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門螳螂拳經七長八短八剛十二柔八打八不打力和勁武學祕籍全解

秘門螳螂拳經

論螳螂拳


螳螂拳之動作都合乎實用,貫串緊湊,一氣呵成,其中分別剛、柔、長、短、疾、徐,不能剛柔渾亂,長短不分,否則外表雖似,實則未窺其中奧妙;其攻守益為繁雜,攻則““七長”而進,守則用“八短”為本,攻力略遜於守,彼剛極則我以“十二柔”制之,其柔手我則用“八剛”之手法克之。若論十八家宗法,則日:“打下取上,取上削下,打左須防右,打右定防左,上下關照,左右呼應,招之即打,打之即招,連打代招,連招夾打。頭腦冷靜,審察敵情,眼尖銳利,不被欺虛作實,身手靈敏,身出步隨,長短互用,手腳吻合,心欲進而手足齊施。”螳螂拳腿法適乎實用者,有軋腿、十字腿、穿心腿、閉門腳、掃膛腿、前拘後彈腿、連環腿、雙飛腿、旋風腳、擺蓮腳、橫操腳、!!腳、蹬腿等皆是。步法亦分騎馬、登山、坐虎、玉環、七星、撲式、吞塌、等式,凡練者細心研練,窮究其理,務得實用,腿尤貴把握定心,鞏固後防,臨陣之法,把持三定:眼定,心定,站定;三快:手快,步快,腿快。著作戰對敵,先觀察入微,堅定心志,站立場地,嗣後手、步、腿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法出擊,則勝券可握。

內外五形

用精神之道,先從練習得來之內外五形連繫一致.當大敵之時,從手足接近所得之觸覺,招架,迴避,還擊,都從感覺中立予施行,否則犯遲滯之病,如其體格較己為高,則當取其下三路,若比我矮者,則以泰山壓頂之勢攻其上路,所謂避實就虛,用己之長,攻彼之短,把握時機,明察大勢。

一、內五形

精神、氣、力、功。精神貫注,氣力充沛,功夫精奧,而展於內五形。

二、外五形


手、眼、心、法、步。手出步隨,眼到手到,距離遠近,進退準確,端賴乎目光銳利,方不致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身形尤關重要,偏身進與跨


步,側身即能減少被襲之目標,又可在距離較遠之形勢,取得對方,其法門亦須認清,務能嵌其規範,細心研練,方能致之。

力與勁

力之為用是有形者,如“力能舉鼎”,“力負千鈞”,勁為虛而無形,雖具有洞牆穿壁之功,亦不能如平常表演使之實驗,必須身體力行,始知其中奧妙。至練勁之法頗簡易,但欲求遍體皆勁則繁難。勁除發出之襲擊勁之外,尚有抗拒之勁,如我胸部受擊,我以一收一挺之勢,發出中心之勁,由內達外.雖被擊著.但能抵抗來勢,練至遍體各部俱能如是,則內勁之效著矣。勁亦有剛柔之分,本派則剛柔相等,集全部之大成,非有相當功候,恐難臻妙境。


長勁


又日大勁,又名陽勁,蓋此勁必先蓄拳臂肘之間,又借轉步力撐後腿之勢,使直達腰際,由腰直透肩膀,更利肩窩大筋旋轉而發出拳鋒則長勁成矣。


尺勁


由腕腋而達於拳,雖不及長勁之強.惟此之速,與長寸二勁比較,頗收中和之教。


寸勁


又曰陰勁,只借腕間五筋並連之處,略一旋轉,其勁便成.施用拳技必有距離,然後始克施展,惟寸勁則雖抵貼敵體亦可施用,此則非長尺二勁可比也。


三快


手快:敵難於防範。


步快:使一進一退閫,瞬若流星。


腳快:敵雖知我腿動,亦不及躲避。


三到


心到:心為人之主宰,心有所思,必形諸於外,心有所謀,目必先視。


眼到:眼有所見,心隨意動焉。


擊到:心有所動,手腳繼之擊進。


吾人練武,苟能練就三快之功,合三到之法,渾身而為一,務使手快而到步快,而遠近恰可,腳快而到達目的,不使無的放矢,虛發一腳,致為敵所制,斯則三三之說不虛也。


三定三慢


三定


眼定:麋鹿興於左其目不瞬,刀劍交加目不為所眩。


心定:猝然臨之我無所驚;四面環攻我無所懼。


站定:上下騰撲,左右翻縱,有若洪流之襲擊,我不為所動。


唯動可以制靜,靜可以克動。動者,練,靜者積年累月之經驗,然後摸索探進意會,不可言傳也。


三慢


一慢:出手快.而盤架慢。


二慢:只求精,不求多。


三慢:學拳動機之認識。


吾人苟能循此三慢以行,立三定之功臻於顛峰.則不空負習拳之熱望矣


四 難


有形跡可尋,循徑可方始得之,所謂只可入三快之妙,使三到


一難


補拳、疊肘、圈拳、劈軋、挑手、劈手等,均為有形相連之實手,其難處則形影不離,互有牽連關係,輕鬆之中帶有剛硬氣質,若缺一不襯,將使手法失卻效用。


二難


崩拳、挫拳、統拳、雙撞拳、雙提肘等均先封而後實之手法,如在未出手之前,須先消對方來勢,才施展己之手法,須恰到好處,否則不能為功。


三難


偷手、滾手、磨盤手、外掛手、粘手、黑虎偷心等為對打之手法,其難練處更為繁複,兩人相對進退之間,手隨步到綿綿不絕,身隨步轉,步跟手移,拍節調和,驚心動魄,此其難練也。


四難


本派不獨手法繁雜,步法、腳法比其他更為複雜.腿法尤多,踢高是其難練處,低如軋腿、寸腿、蹄艘腳等,腿出有勁,合乎標準,此其難也。


十八家法


螳螂拳剖始先師王朗,未創螳螂拳之前.雲遊武林各大名山,遍訪各大名家,將各家派拳術長處融和,獨創螳螂拳術,故有“十八家法”歌訣為證:


太祖的長拳起首.韓通的通背為母;


郝恩的纏封尤妙,溫元的短拳裡奇;


馬藉的短打最奇,孫恆的猴拳且盛;


黃粘的靠身難近,綿世的面掌飛疾;


金相的磕手通拳,懷德的摔捋硬崩;


劉興的勾摟採手,譚方的滾?貫耳;


燕青的佔拿跌法.林沖的鴛鴦腳強;


孟?的七勢連拳,崔連的窩裡剖捶;


楊滾的棍採入直,王朗的螳螂總敵


訪友歌


訪友歌


行對行,無處藏。


其意為兩人交手之時,各有絕技,必要時應施展出來,各人絕手不能不施出而無藏惹也,常言: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宋太祖訪友歌


太祖長拳甚可嘉


鰲裡奪尊高一著


強中自有強中手


部恩旁觀看得破


通拳又被纏封打


天下武士參不適


天下雲遊訪大家。


韓通從此把名揚。


何須稱強太自誇。


通背猿猴更不差。


只顧他人不顯咱。


深知東海亂如麻。


螳螂拳之法門用法


螳螂捶法二十九,而能釋之者罕矣,此為門中必不可忽視之特色,茲分述於下。


拳法


一、補拳


補者,以言其空虛,然後以拳填補之意也。即如左插掌,右方必空洞無防,吾則以拳擊之是也。大致用補拳者,必先以一手拍去來手,始以另一手擊入。練時乃採取連消帶打之迅捷方式,施用皆為專破中上路而設,予敵以凌厲攻擊之作用。


二、崩拳


崩者,由上而下也,左手(或右手)先封來勢,繼而右手(或左手)由上而下如山崩。更以一腳輔之,則其勢更兇矣.崩拳為剛中之剛手,有小泰山壓頂之妙,崩拳正在打下之時,迅而繼起一閉門腳,此實打虛用之毒著,正合本派腳去身離之妙訣也。


三、挫拳


崩者由上打下,挫者由下衝上之逆攻方式。其目標全集中於敵方之下頷,其勢之雄勁,實不亞崩拳。但挫拳則非先封得來手,實不敢輕於嘗試。對方若以橫手架我,我即漏下直統之,或彼仰面欲避我拳,我拳亦確已被避過,但其距離至近,照其仰面則勢傾,我隨即順手化作崩拳,反而照面上力劈而落,或崩而轉拳,斯皆一理。挫拳為短手法之一,近身貼打,則成勝負立判之局,處此不能不慎。


四、直統拳


是為直取之意,另以手掃除前方所有障礙,然後用拳直出,則我直取目的可達。直統是以平拳直統方式,是以其目標多集中彼胸部。發拳若斜,則勁道消失,而發手牽滯,同時彼亦易於破殺。談封手除收腰部處外,更有曲肘部平肩拉後之孤雁出群法因勢利導,因人而?,為實用上最扼要之法則。


五、圈拳


此拳有雙單之別,然皆一理。圈拳並非兇撞盲擊,固其必以手封固來手,然後以另一手圈出其太陽穴,是亦穩健之著.所謂攻其所必救。圈拳是取彼上路,兩手俱舉起,慎防中下路之空虛,圈拳之方式,尚可圈而漏手單鞭,有漏手攔馬者,有橫劈式之圈法,有封而後圈之法,有左右連環圈法。


