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汽配市場江湖爭霸:北區為王,鄭東、鄭西、鄭南未來誰主沉浮?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文 記者 王春勝/圖

從馬路市場“退路進廳”,到大棚建築,再到樓宇市場;從“北汽配、南食品”歷史割據,到多點開花;從“買家給賣家送禮”一貨難求,到供給側飽和;從批發賺差價的夫妻店模式到品牌為王時代……鄭州汽車後市場歷經三十多年業態更迭和疆域變遷,一代代市場消失後重建,一個個走了又來。

起家於市中心桃源路的鄭州汽配,隨著城市框架拉大和市場外遷而疆域不斷外擴,時代動盪大潮中的汽配商舉家外遷,搬離二環,逃出三環,突破四環,最北搬至黃河邊(亞邦汽配城),最東落腳中牟(中牟汽車博覽園),最南安家新鄭(華南城),最西棲居西四環(錦藝汽車智匯港)。

如今,形成了鄭州汽配大世界、天榮汽配城、宏達車業廣場、商堡汽配城、國際車城、亞邦汽配城等老市場,以及中牟汽車博覽園、華南城、綠都汽車產業總部港、錦藝汽車智匯港、鄭州汽車歡樂谷等新興市場。

批發市場外遷還在繼續,哪家最具競爭優勢?哪家才是安穩經營地?

“鄭州汽車後市場生存錄”策劃報道,今天推出第三篇,深度分析各家汽配市場優劣,為商戶決策提供中立客觀參考。

【老市場:一條花園路,半部汽配史】

鄭州“北汽配、南副食、東建材、西紡織”的汽配批發格局,一定程度上是靠北環汽貿商圈奠基的。

沿著花園路過了北三環一路向北,兩側密佈著鄭州汽配大世界、商堡汽配裝飾廣場、宏達車業廣場、天榮汽配城、國際車城、鄭州花園汽貿城,合圍成日進斗金的花園路汽配商圈,又叫北環汽貿商圈。一條路興一個產業,進而構築百億商圈,繁榮一座城。

汽配大世界堪稱商圈內“黃埔軍校”,縱橫行業20多年,孕育瞭如今遍佈各大市場的老炮和新貴。它的優勢在於自帶流量,市場成熟度高,名聲在外;劣勢也很突出,硬件老化、設施落後、面積受限。一批批汽配“新兵”在這裡完成財富原始積累後,帶隊離場,另謀天下。

宏達車業廣場最拿得出手的作品是會展,2012年牽手全球最大的展覽公司英國勵展博覽集團,打磨出了亞洲最大的汽車用品專業會展。2005年時宏達展會只有108個展位,十來年時間完成了數十億元交易額的驟變。


鄭州汽配市場江湖爭霸:北區為王,鄭東、鄭西、鄭南未來誰主沉浮?

天榮最早以建材入市,左奔右突不得後改做汽配,幸運地趕上了外遷東風,承接了2016年北環汽配裝飾廣場搬離後的外溢商戶,意外爆紅。不過成也外遷,敗也外遷,2018年南區一千多家商戶外遷,讓天榮大傷筋骨。左右天榮未來命運的有兩個致命因素——外遷和消防,下文會有詳述。

商堡雖房租低,但缺品牌、缺有序管理,類似大雜燴,在行業內常常被忽視,甚至被剔除出競爭對手序列。

汽配大世界房租最高(120-140元/平方米),天榮次之(100-120元/平方米),宏達和商堡難分上下(70元/平方)。

天榮主打高端轎車配件,產品線最全,容量最大;汽配大世界新零售做得較有特色,以線下店面為大本營,藉助網絡開展業務:宏達市場部分區域改建,導致有商戶撤場,被認為有偏離本業之嫌。

【新市場:綠都最近,中牟最遠,華南城最綜合,錦藝為西區唯一】

一些新市場依然開在北區,沒有偏離圈子。

亞邦汽配城租賃自畜牧局用地,優在國產轎車配件;雙橋五金機電汽配城有合法手續,不過汽配非重心,佔比萎縮。

歡樂谷沒有偏離北環汽配商圈,現任以張東方為首的管理班底來自天榮,原先在天榮積累的商戶資源部分對接過來。

綠都汽車產業總部港是目前距離三環最近的市場,緊挨東三環,特色品類是車衣和電子配件,它與歡樂谷在高端品牌招商上展開角逐。


鄭州汽配市場江湖爭霸:北區為王,鄭東、鄭西、鄭南未來誰主沉浮?

