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拉稀的豬健康程度更高?

又是一年四季秋冬春夏的更迭期,養豬開始進入到一年四季中氣候多變的季節,晝夜溫差大、保暖抗寒等會讓養豬變得更加緊張,加上秋冬季節因管理上的不足而導致的病毒性疾病多發又給養豬行成了難度。很顯然在進入秋冬季節的時候,我們相對比較擔心的疾病中就包含了腹瀉這個問題,我們今天講的內容不是如何來控制腹瀉,而是想簡單的分析一下為什麼不出現腹瀉的豬,它的健康程度會更高。

腸道作為一頭豬重要的免疫器官和營養的處理中心,對豬的生長速度和保持豬隻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起到重要作用。腸道的完整性與在疫苗接種時誘導免疫系統產生充分的免疫應答同樣的重要。

在常規的生豬飼養方面,大家通常是認為,給豬隻接種疫苗是讓整個豬群產生對疾病免疫保護的重要方法,很顯然這個是正確的,單這個並不完整,就目前對免疫學原理的瞭解表明,生豬飼養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對提升免疫應答來說也非常重要。群體免疫力的提升需要你在營養方面做更多的投資,比如明智地使用功能性添加劑、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提升生物安全、有效安排時間對員工進行培訓,以及建立合理有效的疫苗接種方案。

我們在免疫學中可以瞭解到成年豬的黏膜淋巴組織非常發達,特別是豬腸道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可以佔到整個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八成以上,在豬隻面對病毒性疾病入侵或者進行弱毒免疫的時候,大部分的B淋巴細胞向腸腔分泌IGA抗體。那麼整個腸管中淋巴細胞是複雜多樣的,這些淋巴組織與腸道上皮黏膜緊密相連,然而營養成分對局部免疫細胞又有很大影響。那麼我們就應該很清楚的知道,豬隻腸道的完整性對於提升免疫保護和疫苗接種時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系統中腸腔黏膜越完整,豬隻對感染的抵抗能力就越強,一旦豬群中有疾病開始發生,病原微生物橫向傳播的可能性就會越低。腸道作為消化和吸收器官的功能與其作為免疫組織的功能密切相關,如果豬隻在腸道的發育期內發生了嚴重的腹瀉,這會導致隱窩深度的改變、粘液的產生、淋巴細胞浸潤、細胞間距增加等變化。豬隻的腸道黏膜發生的這些變化,會導致腹瀉被治癒後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同時下降。在實際的生產中我們更多的見到的是豬的生長速度變得緩慢,營養成本投入增加,料肉比增加,甚至出現一大部分的僵豬和疾病多發。這些問題的最初起因就是豬隻在腸道發育期經歷了不應該出現的腹瀉。

在這樣的情況下,環境微生物群體的變化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控制與粘膜免疫相互作用的細菌是非常重要的。仔豬出生後幾周內所建立的腸道微生物群對於提升腸道的作用能力和建立良好的免疫關係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營養的供給方面來提升豬隻的整體抵抗能力中,免疫細胞對蛋白質的需求很高,不僅如此,免疫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豬隻體內的其他蛋白質大不相同。因此,如果不斷激活免疫力,營養需求將會發生變化。比如需要消耗較高水平的纈氨酸和蘇氨酸用於產生IGA抗體和粘液蛋白。免疫保護始於炎症,有些炎症分子能到達下丘腦並控制體溫,引起發熱。這是一種天然的抵抗病原體的正常反應,但這個過程它對能量的要求很高。炎症對食慾造成的影響會導致採食量的下降,這個是你在接種疫苗後可以看到的一個結果。那麼我們也可以很清晰的認識到為什麼在對豬隻進行免疫接種的前後我們需要對免疫的豬群進行額外能量的補給,我們會通過使用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一系列措施來補充免疫期內這個營養的需求,以更好的使豬群進入一個良好的免疫狀態,從而達到我們期望的一個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現實中,很顯然這一點是被忽視掉的。

所以,提供良好的營養機制,特別是對於處在一些管理不完善,養殖環境差中的豬群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些情況下,豬群對病原微生物的應答關係發生在粘膜、腸道和呼吸道。不管採用了哪種方式來提升這種免疫應答的關係,首先的一個前提就是保障腸道的良好發育,不發生嚴重的腹瀉,不導致腸黏膜脫落,對於豬群來說在建立優質的免疫力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豬隻最大的免疫器官,保護這個器官結構的完整性是養豬人必須去考慮的問題,這就要求到不但要在做好飼養管理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在腸道發育期和疫苗的免疫前後給豬隻提供足夠的營養來建立這樣的免疫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