六、滾膀拳


專以貼身相壓者,臂部作推動橫取,滾膀雖非直接以拳攻擊彼,囡系握拳致力,故亦列之為拳糞。


七、仰膀拳


與滾膀拳有異曲同工之妙,惟前者系自中部橫出.而向彼腰腹部力推,此則沉肘,以拳向上平直推進。前手先貼彼手,再用後手貼自己肘內推進,肘部豎壓彼方腹部,臂則貼其胸部,拳鋒抵其下頷,使其上體大部為我手所威脅.貼身相壓直取,仰膀、滾膀都須快速,方能致效,滾膀橫手推出,仰膀手向上平正推出,仰膀所轉之弧形略少,滾疇略大,仰膀之後,即用掛手統拳,步為玉環步。


八、封統拳


封者,封開來勢之謂。來勢既被我封,則我拳必無阻。此叉分單統與雙統之別,單統者,是先用一手封去來手.再出一拳是也。雙統者,則是用雙手由上齊封而下,使對方牢牢被握,然後替出後手,再用之化拳打去即是。單封勢急而便利,雙封勢穩而稍緩,若彼以輕快之法攻來,我亦以輕快之單統手為妙,若彼以兇猛之勢攻來,則我何妨“雙統法制之。此乃針鋒相對以硬制硬方式,更加以踏步進馬之勢,益為雄勁無倫矣。


九、劈拳


來手中下襲來,為勢殊猛,我欲破之,非用劈拳不可。有以掌先撥開來手而劈下者,有先刁去來手始予劈下者,更有扣步劈去者,又各劈軋,直劈是專取彼方頭上,有騎馬式之橫劈,有登山式、七星式之直劈,或借上手劈下之掩護,而以步偷入,蹬撲以使跌倒對方。然不論橫與直,俱為陽剛手法。


十、措拳


此非用自己之拳,而是措敵之拳也。敵拳來時,我以措骨方式,握其拳而措之,亦擒拿法之一種,與纏絲法亦大略相同。用時須臺兩手一分上下,臺陰陽以制其腕,照隨措隨躍進,為更進一步之良法,我既已制服對方之腕,彼必求解脫之道,但我則不使其得機逃脫,因此乃在爭持之中,我再加另一手於其上,以反措其腕,其腕被措則痛極,若彼欲發蠻力求脫,則越用力而越纏得緊,其痛楚亦劇烈。此不獨為擒拿法則,實為分筋、錯骨、打穴法之一。找手腕部先為對方所制,我不但不求解脫之道,照由此以反掌握之,復加一手,其法同上所述,而功用亦同,只是制人與受制於人,先後之別而已。欲達到措拳之妙處,必先求腕力


強勁,方能做到信手拈來之妙,否則徒有善法而已。


十一、窩肚拳


窩肚為專打腹部之一種拳法.因此必以低式之玉環步為合,用時有掛手式,及補拳式。掛手式者,是將來手向上掛去,然後入馬窩肚者。補拳乃彼自我中路擊人,我將來手拍去,順勢窩肚,兩者大致相同。為勢低而勁,照低勢為難防。若能迅即往後撤走,而將來手封閉,為可避免反受其威脅之法也。


十二、頂臍拳


以頂撞對方肚臍,其法由下力抽而上,至臍為止。此亦是招之即打之法。彼先以兇猛如泰山壓頂之勢,往我頭劈落一拳,我只能求躲避,則無機會還擊.因此,我乃與之作硬拼,既不躲閃,照乘其劈落時,即用掛手,先將來手架定.然後以另一手,自後逆抽而出,及彼臍都為止,此與窩肚拳雖同一目標,唯發勁使力之微妙,則非窩肚拳可比,照招與打之間,俱為剛手,必以穩健之步,如登山步、騎馬步等。


十三、偷心拳


此非一拳直出者可比,凡屬偷心之法,多由幾手合成,才是黑虎偷心之法。偷心拳,即是黑虎偷心之最後一著。


十四、挑統拳


我手為敵所制,我須解其勢,然後還擊之,則莫利於即挑之法,其法有二,其一是我一手被彼方所纏封,乃以另一手拿之.自下挑出,再將被封之手統出之謂。即是先清去來手之困擾,而後予以還擊也。其二乃對方以手攻來,我先用掌挑出之.復出一手還攻之。此則不俟來手貼近,即予排去,複用統拳祛反擊之,用時苟能輔以標進與倒撤之步,實收相得益彰之妙。若我手再為彼所封,別換以封式統拳殿之。


十五、穿拳


是法乃由直轉斜之勢,凡用此者,須連蹬撲相結合,其勢以扭步封手橫穿彼方太陽穴位置,招之者若不待其封牢我手,解脫之則易,若被封緊,便受制於人矣。


+六、採統拳


採者,前手刁,後手繼封,替出前手加一拳,封而來得其便,則仍連續而封,採是集多手而成,先往外刁去,是謂之日勾,屬柔中之虛手,其伸縮亦至廣,勾時對方必欲解脫,或用解脫之法,而我更無握緊之必要,我可從之,是柔手之真意。繼勾者為摟手,摟是五個手指向內擒提之法,為剮中之實手。我既合勾摟二手時,則不容其求解脫,我最後一手,志在必出,勢屬必行,論之者固是分條細說,當致用時,因無猶豫之充份時間,善用者,雖集合三手而為一手,但必至敏捷銳利之境,方可實施於人,否則徒自招敗而已。


十七、十字拳


翻身墊步力劈而下,頗像十字形也,前手劈開來勢,後手迎頭劈下,前後呼應,連削帶打之著,分兩拳為平直線,及以前手微向下為合者,兩者俱由前往後施用之,其先臂之手,為砍去人之來手,再返歸後方,後臂之手繼前手而劈向彼人之頭上,其勢輪流而含有翻車之性質。剛猛處亦若泰山壓頂之法,為純剛之力,用時必以登山式相輔並行。彼方自後擊進,我欲待轉身迎之,則恐緩滯誤事,於是乃就勢往後用招之即打之法破之,亦是萬不得已救急之法,若正面攻來時。甚步用之也。


十八、低牽拳


此法之施,所以專破低腿.分三種。由前轉後,用吞塌步,化上手為低手,隨步倒轉,以劈殺對方攻來之腳。二為脫出被封之手而進馬,手自下逆抽而上,此與頂臍拳之組成相反,唯出拳相同。前者目標為臍部,後者以下陰為攻擊點。三為爭取距離之接近而躍進,使其方式便和攻打。當躍進中而用低牽拳,其勢至為敏銳,勁道亦可增高若干,招架之法,與破頂臍者略同,以手破腳,固屬笨拙之法,但因勢利用,非此不破,固當作別論,不但不見其笨拙,且為最巧妙之美法。


十九、截拳


此拳並非用正面襲擊之法,實以橫面截擊來手而已。步則用跨虎步,取其輕巧易變,此又非為攻進敵人之拳法,乃專破彼方來手。如彼急以一手攻我中部,我先用一手執其腕部,再以另一手.橫截其肘部,彼若非沉肘消我截拳,則其臂非斷不可。但當沉肘時,又恐為我漏手攻之,因此截拳乃於近攻貼靠之時,發生莫大之作用。若欲因處勢危殆,而求遠擊,則我既跨起之腳,又隨時可乘勢一腳送行,吾人處此,必於沉肘之瞬間,同時以另一拳攻彼面門,以分其勢,是為最有效之法門。


二十、掛統拳


如遇敵以上路襲擊,而用迎頭劈下之勢,我則應以此拳。此拳多以登山式出之,偶有七星步,當彼以拳自我頭上劈落時,我先用一手,曲肘橫架於前額之上,是為掛手,再出另一拳,以還擊對方,即統拳矣。掛手與統拳以同時使出相結合.此亦招之即打之法,若分先後,即等於無用,亦假敵以變易他法之機會。此拳之架手若下變直劈拳,更加威力,敵若只防統拳,而不及計其下一式者,多受其害也。


二十一、合攬拳


此拳多屬長手攻勢,短手為守勢,其式之左右抽身換形轉勢,實為兇著。蓋凌空而起,舉鋒指向太陽穴,慎勿輕易試用,以傷上天好生之德。此法乃是以既定式之長手,先斜斜撇去來手,對方則由長化短而布式,其實當其未變短之時,即向彼方太陽穴抽,抽盡而曲,即成短手,如單鞭手之形狀。其勢兇猛迅捷,而傾臺力為之,實非尋常剛手可比。若不得攘解之道.而盲目招之,則大誤大謬。若以手招去其第一合攬拳,其連續性之第二拳,必由合身躍起而變成。此在空中變成之勢,其勁道之強,殆非第一拳之容易招迎。故其第一拳,實不必招之。第一拳不招,則第二招便無法使出。因此,當其第一拳來時,即須謀求躲避之法,如


