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目前廠區車間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計劃4月份進行正式生產。”隴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李瑜告訴記者。


走進成縣紅川鎮西城經濟開發區利和萃取廠區車間,機器轟鳴,工人手腳麻利地操作設備,一股濃郁的椒麻味在空氣中瀰漫……


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2月21日,我們廠區的中國第一套花椒原產地萬升級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裝置已經試產成功。”李瑜說,現在工廠主要以萃取花椒精華為主,後期還會增加當地其他特色產品。


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利和萃取項目是青島在我市首個正式落地的產業扶貧項目,通過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技術對隴南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萃取精華,提升產品附加值,產品在餐飲、食品、日化、保健品等行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試產的成功標誌著青隴產業合作邁出了堅實一步。”李瑜說,數據顯示,自試投產以來,所有程序運行良好,如期生產沒有問題。


李瑜介紹說,一期達產後將年處理花椒5000噸,生產花椒精油750噸,可吸納120人就地就業,通過花椒採購可惠及當地上萬農戶。


事實上,在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產業扶貧是解決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青隴協作的重要內容。


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成縣是青島市城陽區的對口幫扶地,在扶貧協作中,城陽區並沒有將“扶貧協作”簡單定義在“給錢給物”上,而是依託成縣豐富的資源和城陽區的產業優勢,把產業合作作為脫貧奔小康的核心任務。


小而散,是成縣種植業的一大現實。對口幫扶,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將這些良好的農業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為此,城陽區首先立足當地實際,規劃產業項目,將當地農業資源盤活做大。


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近日,在成縣陳院鎮白馬寺村百畝萬壽菊育苗基地,近百名群眾在田間勞作,有的在搭建小拱棚,有的在給剛播種的萬壽菊籽覆土……


這是白馬寺村第一年培育發展萬壽菊產業。


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2019年秋,通過青島方面的協調引進,成縣與青島佳一生物公司達成協議,敲定了萬壽菊“訂單”種植產業,計劃今年在全縣育苗240畝,提供萬壽菊幼苗 4200萬株,農戶種植面積 1.6萬畝。而青島佳一公司將統一收購產品,確保種植戶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


儘管前景良好,但對於新產業,白馬寺村村支書郭宇來說,壓力還是很大。“之前,我育了6年的煙苗,算是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是有擔憂。”郭宇介紹說,尤其是白馬寺村還承擔著為全縣提供一半育苗的任務,這更讓他壓力倍增。


從3月9日開始育苗起,郭宇總是比工人先到育苗基地,查看長勢,最後一個離開,細緻地做好每一步掃尾工作。


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我們前期試驗的第一批育苗已經長出來了,還不錯。”郭宇說道。


“我們經過前期的考察和各方論證,得到的數據結果顯示,這裡的日照、土壤都非常適合種植萬壽菊。”青島佳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賢軍告訴記者,萬壽菊是提取天然色素葉黃素的重要植物原料,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等行業中,具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


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種植萬壽菊成本低,管理技術含量小,勞動強度小,能夠充分利用當地閒散人員,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而且萬壽菊所開的花朵十分豔麗,加之花期長,對促進當地鄉村旅遊發展也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劉賢軍說。


“當前最重要的工作除了育好苗子外,就是加工廠的籌建。”劉賢軍介紹說,在當地的強烈建議之下,經過公司協商,他們把萬壽菊深加工廠也放在了成縣,目前正在設計規劃,爭取今年10月至11月,全面建成投產。


從實體企業到地方特色產業,從單向“輸血”到雙向協作、資源共享,城陽區對成縣的扶貧協作正立足重新發現鄉村價值,以新興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無問西東 此心同也


近年來,在東西扶貧協作的引領下,青島對隴南開展的系列幫扶,看似是一個個獨立的產業在貧困山區落地,實則開啟了更多元的合作,包括青隴之間互派幹部交流學習、引進扶貧資金、對接產品銷路等,形式豐富,幫扶對接更切實有效。


據瞭解,2017年以來,青島市區兩級財政共安排幫扶隴南資金達14.85億元,共達成產業合作項目117個,已落地項目48個,目前創建了168家“扶貧車間”,吸納296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同時選派62名掛職幹部,並通過委託青島市委組織部開展培訓和各單位對口培訓等方式,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230餘期,累計培訓黨政幹部和教育醫療、農業科技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16000餘人次。


關山千重,難阻青隴互通有無


無問西東,脫貧築夢此心同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