百億商業帝國錦藝也開始佈局汽車後市場項目,將位於西四環的錦藝輕紡城更名升級為錦藝汽車智匯港。錦藝出手一向不落空,項目優勢是正規商業產權,超45萬平方的超大體量,擁有獨立產權,能夠填補周邊商業空白,而錦藝系多年商業運營經驗也能為項目帶來加持。


更為重要的是,錦藝汽車智匯港規劃打造的是以汽車後市場為主體,以汽車配件、汽車用品批發為支撐,集高端汽車品牌城市展廳、新能源汽車展示、二手車交易、汽車養護改裝、汽車金融服務、汽配產業總部、倉儲物流以及跨境電商、跨境電商雙創孵化基地、產業增值服務和配套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智能型全品類城市汽車生活綜合體。綠都汽車產業總部港

中牟汽車博覽園是政府指定外遷承接地,由宏達、華益、華美、泰祥、萬通、萬儒等6家企業斥資50億打造,總建築面積2000畝,可謂佔進天時地利。歷經多年經營,如今主要聚集了不少來自南三環汽配商圈的重配商戶。也有不少待遷商戶對距離望而生畏,從北區跨越50公里搬到中牟絕對不是商戶第一選擇,且中間又有綠都截流。周圍配套有待完善。

華南城同樣為政府指定承接地,不過卻是幾家中唯一一家綜合性市場,已有的異業業態與汽配業態形成聯動和互補。

【安穩性、配套、交通、團隊運營力“正面剛”】

分析完各家市場優劣,我們緊接著看第二個問題,怎麼挑選市場。

市場運營絕不是圈地蓋房當甩手房東那麼簡單,篩選市場更需要綜合考量安穩性合法性、團隊運營能力、交通區位、產業基礎、配套等各項要素。我們可以用打分制對這些市場一一排隊。

鄭州汽配市場江湖爭霸:北區為王,鄭東、鄭西、鄭南未來誰主沉浮?

安穩性,即土地性質及政策導向。因為土地不合法而遭遇拆遷的案例比比皆是,這些市場或者耕地/林地私改商業用地(亞邦汽配城曾經的倉庫區),或者租賃自附近村莊集體土地(天榮、北環汽配車飾廣場、名優汽配城)。

目前,擁有產權的市場有錦藝汽車智匯港、華南城、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

政策導向是關鍵項。汽配市場需要合乎政府規劃。目前,政府外遷指定承接地有中牟汽車博覽園和華南城兩家,後者又符合當下的“南動”佈局,不過在具體商戶選擇新市場時,政府依然會遵循商戶自願原則。

從交通區位來講,幾家市場各有千秋。“地鐵一響,黃金萬兩”,目前除了歡樂谷、亞邦、綠都和中牟汽車產業園外,其餘汽配市場均緊鄰地鐵口。

鄭州汽配市場江湖爭霸:北區為王,鄭東、鄭西、鄭南未來誰主沉浮?

錦藝位於四環,周圍三縱(西三環、西四環高架、繞城高速)四橫(鄭上路、中原路、隴海高架、農業路西延)城市交通路網,組成了聯貫南北、橫貫東西的立體交通路網;綠都除了北連隴海路、西鄰東三環、南接航海路外,最明顯的優勢是中歐班列發車點所在的圃田貨運站就在家門口,貨物可經由火車四散各地;歡樂谷位於京廣快速路下橋口,南鄰連霍高速;華南城恰好位於鄭許、鄭港連接地帶,地鐵、高速公路、公交形成立體網絡。

從配套來講,花園路汽貿商圈最為成熟,不過市場方多數停留在收租的房東思維,不知如何幫助商戶開展新零售,不懂網紅直播,不瞭解共享等新商業模式。

反觀,一些新市場積極革新商業模式,搭上新零售快車。錦藝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整合全國和中原汽配產業原材料供應渠道,搭建產業交易和信息交流平臺,扶持汽配產業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增強中原汽配產業的凝聚力和品牌影響力。

同時,錦藝汽車智匯港引入跨境電商,聯合廣州等地上游廠家、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和高校,打造跨境電商雙創孵化基地,依託亞馬遜、eBay、Wish、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業孵化,為入駐商戶開闢海外市場。綠都汽車產業總部港,則引入共享工位、網紅直播,並且店倉分離。


鄭州汽配市場江湖爭霸:北區為王,鄭東、鄭西、鄭南未來誰主沉浮?