用跨步、橫步、撤步、挑掌等,便可使其失去連環攻進之機會矣。


二十二、攔拳


此法高攔低攔,因勢利導,無不揮灑自如。其以坐盤勢而向F攔者,若對方以拳或腿攻我下三路者,我可用之作攔。但我若變攔作上抽,則受之者固為極苊險之動作矣。


二十三、單鞭拳


其勢由直而曲,雖與合攬略同,唯扎穩之處,比。凡用單鞭者,多由漏手而轉成,且必用跨虎步短,曲肘橫拳,專向彼方太陽穴撞擊正面招迎。其下手亦多為圈拳與挫拳長作短之法,因其所欲擊之位置至少但其勢至猛,切勿冒險求幸。勢急而勁雄,非合攬拳可手由長而變殊難與之作前者由短變長,後者則以我側首或低頭避之不難,


二十四、攬馬拳


此著專向敵之下三路,抽其馬而倒之。但須以另一手掩護上部,以保上襲之虞。拳術中以腿勾僕對方者固比比皆是,但用手橫掃對方前鋒馬,舍此之外,實為鮮見。其手之先一著,必與上攻手無疑,所以先上攻者,是先引開彼方之防備,然後順勢滑下,以殺彼前鋒馬。但當殺下時,上路必感空虛異常,因此而有攬馬護嚷之著,即是在未攬馬前,已有掩護上路之準備。破此拳_必以提腿躲之,而反用手疾擊其上路,此為打上取下.攻其所必救之毒著也。


=十五、蓋馬拳


與十字拳有正反之別。亦有殊途同歸之妙,十字拳乃手步不同,此拳則平步俱臺,其勢又頗類翻車,而無翻車之重複,似泰山壓頂,而又未全用,是乃集二者之簡法,取其簡而易用。施用時。必順步三拳,圈劈挑殺,無所不用其極,是為連續性,破之者若只來招其一手,則正為彼求之不得之著,其勢必連續擊出而難防。因此,除不予招架而謀他法外,實應注意其下一著,以至無數著繼至之時,所於我之打擊也,若果能如此防之,則此拳又何能予我為毒哉。


二十六、低掃拳


亦如穿拳一樣.須與蹬僕相連,其致用之道則頗廣。對方以高撩腿法,自我下路踢來,我即改低勢之吞塌步掃之,與低牽拳有異曲同工之妙。若對方用橫拳向我腹部擊來,而我手已出,在常理則有回師莫及之虞,而我順勢掃回,利用肘部之碰擊,便可消除來手。


二十七、雙撞拳


分兩法,一者以臂壓來手,然後分上下同時而出,其二者對封雙撞,平線同出。形式雖異,其法如一。雙撞拳去簡而兇,求以致用者亦易,若求用撞出之拳,而變為他法,則非致力玩練不可。其法當出兩拳時,須上下相對為合,對方手來時,我先用肘部壓去來手,始能?用雙撞之法。破解之法,約有兩途,其一向左右斜步卸去來勢;其二則分上下手分別迎之。解此剛中之剮法,為採取前法為安全有效。


二十八、翻車拳


兩拳連貫上下,連綿不絕,是有翻車之稱。此拳乃是致遠而叉快速之法,故有螳螂不可無翻車之譽。此法為一種手法中,化出若干法則之謂,非簡單之一拳也。


=十九、轆轤拳


單者轆轤,雙者成車輪狀,則為翻車。故翻車是以雙手合用,轆轤拳則只用一拳而已。然論其翻上滾下之勢。翻車雖速,不可無轆轤也。翻車速而螳螂密,翻車遠而螳螂近,其實翻車無處躲,螳螂無處招,翻車、轆轤與螳螂拳相輔為用。並非同出一源之手法。轆轤是憑單手之敏銳,以作攻堅之用,轆轤有進式之打法,亦有撤式轆轤。進者多用後偷步,轉成七星步者;撤者則用前偷步而變成七星步者,進退皆須採取極低之步。借拳護上中下路,上中路既有嚴密防守,使對方無隙可乘,則下路雖稍形空虛,亦當奠如我何也。若欲用翻車與轆轤之拳法,必先練成剛硬無比之拳與臂,才能臻於妙境,否則徒自犧牲而已。手由下逆抽而上,手隨步之進退而揮動不息,與敵之對面,成一半弧形狀,不使稍有空隙,使其無偷進之機也,若如是,則轆轤之功用全達。至於破開敵方門戶後,用何種手法敗之,則須看當前環境情形而定,惟轆轤之後用黑虎偷心,或統拳等,為勢至順也。


掌法


拳與掌當相輔、為用,拳則勢猛,掌則柔活而快,各有其功能。惟掌之力道,不及拳之雄偉。但能致力於用掌之道者,未嘗不能發揮掌之勁力。掌勁發自腕,是以腕部柔活乃是發勁之本。掌形由尾指起,至無名指,食指,俱作微曲之形,拇指曲而緊貼於掌,四指以食指為主,餘三指向之併攏.指尖由食指而中指,向下微彎,而成掌。各指之所以微曲之故,為對方絕無擒捉我之可能也。


歌日:自鶴展翅五形掌,翻天披地撩陰掌,


圈拳崩拳撲面掌,青龍擺尾翻背掌,


樓手跟步迎風掌,採手進步穿雲掌,


轉身撤步捌蹬掌,掛手進步陰陽掌。


插掌本是平常之掌法,掌自腰部直插而出,但使臂直,而使指尖向上直豎者,非下過苦功即不易有成。指先求能向上直指後,更須注意掌鋒之能向外作殺出之狀,即是彼我對立時,我掌成直劈彼面部或胸部,如之刀形狀。插掌就其外表觀之為簡單,一掌直插而已,但須知另有妙用,存乎其間。當我掌來抵達目的地時,即利用掌傍向來手作撥開之勢,使來手未及我體,即被撥去,我復乘此空隙,而插掌打出也。


一、齊掌


橫撇而出,與插掌相較,是前者向上之直插,後者向上之橫殺,其難處亦端視腕部之靈活與否而後定其佳劣,若對此有認識與曾做工夫者,皆能使掌鋒齊正如切藕之狀,否則便有傾斜之劣質。此掌多以微向下撇,因是每以對方腰脅間做攻擊目標,每個人腰脅位置,俱難御強力之襲擊.若以掌切入,頓易致對方於甚難受之痛楚。且此掌刁趲敏捷處.固非拳可及,且掌鋒遼闊,雖施於目標甚小之處,尤不易使其落空,因以對技擊有經驗者,舍拳用掌原因一也。惟掌拳含力道微有不回之處,若能使掌柔活而蓄勁以發者,此為上乘,但糊亂一掌擊去,是無的發矢之劣著,雖能使掌抵達目的,惟予彼以無害為多餘也。


二、反掌


掌背向下,迎頭蓋下者是,反掌必以自上擊落為規範。因其掌既反用背作攻擊者,必以上而下,除此外實難作他種用途。彼手自我中路擊來,我先以一手壓迫之,再以另一手以掌背自上擊落對方之頭部,與翻天印式為相反式,去勢比翻天印為速,但發勁使力,則翻天印似較反掌為強。翻天印乃一種集多式而成一種法則,反掌之法,比翻天印為簡易。苟能互為變通,則更收相得益彰之妙,然事在人為,其於此中求之可也。


三、漏掌


自上滑下,或穿接而下者提。凡用漏掌之先,必先以滾掌作前導,漏掌不過補其不足。或彼招而漏,若出手之第一著,則斷非漏掌可知,縱使並非先一著為滾掌,亦可用漏掌,譬如,我先用拳擊彼,彼或招或反幹我封纏,我必求脫去之機會,既脫過,亦必反予彼以創擊,此為一定之理,因此我既脫出彼手,則施用漏掌為最理想之機會。凡用漏掌,皆須有另一手為之前導方可,否則便無手可漏無掌可出臭。至於掌之形式,則為側掌橫撥是也,此掌之妙處,純在一漏字,若不能悟透此中玄理,則此一漏字為辜負矣。


四、挑掌


雙掌並用,乃挑去彼方擊我上部之手者是。挑掌為純柔手。且必於跨虎步或七星步配臺為用,利其虛步易於變動。挑掌須左右手互為穿挑,使對方難於捉摸,同時亦收互為長短之妙,亦可換步換手,作連續性避剛劇之攻擊法。其最主要之任務,為對方以手來抓我之頭髮,若蓄短髮則防範彼方迎頭擊下之掌或拳,我皆可以用挑掌法,當中穿挑之。挑固求將來手挑去而已,但若能連挑帶穿,則勝一等矣。我若分左右掌穿入對方臂部,則立向左右分之,可使來手受制而有斷臂之危。若彼縮手避去,再以別手來攻,我亦可撤步換手重?故投,是以挑掌乃連綿不絕之一種佳妙掌法。


五、滾掌


如同白鶴亮翅或以背後取寶者是也,亦可雙掌同出,一為招迎一為反擊。滾掌與漏掌實為一連環性之作用,先滾掌而漏掌為一定成法,用滾漏多用中式步法或玉環步,是取其進退之容易與迅速。我滾掌自外攻入,彼必用手來拒,我不待來手貼j丘即先化為漏手轉移方向,向另方面攻入.此滾彼漏,彼漏此滾,直至攻破敵陣,或為敵破解,或反於我以反擊時,並不中歇。至滾漏法之組成,是經過一弧形狀,以纏繞敵上中路者,練時先由大圈子、大弧形為人手,純熟至瞭解整個方式之運用時,務以逐漸縮小圈子為妙,若能縮小常人不以為圈子視者更佳,所謂功進化境,不為一般庸俗所能睹之以目也。滾漏之法尤宜於對付緊守中


