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創新

李強: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創新

人民網北京3月31日電 (萬鵬 吳兆飛 任一林)3月27日,由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智庫中心、人民網理論頻道聯合主辦的“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針對疫情大考中如何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培育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等課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地方單位代表在線進行理論研討與案例分享、助力以智戰“疫”。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原院長李強在“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創新”的主題發言中指出,此次疫情防控特別體現了“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的中國特色,社會治理意味著共建共治共享,既需要中央統一指揮、全國資源的統一調配,也需要每個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在與來勢洶洶的疫情戰鬥中,全民參與的社會治理創新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如何理解疫情防控和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創新的關係,李強認為,

首先,社會治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方式,其核心就是重心下移。所謂重心下移就是社會治理得紮根。此次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難度非常大,防疫重點需要落實到每戶和每個人,這個工作體現了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性,社會治理重心下移也就凸顯了疫情防控中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性。

第二,防控疫情社會治理創新的核心理念叫做共建共治共享。即每個人必須參與的共同建設、共同致力,最後大家能夠共同享有消滅疫情的勝利果實。

共建共治共享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想抗擊病毒,每個人都必須遵守抗擊病毒的規則。

第三,科技支撐對社會治理創新的重大作用。這次疫情防控中科技支撐體現了非常重大的意義,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要走上現代化,科技支撐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病毒的防控、防治一刻也離不開科技的力量,在基層社區治理的實踐中,在整個社會治理進程中也少不了現代科技力量的支撐。

第四,社會治理體系的逐步完善。此次疫情暴發也確實反映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一些環節上還是存在漏洞的,在疫情防控的戰“疫”中全社會的社會治理體系一定要加以完善。對於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疫情的蔓延本身使得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流行也使我們看到了人口高密度的大城市的社會治理難度是非常大的。由此,我們要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李強談到,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強調基層社會治理,但是實際上社會治理整個體系的構建還是比較龐大和多元的。社會治理意味著多方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所以,社會治理既需要中央統一指揮,全國資源的統一調配,又需要全國各地方的支持,也需要每個社區、每個小區、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在抗擊疫情的時候,綜合系統的社會治理變得異常重要,每個居民自身的行為也變得非常重要,一個人都不可以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