【火災頻發、外遷隱憂,為花園路汽貿商圈硬傷】

老市場的硬傷是硬件和消防。幾乎每家老汽配市場都曾發生過火災。

汽配大世界最近的一次火災發生在2019年9月1日,在2007年發生過兩次火災,分別是2月10日和6月29日;2013年10月25日晚,北三環汽配市場發生火災,幾分鐘躥至5米高、引燃6家商鋪。

天榮因為頻繁失火屢登新聞頭條。單單2019年兩度失火,中間只隔5個月,分別為7月15日和12月13日。

再往前追溯,2013年12月,天榮汽配城兩個倉庫發生火災,20多輛消防車出動撲救。

2014年9月13日6點40分左右天榮汽配城一汽車維修店突起大火,涉及40多間門面房。

2014年11月17日凌晨2時40分左右,天榮汽配城北側突發大火,著火商鋪約有10戶,過火面積達200多平方米。

2015年2月11日下午1點30分左右,天榮汽配城西北角一汽車烤漆房突燃大火,火借風勢,迅速蔓延,10多間門面房被燒燬。

2015年4月23日晚9點多,天榮汽配城內一家商鋪突發火情。

2017年1月24日13點30分許,天榮汽配城商鋪起火,濃密黑煙蔓延幾公里。

天榮曾被爆沒有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百度搜索欄鍵入“天榮汽配城”,跳出的後綴熱詞第一個就是“失火”,其次是“拆遷”。

有接受媒體採訪的商戶曾這樣描述,“天榮汽配城的大火看似偶然,其實也是必然。因為市場建築材料就不防火,鋼架結構,用泡沫板隔開,這樣的泡沫板見火就著。市場沒有專業的消防設施,消防人員形同虛設。每年沒有消防演練以及消防知識的宣傳,只是市場保安拿著喇叭偶爾喊兩句。”

頻繁失火之外,天榮、汽配大世界也多次上榜外遷名單。天榮曾被要求2019年5月底前完成外遷,汽配大世界被要求2019年11月底前完成外遷,均未成行。

如今,市場前路如何,尚未明晰。

【鄭北還是鄭東?鄭南抑或鄭西?】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問題,未來汽配市場格局將往哪個方向發展,產業基礎雄厚的鄭北?政策加持的鄭東?抑或商業空白的鄭西?

汽配產業氛圍在鄭北,數十年形成的產業積澱非一日可撼動,表面的硬件劣勢並不能抵消深層次的產業紅利。

汽配需要抱團集聚,方便商戶間調換貨。老市場的優勢在於深耕多年自然形成的商圈,這個商圈牢不可破,商戶在這個商圈裡經營、安家、子女教育及至紮根,客戶能夠在這裡一站式採齊,形成生態閉環。

然而,市場外遷、消防隱患,終究是高懸頭頂的達摩克斯之劍。

會是鄭東嗎?

鄭州汽車產業重點在東區佈局,宇通客車、海馬汽車、鄭州日產等在這裡安家落戶,早在2017年經開區整車產量達到45.5萬輛,佔全市整車產量的83%。

後市場依賴整車生存,為汽車上下游關係。成熟的汽車集聚區為後市場烘熱產業基礎,更意味著人流、物流、現金流,形成產業鏈。政策引導,土地撥付,自貿區利好,都是真金白銀的支持。

不過,承接了南三環汽配商圈商戶後,中牟還能否同樣撬動北環汽配商?

會是鄭西嗎?

西環並不是沒有汽車底子,中原西路沿線遍佈了大大小小汽車4s店、修理廠、沿街門店,唯獨缺少了汽車產業鏈中的汽配類市場。西區人口密佈,小區扎堆,市場呼喚汽車後市場的出現,以填補商業空白。但是,西區需要的是一個汽車主題城市商業綜合體,這裡能夠實現整車展銷、汽配交易、養護改裝、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消費,不再是單純的批發市場。例如,位於鄭西的錦藝汽車智匯港目標就是改變目前中原汽配類市場環境雜亂差、功能分區不明、規劃雜亂無章的局面,革新中原汽配行業發展模式和發展思路,實現汽車生活、汽車文化、汽車服務與汽車後市場的商業融合。

不管鄭東、鄭西,如果只是簡單複製一個市場,而不做商業模式的升級、特色化加工、差異化運營,終難以脫穎而出。

鄭州汽車後市場需要的是一個革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