路.僅求自固之敵人,我?以滾漏,從其動作左右之旋繞.任彼如何堅守亦易為我所動搖其信心。然滾漏之為用雖廣泛可取,而必先俱備肩松腰活與步法進退中能配臺其時間,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否則徒具其形,而自招惡果也。


六、撒掌


以一手拍去來手,以另一手順其勢撇出是也。磨盤掌為繁複之手,斯撇掌則較單純,惟有陰撇與陽撇之別。陰陽撇法.俱以頭部為攻擊之目標.用法簡單迅捷。如身軀短小者,可坐馬避之,倘尤高大於施用者,則宜向來手作力拒,尤須注意其變化,否則便時有連續之攻勢反使踏入被動之陷阱。


七、迎面掌


腦,使心腦即明,可迅速指揮四肢之運用,因此視覺不僅關係於應敵之一切,且為先決掩影之手,追為遮蓋彼方視覺而設之手法無疑。迎面掌是集合兩掌為用,既輕以掌心作鋒,迎面打出者是。搏擊之道,除俱備身手腿步之靈敏銳利外,對於視覺亦頗為重要。對於付出生命代價之搏擊競鬥毫無猶豫之時間與審視上之空間,是以視覺所及.即通於心便,復分長短與攻守於一法之中。掌之面積大於拳倍,其必提步,然後用迎面掌,實寓雙重意義於其問。既集雙手,於上三路尤能照顧,下三路頗有空虛之感,為彌補其缺起見,乃先提腿以減小對方攻擊之目標,俟機將提起之腳反襲對方之下三路。其法先用一掌,曲肘橫擱於頂上.與此手之同時由正面出另一掌直奔對方之面部,設使一擊而中固佳,但對方急求招迎,我亦可利用既提之腿,此連環先後之法,必因勢利導,循空突入,使彼無法解讓為能著。練之者固無悻致成功之易.能向此中尋求與研究、練習、試驗、循序以來,必有成功之日也。


八、連環措掌


屬迎擊之類,乃託彼方臂肘者是。措掌中有順措掌,倒措掌之別,集順倒二法,便成連環。惟不論順倒與連環皆是合兩掌為用,措掌之重要,壘在一措字。分筋、措骨、打穴、擊脈,皆是拳中之毒著,順措掌專破挫拳,倒措掌乃為崩拳剋星。對方以崩拳自我頭上打下,我俟來手已到時,即先用一手自其肘部託之,首往後微仰,於是來勢雖兇猛,亦為一託一仰之瞬息而消除,此為措掌法之前半著。我為竟全功,必再用另~手自上拍其腕間,以資配合前半段之託法,由此則其腕肘之間,便受我反拗之力所擊襲,而難子抵受,發力雖非雄勁但受擊者卻如萬鈞之勢。至此乃成措掌之半程,亦系措入之法。一至措出之法,則是彼方拼卻失去一手之危機,或既尋求得消解之法,而甩挫拳,自我額下抽上,此時既已短兵相接,在勢固不許我更有所猶豫,於是我亦施展出連環措掌之法,亦為先用一手托住來手之肘部,另一手則力握其拳,落馬成玉環勢,以造成全身之壓力,順勢向前反屈來手,使彼屈於我勢,即全身傾撲,至此則我連環措掌之法,已?用無遺矣。


丸、切腰掌


即腰斬是也,但須輔以腿,方可致用。切腰掌又分為玉環腰斬與引針腰斬之類,其切腰之掌固同,但運用上則殊異。前者是用玉環步,以緊扣對方之前馬,一手橫架頭上,以迎拒來手,然後突前用一掌橫切彼腰部。後者則是以七星步為用,並且先用另一半,將來手封閉使之歸後,始出掌橫撇彼腰部,同時更借七星步之勾入彼前鋒馬而傾僕之。切腰掌不但要用活勁柔勁,且要將腰部以順勢活用之,否則便蹈失敗之源矣。


十、磨盤掌


是採取如旋轉之象.即是集三掌為一組,或內外各三掌,合為六掌,分長短先後伸出,此去彼返,彼過此出,連綿不絕如石磨之旋轉不絕者是也。


十一、雙推掌


亦兩掌合用者,一為挑開來手,另一則乘進馬之勢,用雙掌合擊上中之部。雙推掌與雙比掌雖同為雙掌,但其法各殊,其法為我以右步在前,右手伸出而行,我面對之敵人,突將我手捉住,我不但不退步求脫,且順勢進而逼之。逼之之法先用左掌,沿右臂下穿出,使纏提我之手破解,其手既脫解,我即迅速進馬玉環步,再以右掌自彼腹部,配合左掌平撐面部,兩掌齊出,使彼有顧上失下之虞,而我雙推掌法,可極盡其能事而暢行矣。


十二、連環三掌


以橫掌由右左右,或左右左合三紀動作而成一者是。其法我以右腳及右手在前者,則是原前騎馬式撐前,而先以右掌平撐而出,再原步倒退,收右掌,而以左掌替之,再復撐前,用右掌撐去,是謂連環三掌。斯三掌者,既符實用,而又雄渾敏捷,兼而有之,實不可多得之法門也。


十三、雙屯掌


兩掌由玉環步之推進,直向中心屯出是也。凡用雙屯掌者,必配玉環步,是取其集中全力,向前衝擊之勢。其法為對方以雙拳自中路衝擊而米,我先以雙手分左右順其勢略作撤退而施去之,使來勢消失其銳氣與其勁,於是我緊乘此微妙之空間,復向前撐去,同時我雙手化掌,反向其胸部插去,此為雙屯掌先封后打之真義,並非如一般想像中之險著。


十四、單屯掌


此乃似柔而實剮之掌法,因其致用與勢態頗相近於黑虎偷心一法。用時且多以騎馬式出之,此足證明是剛手無疑,致用之道.有用原手將來手先挑去,然後順勢屯入,又以另手先封去始撐入屯之者,總之並非冒險之手法。且有撐前之勢,以增強發勁,殊不可侮之,柔手剛打,幸毋以一挑一屯之微而見棄也。


十五、大小翻天印手


翻天印亦如磨盤手一般,集多手以為一組手法者。且有大與小之分,大者雄勁勢猛,小者則快速易用。實則各有千秋,只要詳察箇中三昧,體察當前需要,便可運用其奧妙。大翻天印,是以最終之一掌,橫攔於頭上,成騎馬式者便是。小者則將終手橫收於下者是,並且多以登山式為用.運甩上實殊途同歸也。


肘法


肘之為用,與指法相反。指者,極盡其長之能事;肘者,則為短打之妙著。本門繫有八肘之法,其法不離五形。螳螂八短之中,以肘法為主。


歌目:八肘有何用,方法在五形。


陰陽分上下,虛實須辨清。


連環式難擋,開花拳更兇。


六勁融通後,變化真無窮。


一、疊肘


疊肘是專壓對方之肘部,亦即八打中之破骨千斤法。彼手為我所封,我再甩疊肘,自上疊下壓逼,若不善解救,則有斷臂之虞。破之則以沉肘卸去為佳法也。


二、沉肘


沉肘之法,為拳出盡,為封來手,沉肘曲臂,以小臂封也,是為貼靠妙著。


三、拐肘


是兩相貼近之時,以之作短打者。譬喻粘肘被彼方橫肘沉下,直壓吾手,此時兩身接近,勝敗在此一舉,吾須犯險以貼靠之法迫之,將託上之肘橫撞。此法雖險,善用者反能化險為夷。


四、粘肘


粘肘則順形.拳法中能利用形勢者,謂神著。其肘直,吾以曲制之;其勢正,吾以側攻之。因形度勢,判別虛實,乘機取利,則成敗之局立判。粘肘可抽上託其臂,或漏手打其脅。


五、撞肘


曲肘時,撞其頷下,無不曲盡其妙。


六、雙提肘


前後被貼之最佳防禦也。續變崩拳,彼方無躲處。


七、盤時


盤肘須連及臀法、步法,才顯其摔丟之妙。


八、頂肘


此時以順步迎頭而進之法。頂而打之,力猛無匹。蓋肋力之所以強者,用其縮短尺寸.而增其力遭,尤其用於防禦時,實犀利之良法也。


肩法


肩部不常用,習練之拳套中亦少見,必單獨專練之乃可。譬如被方之腕臂已為我所緊捉。彼必謀掙脫,但我亦以千載一時之機,決不可失,予是互相爭持,我可即閃身疾人,以肩部向其肘託去,如負重物之狀。既得手.其手必斷無疑。雖欲用疊肘、沉肘之法,亦難挽救。且肩部位高而力強,肘必失其效用。若欲避免此危,則必於未被擔破之先,即求解脫為妙,


