能會不耐煩地說,“都幾點了?還不趕緊睡覺!”你聊天的興趣馬上就萎縮了。

能夠聊得來,不僅要求兩人學識、境界相當,還要有默契,能夠互相理解、包容和遷就。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三、落難時互相扶持,立夫是木蘭的精神支柱,給予困境中的木蘭以慰藉

人生實苦,即便林語堂偏愛木蘭,賦予她各種美好的特質:富有的家庭,良好的教養,讓人心驚的美貌,等等,但木蘭的生活,並非就是完美無缺。如果說丈夫蓀亞中年出軌,是惱人傷神的蝨子,那麼,女兒阿滿被亂槍打死,兒子阿通最後堅持參軍,則是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在軍閥混戰的年代,女兒阿滿因為參加學生遊行活動,被亂槍打死。木蘭傷心欲絕,元氣大傷,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茶飯不思。半夜都會哭出聲,在夢裡喃喃自語。在如此消沉絕望的時候,她想起了很多過往的時光,其中就有和立夫登泰山的情景。當時,兩人在泰山頂上日落的時刻,並排站在無字碑前,談論永生不朽,談論生命長在。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瞬間,其實意義深刻。這讓木蘭悲痛的心情得以緩解,精神也振作起來。司馬遷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人在潦倒失意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的父母,木蘭在遭受重大挫折的時候,不僅會想起父親,還會想到立夫,可見,立夫在她心裡的地位。某種程度上來說,立夫是木蘭的精神寄託。傷心失意的時候,只要想起他,心裡便會覺得熨帖,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正因為木蘭如此看重立夫,在孔立夫寫政論文章,得罪了牛家,最後橫遭拘禁時,木蘭才會冒險去司令府,求得一張免死金牌,讓立夫得以釋放。木蘭無法承受立夫會死這樣的事情,她的精神世界會因此坍塌。

在小說的最後,木蘭和蓀亞帶著家人入蜀,匯入了全國人民抗日的洪流中。中國軍隊經過,高舉著手向難民們歡呼,唱著嘹亮的抗日歌曲,“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木蘭被這樣的抗日熱情深深感動,內心突然感到解脫,這種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她不禁又想起立夫,在三十多年前的中秋節,她發現自己愛上立夫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感覺。那個時候,她發現了自我,而這次逃難途中,她喪失了自我,融入到抗日洪流中。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彼時,木蘭已經是個50多歲的老婦人,在滾滾的時代洪流面前,她依然無法忘懷立夫,想起他們年少時候的相遇,想起他們相處時的點滴。立夫是她此生最重要的人之一。這不禁讓我想到《羋月傳》,經歷大半輩子腥風血雨後的羋月,老年後,看到模樣酷似初戀黃子歇的人,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京華煙雲》:動人心魄,終身牽絆,木蘭和立夫才是最佳靈魂伴侶

四、寫在最後

曾經深深遺憾,木蘭和立夫沒有在一起,後來想想,立夫性格剛烈正直,嫉惡如仇,而且不善料理生活瑣事。如果兩個人終成眷屬,真的就會生活得很美滿嗎?也未必。靈魂伴侶側重的是靈魂上的共振、交流和共鳴,聊聊風花雪月、詩詞歌賦,彼此的精神追求,人生感悟等等,真的結為夫妻生活在一起,說不定木蘭事事要操心,靈氣會被消磨沒了。這樣想來,好像不那麼遺憾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