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文 | 荣荣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创作电影时,总是聚焦于“家庭”,正如他喜欢的日本女作家——向田邦子。他们有一个共性:频繁而又细致的描摹家庭生活,无论有多少困境与灰暗,人性都始终散发着温暖。

《如父如子》在2013年度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中,榜上有名。其实他选择讲述的故事很老套:一起关于“抱错婴儿事件”的探讨。凭借多年对于导演的喜爱,我仍满心期待,因为是枝裕和擅长把控人的内心,即便最简单的动作与话语,都能提炼出深意与温情。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电影《如父如子》

这部电影讲述了精英上班族野野宫良多与妻子野野宫绿很相爱,他们有个乖巧的儿子庆多,三人过着幸福而又安稳的日子。当庆多6岁时,一切平衡被打破了。原来6年前,两个家庭的孩子出生后,在医院里被双双抱错。野野宫良多在大型建筑公司任高管,无疑是“人生赢家”,身上总带着些令人反感的骄傲,他与妻子和孩子住在市中心的高级公寓。而另一个家庭,父亲经营着小电器店,妻子是临时工,除了被抱错的6岁儿子,还有2个小孩,虽然贫困但一家子其乐融融。

起初,野野宫良多不想交换孩子,甚至想依靠人际关系把两个孩子都占为己有。后来,他狠下心来,交换了孩子。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两个家庭定期见面

永远别把一切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这几年的热词。《热锅上的家庭》中写道:“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它对人的影响期限可能是一辈子。就像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曾凭借《情人》家喻户晓,同样,她与“爱”缠绕磕绊的一生也被称为传奇。她7岁时,父亲离世,母亲暴躁凶狠只爱长子,哥哥也时常打骂她。她还未成年,就开始周旋于各种情人之间,对爱的极度渴望何尝不是一种心理补偿?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

这种心理补偿也体现在野野宫良多身上,他小时候母亲出走,他被继母与经济恶化穷困的父亲养大,经常搬家。他一边惧怕父亲一边鄙视父亲,幻想能拥有丰富的物质与高大上的生活。于是,他从青年时就开始奋斗拼搏,直到变成社会精英,中产阶级。他的家及周边都显得过分规矩,冷色调,拘束。他以自己为航导,培养教育孩子一定要果断沉稳,最好也能成为商业精英,但儿子庆多并不如他意。后来,他与另一家庭交换回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同样严谨与苛刻的方式去对待,但效果仍不如意。亲生儿子活泼好动,在被他管教后,沉闷的枯萎了。

野野宫良多开始反省自己。一边与原生家庭和解,一边努力去发现孩子的天性。

随着去年热播剧《都挺好》的频繁热搜,很多人都开始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原生家庭”。其实,原生家庭只是“有限责任公司”,当你成年后,就会发现它不过是一堵横在自我之间的墙,如何拆除如何建构,自己才是掌控者。就像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上,而非与过去抗衡”。

和小孩一起,就是要花时间的

发现抱错孩子后,两个家庭会定期见面,野野宫良多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另一个贫困的父亲却总是与孩子们黏在一起,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贫困的父亲:要花时间,对孩子就是要花时间。

良多:还有只有我才能做的工作等着我呢!

贫困的父亲: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两个父亲之间的对话

育儿即育己,看着孩子慢慢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中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闪闪发光的独立个体,有他们与生俱来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专家的理论能适用于每个孩子。实际上,你就是孩子的育儿专家。因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无论是庆多还是亲生儿子,与自己都不亲近。野野宫良多陷入苦恼,挫败感随之袭来,事业易成,好爸爸难当。他无意中发现,相机里有一组照片都是自己,原来那是庆多偷偷拍的,与平常完全不同的视角,突然泪目。他对亲生儿子也有转变,从一开始的命令与要求,到逐渐去陪伴玩耍。然而亲生儿子还是偷偷逃回家了,庆多看见自己,也突然跑开了。

野野宫良多慢慢明白,如果好好陪伴孩子,他们总会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牢牢记得一切:自制的风筝,修理好的机器人、甚至告别时的眨眼。所有亲密的举动,都会成为他们的阳光,继而照耀回来。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中提到生命的五朵金花,那便是: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联结;价值感;安全感。这些,哪个不需要陪伴来养成呢?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庆多拍的父亲

维系亲子关系的,是血缘,还是时间?

父子间的关系与情感,是导演是枝裕和最爱探讨的话题之一。

与很多人一样,在是枝裕和心里,自己与父亲始终有着距离感。当父亲离世后,他深觉生命是如此柔弱。后来,他自己有了孩子,便在内心发问:一个男人,到底在什么时候成为父亲?

创作时,是枝裕和经常带着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最后,他得出一个自己的答案:并不是在孩子出生后,你就成为一个父亲了;跟孩子长大一样,成为父亲也不是一个一夜长大的结果,而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正如他借野野宫良多之口对孩子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呀!

对于“血缘”还是“时间”会维系亲子关系的问题,电影本身并没有给出答案。几个主人公也都有不同的说词,但贫困父亲的话却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是时间……孩子就是时间”。的确,血缘总是难以割舍,但无数日夜相对哭笑的时光却都是感情。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成长,正在孩子闪烁的大眼睛中秘密进行。

(全文完)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作者简介:荣荣,喜欢分享电影和书籍,专注文化和美文。愿一起看见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