指法


指功之發勁用力,不及拳掌,但其輕巧敏捷,與出手輒取對方面部重要位置,則又迨非拳掌之所及。


一、取眼


螳螂動手先取眼,取眼方式有探手而入,或刁手取之,但拼兩指之功力亦有限,若非久練與單獨致力於此者,亦難運用切當也。


二、鎖喉


喉為呼吸之所繫,其重要性實不亞於眼。鎖喉之法至多,返身鎖喉,封手鎖喉,翻身鎖喉等皆是。


三、抓面


面部位置寬廣,我不集中打其一部,即無重大之傷害。故出手敏捷,取位正確,則威脅之成份至高也。


鉤法


陽鉤,陰鉤,底鉤,上下鉤,外門外叉,陰陽雙鉤,塌步,梭步,外胯,陰陽雙鉤.鎖口拳.胳肘隨里門胯步,雙叫雙幫,外門底鉤,中門陰陽溝,雙叫擂拳,護眼疊拳,加力打右掌雙鉤使霹雷,左叫雙鉤脅肘,先行陽掌打,陰陽雙鉤,金龍臺口,趿掀肘外門雙鉤,仙人取發,上下二龍擒珠。


纏繞逼攻者,無過手採用閃、轉、騰、挪之遊擊戰略,實行其術可用“左右閃步”、“左右跨步”、¨崩拳閉門腳”等法。左右閃步可讓過其逼封之勢而?予還擊,左右跨步,步既跨開手乃隨跨隨予敵以重擊,此攻守同一之佳處。崩堂閉門腳法,崩拳乃迎頭打下之剛性攻擊_似真亦似偽。如視其偽則可碎顱;如認之為真.則崩拳甫落而腳隨起。若欲乘我起腳而逼入,則我早已撤至遙遠之距離,此是普通而易於致用之法,以之對付意圖貼身靠打者常奏意想不到之殊效也。


腳被提解救法


對敵標前求接近以出腿固難使敵受擊,彼衝前而我欲以腿擊之其勢更險,蓋其衝力正盛而我提腿踢之,萬一彼連腿帶人以盡其衝擊之能事,我豈非因一出腿而一敗塗地乎?故日出腳七分險!出腿被捉實非常有之事,功夫上乘者決以手破腳,因以手破腳.上部即無手對敵之手攻來,設使我出腿高至胸之上,則彼出手來迎,亦較合情理之事。出高腿乃冒萬險之著,千萬次搏擊中,實不宜嘗試一次,倘偶而為之,而為敵所擒捉,除乘被捉之俄』頃隨即全身自動倒下,先使減輕被敵推拉之力遭,復能借雙手抵地之勢而暫求一個臨時之重心。當倒地時即利用被捉之一腳以打擊捉我之手,希望在足力強於手力之定律中求得解脫,能一擊而脫固佳,倘仍未獲成功則須向左右作反身以避免對方拉推之勢。我已倒地彼即失去推前之作用只防拉後而已,彼此之間.由劣勢易當均衡,勝敗實未可知也。


虛手實打


刁手亦即十二字之首字“勾”是也。刁手者自練方式似為合五指以組成者,但其致用時則僅靠尾三指而已。勾字之後便有摟字,合勾摟則成採,復加拳或掌乃合成“勾摟採手”。若單獨以一勾字乃試探性之虛著,譬喻對方擊來一拳,我即用手勾之,對方若重視我此勾手必即謀脫去之道,若對方極力抽回之時我可故縱之使歸,但我隨即變勾手作拳或掌,循其回手空虛之際,迅即擊入,對方以為我虛手必為我所乘,無疑此是虛著實打倒證。惟當我勾得被手之時,彼以不動不變待我,我乃以另一手摟之,即得便可替代勾之之手,由勾出之手化掌或拳擊之乃成實打之勢,是即由虛變實,由實而打之有計劃攻擊也。


影手偽腳


未出腳前先施影手之著,倘對方不察而集中精神去招迎我手,我則利用此千載一時之時機去施展腿部之運用。惟對方雖明我為影手,亦予以招迎,且故露下部為似空虛之勢,待我起腳即予以重創,此亦有可能,且須切切慎防之險著。又有反之而行之道,即莫過於出假腳是也,蓋影手即假手之渭,出假手而起實腳,因是借上路掩護,而予彼下路以襲擊。出假腳正是反其道而行,當我與敵對方攻擊時,忽以腳明攻之,此為一般人認為最愚笨拙劣之腳,但我偏用之,如彼誤為此腳是實打,即予以招迎或


減力法


倘我之對手或敵人其本身力道在超出我者,或對懷有雄邁力道之敵人,必先避其實而就其虛。拳擊上瞬息萬變中雖有強力亦頗難得集中之機會,何況我待其奮力已發,新力未接之時始施以還擊,如是則我雖不及其半之力已使之難於招迎。雖日:凡有機會均是雙方平等為原則,如是凡具有大力者必有所恃。遇對手來必不求退避而以力破,如是我可自左右迥環擊之,使其疲於奔命,以耗損其力,苟能半減之,即與我伯仲間耳,至此使彼無所憑藉,其必敗無疑。古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項羽陳百萬之眾求與漢皇戰,漢皇用張良韓信之謀,雖蒙九十九戰俱敗之辱,惟最後一戰得勝乃使羽軍潰滅。用兵之道如是,拳擊之術何獨不然?抑亦以戰略勝戰術之道也。


避長法


一、手腳長是利於直攻.直攻則彼手腳可及吾體而吾手腳不可觸及之.此為彼唯一之長處,但我以橫破之,則其長處不但無法施展,具遇橫破反見其長足之優點為增加其被擊之範疇,此為利弊之互見也。


=、凡手足特長之人,其特點在乎縮短雙方之距離,其手足僅及之處,彼可出手伸足便可抵達吾軀,固不必運用步法契合,因此每每忽略步法之運用。我為應付此種特殊環境而加強步法之進退方式,則可與其分庭抗禮。


三、凡身手腳俱長者乃屆長人之類無疑,手腳懼長未必及常人之壯碩,我憑短而粗壯之手腳攔其中而擊之,使彼弱點畢呈。天下拳勇之士,毋以身材矮小而自怯,運用之道,本身固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但避人之長攻人之短亦無不合也。


硬拼法


彼我相持不下,而我又志在必勝,或非勝不可之境地,如此則硬拼之法為可行。其法亦日“置之死地然後求生”,或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亦先?苦肉計使敵得些甜頭,然後一舉擊潰之法。敵我相持既久,彼此間之力道技術俱嘹若指掌,我默察敵方之一拳一腳,如非向我要害擊來,我儘可以捱受其兩三著著,既有此準備正確之估計,我即待彼一拳或一腳向我擊來時,我避過要害之處,而以無關重要之位置去捱受之,但當我接受彼擊來時,即集中力量還擊其比較重要之目標務使一擊而中,中而應聲倒地,此為硬拼法之一。縱使我技術稍遜些許亦可在有心與無意之間搏取較大之戰果,但實際行動之時非具有莫大之勇氣與先犧牲之捧取精神不可,否則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卒至兩敗俱傷而已。例如彼一手自我胸膛擊來,或一腳自我膝脛掃來,自問能接受之否,若無確切把握.即無先自犧牲之呆笨。我即使受此一拳一腳亦遊刃有餘,則不妨乘彼來時即不顧一切而實施我預定計劃。此為作戰計劃之一,亦即刻苦練習或平日留心於此,方可於臨陣應用,否則徒供肉體與人痛擊,能不審慎從事哉。


衝擊法


衝擊之法愈兇猛愈佳,此是單指衝擊而言,入剛拳泰山壓頂、迎面直統等是。又有十打之法如挾泰山超北海打、衝圍打等是,他如進退翻車、轆轤拳、黑虎偷心等法亦頗有可取之處,有一與一之衝擊法,有被多人困在核心之衝擊法,入剛拳手法中若能先後縱錯,互相交換為用,為最高境界,否則易為敵人破解。十打之內並非完全以作衝擊者如八卦打、太極打等即是。八卦打則從四面八方以困攪敵人,太極打則彼退我進,彼左我右循勢進退,務以困至彼方自亂步驟。挾山超海打即是挾其重比泰山,超海者是超距縱跳之本能,挾重而自空下降,雖欲防亦難一御。衝圍打乃應用於彼眾我寡之局面,我卻突圍而出則舍此莫由,或聲東而擊西,或佯攻強者而實攻弱,在運用中穿插一切之法門,若自量力可迅速擊倒己認定最強之敵人,不妨以攻堅方式首先擊倒頑敢,使其下者心膽俱裂,是時我可借其餘威以臨之,若是則整個戰局已為我所控制。但其強者與我尚在伯仲之間,或尤勝於我,我欲攻堅固不可得,且被困愈久體力愈減退,雖欲勉力支持其可得乎?苟非謀求早出重圍,必為敵逐步縮窄圈子,而使我束手就縛。因此乃在初被圍之時.即認定其中之最弱者,猛力僕攻之或照口鼻擊之,務以流血為最佳,任何暴戾之人突見有人流血,其心情必受影響,我早巳計及衝出時間,目的既達,應立即奮其餘勇以解被困之危。衝擊法尚有翻車轆轤拳及黑虎偷心,其心法術法已前述多矣!


其他各式步法


八式為基本架式,最為要緊,除八式之外,尚有較為重要之架式若干,分釋於下:


一、吞塌步


此式與登山式全同。只是反面成式而已。乃是從前扣刁彼方步馬之一法。


二、玉環步


此式為下路推進之有效步法,前橫後靠,後踵離地。


三、跨虎式


此式與捕蟬手配合,則稱捕蟬式。雙腿距離以不過一尺為準,前足之膝,向後腿緊靠以掩護陰部。


四、撲腿式


此式難練,略如反登山式.前腿剷土,平直而幾乎貼近地面。後腿平直,膝以上部位亦須平.身體正直不傾,方為得法。


五、八步 ‘


吾門八步螳螂之所以得名者,即在此八種步法。定則為式,動則為步,此又不可分者也。


歌曰:八步練得精,躥跳與飛騰,


轉身如車輪,進退快如風。


1拔步


如敵一拳衝上來,我以爬山手,崩捶,閉門腳應之,踢腳之後,便以拔步竄而後跳,再揮出一閉擊手,以防其追來可也。


2躥步


如敵見我用閉門腳,必以截拳克我腳而拔步脫逃。我則用躥步,以白鶴展翅,五形掌追擊之。


3疊步


如敵兇猛衝出,我可急以疊步避離。敵如再進,則我再撤一步,推其手,以斧刃腳,或上用爬山手傷之可也。


4玉環步


如敵見我爬山手來,必迎我手,面向後脫逃,我則以玉環步,雙手推山之式丟而出之。


5挪步


如敵猛衝而來,我則閃轉騰挪,以挪步走外門,而用滾龍肘破之。


6吞塌步


如敵見我滾龍肘來,必用外梁破我,我乃乘機採手,以吞塌步,用蹬撲一式摔之。


7行步


如敵太強,我可以行步轉身而走,敵見我敗走,必然追趕,我可以背後取寶之法騰之。


8拖步


如敵見我背後取寶雖破,則必撤步脫逃,我可用拖步追之,以三拳取之可也。


9跨步


左右走動如登山之狀,乃為閃、轉、騰、挪法之一。


10蚊行步


一步跟一步徐徐而進。


11縱步


突然而出,飄然而返。


腿法、腳法、膝法、臂法、手法


腿法


用腿之精,利亦如手。亦可攻守迎拒,閃避伸縮。其發勁之道,亦如用拳之法,必須節節有勁,發自無形.而漸有不可思議之妙。


至如撒腿、掃腿之類,乃腿法中之剛者,雖能練至快捷無匹,亦必須經有形之物,硬碰攔撞之後,至應用之時方可以期一擊之效。


歌日十二腿何用,方法確實精。


遠時用腳進,近則使腿攻。


此法7解後,運用也無窮。


一、寸腿


用後腿以腳尖向人小腿上下五寸之脛骨踢去者是也。


二、軋腿


用後腿橫腳向上下五寸脛骨部位襲擊者,亦即俗稱之掃把腳是也。


三、揪腿


其形狀與掛腿毫無二樣,亦須與手臺作,始可致用。但為明揪.而非暗襲。


四、掛腿


掛腿法是偷勾式,而非著力揪去,其要著全待手之攻擊,此腿只作輔助而已。


五、蹬撲腿


此動作亦可作步法視之,但除低勢而能禦敵之上三路襲擊外,復可因勢利導,乘低坐之勢,直鏟彼方之前馬,故亦列為腿法之一。


六、連環腿


蹋左腿尚未收回著地,


七、雙飛腿


此是縱跳式之腿法,跟著起右腿。乃與敵距離太遠時,先估量其相去之遠近,然後突跳而前,施此快擊之腿也。


八、展腿


乘臥地之後,突跳而前,腿布成人字形,待敵人一入圈套,我即兩腿互移位置.成交叉形,以刨敵人倒地也。


九、蹬腿


掛腿,揪腿,皆是逆襲方式,此腿看似偷襲之狀,而暗以後腿入之,順人之勢,而擊倒之也。


十、十字腿


以後腿平心而出,但須合手並用,成十字形,以掩護我腿.且遮蔽彼之視線也。


十一、穿心腿


此腿之法,與十字腿實同,然十字腿用足尖.此腿用足底也。此腿多取人心窩,故命名穿心腿。


十二、掃?腿


此腿如撲腿之狀?.用腿貼地橫掃,貼地之攻擊之法。兩手並出,如破刀手之狀。此腿分前後掃又有單掃、雙掃、連環掃?之法,皆為三路


腳法


螳螂腿法十二,腳法凡八,然各門說法,亦各個不一.腿法,腳法,實當分別.而又多混以為一。究其內涵,實多混列腿與腳也。又如秘門一門,有腳法十二為:鴛鴦腳、搜襠腳、斧刃腳、脅腳、架樑腳、迎封腳、閉門腳、迎接腳、踏腳、過挫腳、扁樁腳。各人師承,實有不同。


今述腿法既畢,復將八腳列述於後。皆是吾門基本腳法。學者不可不知也。


歌日:兩手雙封搜襠腳,圈拳帶崩閉門腳.


採手l^手鴛鴦腳,迎手採手斧刃腳.


呆手壓肘扁?腳,左右採用掛麵腳,


前後轉身擺蓮腳.轉身二起旋風腳。


一、閉門腳


此腳法螳螂拳中最多用之。未出之先,先用崩拳。此腳略斜,而帶撇形,專向陰部襲擊,等閒切勿使用,否則害人生命,損德不小。


二、斧刃腳


此乃橫蹬人腿而用,腳形與軋腿相反.而亦向脛部蹬去。


三、掛麵腳


前蹋一腳,就地反身,再加一腳,或踢或蹬,皆同一理,尚可一連數次使出之。


四、扁撞腳


此乃敵人於背後擊來,以此腳法坐盤式扭身蹬之,或以採手壓敵之手而蹬之。


五、鴛鴦腳


以此腳一招一踢,故名。又有單雙之別,如-一腳連招帶打為單,雙腳先迎面踢,再轉身踢為雙。


六、搜襠腳


此腳專踢敵人胯襠,故名。如被兇猛來撲,我提手雙封,以此腳踢之,彼必撤步,我再一帶二起出之。


七、擺蓮腳


彼從後來襲,乃轉身以此腿援其來手,彼必昂身躲避,則我乘機可用劈砸。


八、旋風腳


此為上三路之腳法,如彼擊我中下路.我於無法迎拒之中,唯有全身抽起,既可躲其來勢,且可以此腿還擊其上部,實乃險中取勝之法。


膝法


膝之為初,本來去勢不遠,而用力為難。但有時卻非藉此些微之部分以為應用不可。譬如彼方以腿用撩陰一招襲來,我若低馬用手拒之,則勢將全身蹲下,易受敵上下攻擊,因此以腳破腳,方為正著。我即隨來腿,從側面提腿,如獨立之勢,而以膝部,向敵人來腿側面撞去,來腿被我一撞,失去準頭,我更乘其便,反而用腿法向敵撩去,正臺以腳破腳之法。


其外又如雙方扭成一團之時,雙手亦已互相糾纏。萬一對方顯露一線空隙,我可急用膝部作勢撞擊,其力道之猛,與擊著之重要,又非尋常可比矣。


臂法


練功有素者,多能使渾身筋肉開節松活。即能靈活其全身各部,則臂部亦在其列。譬如對方不論貼靠我馬,或以摔角法緊來貼我,逼我,皆不外乎緊靠我臂部,然後致力而已。我遇此.則可將臂部緊縮,以避其鋒銳,待其力發將盡之時,反將臂部盡力彈出,使彼不及防備而僕也。


他如突然有人自身後以雙手將我腰部緊抱,直欲抱離地面,使我無法抗拒。我猝遭此變,切勿力拒,蓋單憑力以抗其力,則我必吃虧!我可首先將全身發軟,使彼抱持圍難,再將臂部向前儘量收縮,當我收縮之時,彼不得不跟住逼人。於是我乘其全力盡傾之時,身體往前作下傾之狀,而使臂部向敵猛撞,用力強而勁道遠,敵如遇此,必不能穩站而傾僕。


手法


螳螂手法甚多,而本門將以七手為尚。七手者,爬山手、閉擊手、破刀手、採三手、勾摟手、疊連手、鷹雀手是也。


然本節所進,舉凡螳螂拳中重要手法,並皆及之,固不以七手為限。


歌曰:此手隨機變,閃轉在其內,


解開其中意,手足如連環,


此法陪通後,運用也不難。


螳螂拳之應敵戰術


心術論


心戰亦戰略之一也,心靜則氣不浮,是必可從容應敵,則縱橫如意,所往莫御。武經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試觀漢高祖以百戰百敗之師,垓下一戰而定天下,使心高氣浮如項羽者亦功敗垂成,可為一例也。估敵太高足使我為之氣喪,銳氣一減,雖有高妙技術亦難於施用,視敵過低則易招輕敵致敗之弊。然則高既不可,低亦非佳,究以何者為合宜?日:先置諸難勝,以求不敗之心庶乎近矣。戰端一啟心無旁騖,亦可奏專心致意克敵致果之功.知彼之長,使無機可逞,察彼之短用我所長,何愁強敵當前?


夫戰者極盡全身上下四肢各部之所能,配以巧妙之法門,長短兼施剛柔互用。長則無遠不至,短則肩肘膝臂淋漓盡致,剛似泰山壓頂,柔若曲水浸紗,開、閉、閃、轉、騰、挪.各盡其妙。進則翻車轆轤,迎面直統使無堅不摧;退亦步步有法,飄忽有若猴隼,毋使敵有可乘之機,則我心術兩戰之功為不虛矣。


翻車轆轤捶法


翻車速,而螳螂密.翻車遠,而螳螂近。螳螂翻車其運用有聯繫之必要,翻車之重要法門,為破四面包圍無法突出之時,依翻車手法衝出,加於螳螂手互相併用,則奏功於頃刻。翻車之法,先以兩手握拳,分左右由上劈下,下而反上,即上叉削下,纏繞不輟,不理彼知何,總向目標猛進.直至深入為止。此手法光觀察我能否支持長久之氣力,並不能賴之以擊敵人,僅可利用突入。然後施用泰山壓頂,迎面直統,黑虎愉心等手法,如仍無效,則須當機立斷,改用柔手,左右閃步以察敵人所以能制我之法後再擊。如彼當我略退而進迫,不予我喘息之機會,當此之時我實處於被動之地位,隨時有被擊倒之可能,則處境險矣!


搏擊之道,不外爭取時間與主動為決勝之條件,主動即易為被動,時間若被敵所佔先,則我不敗者鮮矣。是故生死存亡之處境,必以先下手為強,立變翻車之手為轆轤拳,左右無定,或以左進右退,或右入左出,須要偏身低馬,以一手過頭圈去.手與步共同一致,務達目的為止。如彼改變方向,則我亦用左右跨步之法而側擊之。


翻車速而螳螂密。翻車遠而螳螂近,有翻車不能無轆轤。有轆轤亦不能無翻車。合兩手為輪成車,單一手為轆轤,翻車者兩手分先後,攻前護後,雖四面八方亦無隙予敵。進時用標步衝前,退時施步法徐遇,務宜手步不停為止,轆轤拳可左右交替為用,其費力只及翻車之半而已,其範圍亦僅及翻車之半,但進退之銳利殆非翻車可及,若能互相為用,復加入螳螂剛柔之法,短打粘孥跌連之法將無堅不摧矣。


四面八方打


所謂萬人敵之拳法,即四方八面拳是也。拳法即翻車螳螂手法,而加以蹦跳倒順之步,橫衝豎撞之勢,左捆右纏之法,面南而打北,指東而擊西,忽起忽落,行無即有奇妙莫測,然非一朝一夕所能促就者。


太極打


用螳螂手法四面旋繞,上下環轉,返身抽步,而疊如捶山,使敵人手無路,而觸處受傷,所謂渾然一太極是也。


八卦打


合八卦之方位,不論從何方起,首須輪迴至最終之位為止,總之一入敵場,便如十面埋伏,點滴不漏,隨機變換,循八卦之位置,互相更調是也。


挾山超海打


打而即走,拳起步隨,舍此取彼,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挾山者,言其重而有力,超海者,言其輕舉而遠也。


逐步為營打


步步是打,節節有拳,安定門戶,隨進隨打,與超海打殊異,然須迅速,而過四面八方滿場是打,始為神奇。


衝圍打


單身獨立,被多人團團圍住,雖有太極打使不近身,然手腳不停,能支持幾時7欲用超海之勢,亦恐圍纏太緊.有礙躥跳,既便逐步為營之法,而乾重萬疊亦非頃刻所能驟出,則便有衝圍打焉。衝圍者,欲從東出,則先西擊,欲從左出,則先右打,乘其不備而突然衝出之,彼一起手打來,我便有隙可衝,虛從實打,虛從實衝,亦挾山超海,逐步為營等法在內,只是相形度勢,速出圍困,方不致被陷重圍。


環攻打


彼眾我寡,將被圍在裡面,我從外邊循環攻打,進退綽綽,縱橫如意,須要連環會合,如長編束髮,越纏越緊,如密網捕魚,行走行收。


順返打


順步反手,上步進拳,進則勇往,切勿猶豫,退則急流,勿為所貼,致為彼纏。


迴風打


欲退而先轉,既退而復回,故有大回風,小回風,單迴風,雙迴風之別。大回風者,舍此取彼,忽用超海之勢,躍入本位。小回風者,欲東向而西轉,欲先攻左而起右手。單迴風則或順或倒,只一回而即前走.雙迴風者,一倒一順,一左一右逐回逐走,即走即回,連環相擊而已。練此打法,須先用太極打法.劈開門戶,安全八卦方位,將超海為營等打法.變換穿插,相機出手,雖千重萬疊,我有四方八面之拳,則何懼也。


八打


一打眉頭雙睛 二打唇上人中


三打穿聰耳門 四打背後骨縫


五打脅內肺腑 六打撩陰高骨


七打鶴膝虎頭 八打破骨千金


每部位皆屬次要,雖不致命,亦必重傷,如遇強手,非此不足以致勝,然不可輕予施用,以傷好生之德,慎之慎之。


八不打


一不打太陽為首 二不打正中鎖喉


三不打中心兩壁 四不打兩肋太極


五不打海底撩陰六不打兩腎對心


七不打尾聞風府八不打兩耳扇風


皆致命之處,非性命相搏重,亦只招之而已。幸毋施用,若彼不念人命之為


八剛


一剛泰山壓頂 二剛迎面直統


三剛順步雙掌 四剛疊肘硬拱


五剛貼門靠壁 六剛硬崩伏底


七剛左右雙棍 八剛摔捋兩分


剛能勝柔,如剛刀斷肉,筋骨齊開,如石柱擂粉,渣滓盡化,一往莫御,直前不退。或日吾剛,而彼亦剛,能勝手’不知患吾非剛,剛則未有不勝者。故泰山壓頂,迎面直統手法可用也。


一、柔見剛而回手:吾已出手而還截太猛,則回身以避其鋒,後手以挫其銳,俟隙而進,乃虛實閃轉之法。


二、柔入手而偷手彼手才出,吾已搶先溜進,使不及防,即一八手便偷然須迅速方能奏效。


三、柔截手而滾手:彼欲截我手,我即隨彼手滾入,使所截落空,左右上下最宜用之。


四、柔滾手而漏手:滾似截而圈,漏似滾而離,實開、合、收、閉兼蓄。


五、柔直統而勾手:彼迎面而直衝,吾接手勾入,高則上勾,低則下勾,從外反正,度勢使用。


六、柔採手而入手:來手突進,我即隨手而入,或回手勾滾,或採而閃,或既採而疊,或中門正人,或裡外反入。


七、柔摟手而進手:摟者牽取之意,先勾後繼之以摟,使對方不易解脫後進手。


八、柔磕手而入手:磕者,從邊撥落.乘機搶進。


九、柔撲手而人手:彼手激進,左右連環,吾則向下撲之,但不急激,只輕接之而已。


十、柔挑手而人手:彼以挑手之方式攻我,我則向上挑之然後進手。


十一、柔開手而疊手:吾手已出,被則開手以拒,吾更以疊手反之。


十二、柔粘手而破手:彼粘我手,或施擒拿之法,吾則借勢反掌,因其擒拿反擒之。


柔能克剛,小可制大,是法之得也,彼鼠與象,大小懸殊,然鼠能由象鼻入,而食其腦,象力雖大,無從施用,一遇鼠穴輒魂魄俱落,悚懼莫措。故育象者,恆掘四地穴狀如鼠穴者同.令象踏之,永不敢動,此即以小制大之驗也。彼瑪瑙堅而滑者,馬尾細而且柔極,然欲割瑪瑙非馬尾弓不可,由此可悟柔能克剛之理矣。


手法歌


手接手,來往走.


後手跟前手,


跟上前手心無憂。


搏擊須採取主動,攻擊者雙手如車輪進退如車軸,後手跟前手輪流不息進退之間,勾、摟、採、掛等螳螂手法.身形似閃、轉、騰、挪來避退之,如主動被彼方先採取,我以其法奪彼之主動,此手法歌針對此症,雖我不勝敵,我也有不敗之把握矣!


螳螂基本手法


螳螂手法先五手,由五手各再化五手,而成二十五手,再由二十五手中各化五手總數為一百二十五手。


第一粘手


是用重複採手方式,自中門搶攻,銳利而敏捷,變化莫測,粘之至盡乃化出各種拳掌之法。


第二掛手


合兩手之勢或右先,左後,或左先,右後,自外劈開門戶,搶攻於內,外內反覆,左右俱進.專自上中路採取攻擊,誰屬柔手,但非剛者可抗也。


第三黑虎偷心


有兩種之分,其,一是由採手入而偷心者,其二則由劈手而偷心者,偷心雖同,但出手略別,此手有柔有剛,有進有退,有腿有步.攻守左右等,誠不可多得之手法。


第四磨盤三手


掛手是用橫掌斜拍,此磨盤手乃陰掌斜撇,驟視之頗有相同之嫌.若輔以跨步為用則更有不可思議之功用!


第五翻車轆轤拳


是以硬破硬之純剛手,或被人重重疊疊包圍中,誠求突圍之妙著也。惟手不剛強者不但不能將來手劈開,反而為來手所攻人,雙手握拳由前劈返,連續不斷,此去彼返.此上彼落,務將來手劈去為止.如車輪不停止轉動。單手為轆轤,自上殺落,由下抽上旋繞不息,乃轆轤拳也。翻車與轆轤皆寓守於攻之純剛手法,苟能善於運用則無堅不摧,無敵不破。


螳螂手(秘門螳螂歌訣)


見剛而回手,貼壁而雙棍。見截而愉手,偷手而急入肘。入肘而崩拳,崩拳而還步直統。遇直統而即磕。遇磕而即滾,遇滾而即雙勾。遇雙勾而即入手,見入手而崩砸。遇崩砸而即閃,遇閃而即護眠。遇護眠而底漏,遇底漏而用圈拳,遇圈拳而用通臂。遇通臂而用採手,遇採手而用黏拿。遇黏拿而用摟手,遇摟手而用滾手。遇滾手而用掛手,遇掛手而用刁手,遇刁手而用斛手過腦。打下而取上,取上而即捎下。打右必防左,打左必防右。十八路之中,招之即打,打之即招,連招帶打,連打帶招。上中下前後左右,皆有不招不架之手法,非內空巧打不可。學者須深究其理,精微奧妙,此乃手法之神著也,


一、刁手


只一刁字是虛手,若復加手法使成實手.故十二字訣,刁進二字實相連並用,我刁是試探性質,彼若即求脫出,則亦縱之,彼若露破綻,我即乘機進擊。


二、摟手


刁則從內向外,摟手乃由外反內,與刁式相反之法,但亦可並用。


三、採手


從外為勾.向裡為摟,勾者為虛,摟者為實,連環不絕稱為採,復加一拳則勾摟採手之法成。勾手與刁手之用法實同,即是自內向外,而僅用三指刁去,為輕便之虛手。故敵手捕來,我遠遠輕刁之,彼不求急進則已,若彼猛力抽回,彼刁之手則我可乘勢進前。在刁為掌或拳打之或縱之便去,以謀他處之發展,或俟其脫手欲退之時,而出腳送行之.此一腳為使人所意料不及掛入,是亦牢固不可解之實著,亦為一般封手。統拳或封手,屯掌與插掌等法,彼來手我先用勾習去之,再用摟手緊扣之,再將習手收而復出,或掌或拳,總是一手。於是我臺勾摟之法,而加一手,即成採手。或謂採三手是也。


四、偷手


偷手並以兩掌合而為用,與滾漏所別者,是由上而下,將來手壓消,然後用第三掌,向敵頂撞橫撇與採手之三手合一毫無=致。


五、挑手


此由下逆上之手日挑,拳挑,掌挑均有。以拳挑則屬剛手,掌挑為柔手。拳挑則敵我離開,彼此均有再擊機會。掌挑是以雙掌同時挑上,達到手與手相接之際,即左右分開如剪狀,致使敵手為我所扣,則吾可將來手輾斷也。


六、滾漏手


滾手雙掌由內而外,互相更換如弧形,頗肖白鶴掠翅.滾滾不絕,若獅子滾球,柔法中之迅利者也。用之者須有松腰活始為功,漏手者雙掌與滾手逆行,亦互相交替,與滾手為子母法,相互為用,始奏全功。是有滾漏手之稱,滾之即漏,漏即滾,相生相應。若求兩全於攻守,曷若以中式步為善,滾與漏俱為用掌,滾如長江之水,滔滔蕩蕩。又有綿互不絕之勢,?則無孔不入,有如水銀瀉地一般。有滾亦有漏者,為不可分離之成法。滾漏皆是破手,即是以之破開彼方門戶,然後更以他手直搗其心臟。滾則是由內而外之法,彼手自中心突人,我由兩掌互為長短而撇去之。彼心謀求招迎之法,於是不俟其既戚招迎,即轉以漏手,自外而返或上或下,俱以當前環境所需作依歸,切不可自限於狹隘之成法,而運用時生障礙。或我面臨之敵人,施用滾漏手,或類似之手臨我,我當以作超距之遠離,使彼斷去連續之勢,而逼得變更原來之戰法,在此微妙斷續之空間,我乃有充分之時間去應付或反擊。滾漏手並不限定一滾一漏便算了事,倘彼方不解我此中運用方式,而遭我一擊便中之時,我可連續作反覆數次之滾漏滾漏為輕靈活潑,且為絕不冒險之法,於攻守之間,長短之手,進退之法俱集於此。搏擊之類即可敵先而我後用之,復可搶先用之,以亂彼陣。尤其以滾之後,墊之以膀手.為最適當的手法。膀手以滾膀,此二滾字,乃採波浪之此去彼續之義,宜以膀手之橫進,則勁更為盡善盡美。同是膀手或仰膀,則由滾漏變之機會略小.手法之為用,切勿勉強行之,否則自食惡果,仰亦所謂“順則所往莫御,逆則招致敗績”也。


七、纏絲手


亦擒拿法中之一著,有小纏絲,大纏絲,外纏絲,上步纏絲,斜步纏絲等之別,然而皆順勢?用,絕無不同之處。


八、封手


摟為單手,雙手齊者日封,封為進擊之前奏,彼手來,我即封之,順勢進擊。


九、穿梭手


兩手分別刁勾,封得來手之後,以後手取眼,迎敵剛_頓勢刁之,反以後手用反刁手直撞肺腑,此去彼來,彼封此打,務使連綿不絕,故有穿梭之妙。


十、磨盤手


此手由側面劈開來手,如採手般連續,只挑劈之法易勾摟而已,亦由抵而搶高之法。磨盤掌只是簡單之掌法而已,但其運用有連環出手之勢,總其大戚與變化,實為一種法門。其中變化一如黏手之繁複與連貫,一但運用起來,使敵無措手足,然後乘其虛而入手。磨盤手是集二掌為一組,如採手一般,採手為內勾外摟的實手,復加拳或掌即成採三手,亦即集虛實、封閉、攻守於一紀動作之內。惟磨盤手則三手俱掌,掌中可柔可剛,端視彼方出手剛或柔而應之,可以看情形隨意用之,固無定式之呆板。磨盤手之使用雖然是一完全掌,但其變化亦能如黏手化五種,其快速之處,叉非黏手所及。練磨盤手,先須注意分陰陽,別先後。即是我欲用右磨盤手,則右先為陰,左後為陽,再出右手亦為陰,乃完成一組。若在磨盤則左陰、右陽,再左陰亦成一組,合右右為一手,合左左為一手。遠距離可直接用腳法,近距離則用軋較佳。其用機會,比黏手為多,惟磨盤手僅限上來手方可施用,若中路手亦屬勉強,下路手則完全陷於無用之境,非但無效.且有受敵之危。


十一、跨步弧手


跨步為兜半圓形,從敵側破八,若敵堅守中路,致我無從進擊之時,大町利用此法,步即能跨入,手隨即轉一弧形,由敵側擊之,方可配合手步合之法。


十二、螳螂斬腰


斬腰必扣步,扣步之法有玉環、七星、登山多種。採用之法惟敵手來勢而定,亦以我環境為依歸,敵之受我以剛者,我之?予實柔法,封手、扣步、斬腰,須連貫而用,勿使步驟不一,否則反為敵所制。


+三、掛手


此法純以用掌,與磨盤手無異,只橫撇順掃之別。掛手統拳,掛手插掌等是。掛手乃橫劈曲肘.架於頭者,亦為攔迎來手於襲擊我上三路手法之一,但手法中之掛手則大異於上述之掛手,於磨盤手,粘手等類法則。何稱外掛手’蓋以其外掛入內之謂也,其法與磨盤手之純用掌者相同。盤手分陰陽而進,掛手亦分陰陽而入。前者是將掌平撇去,勢力如磨盤之旋轉不已。掛手則成側橫形相生,左右、左右、左右作連環性拍向來手,力道比磨盤手為強,破入之面積,亦比磨盤手為廣,其變化之初五手,亦與粘手,磨盤手等同。在練習中可互為進退,以增進步法與手法之快利,亦可彼此不動而練,遇掛手則以漏手卸去,為最好之解法,因其全力自上破我之手,其勢痍而勁,我順來勢而漏之,是消彼於無形。


十四、翻天印手


敵由中路擊我,為勢殊猛,我為避其鋒銳起見,以翻天印順其勢而迎頭擊下.既可消除威脅,叉可反襲,不愧為招之即打之法。


十五、粘手


牯亦為十二字決中之一,單則為採,復手為粘,步隨手進,兩人對敵頗為銳利。亦須迅速,手法中若得一快字,牯手即臺兩次採手而成,前採手由內而外者便是,後採手則外而內是也。當我連環採手之後,變出許多手法與腿法於其中。粘手為主要五種手法之一.我循採手再採一次即成為粘手。牯手既成,彼必以手來招我最後一手,是時我即先用左手穿去,更乘穿手而封閉來手,進左腿切右掌以成腰斬之勢,當此時彼早已兩手空出,我突變引針腰斬之法,~般人俱感意料不到之襲擊而難子我以有效之破解。然我若反彼如此之手所入.則先求退出扣刁之腿使切腰掌亦同時失去優勢.且由此可互解其一切作用,此為第一變化。或粘手既成之後,迅即跨步進前,使出破骨千斤之法,以殺落其迎我之手肘處,其勢至急且危,亦擊人以不得不救之困境。敵若以此臨我,我則以牙還牙之法對付。即是彼跨步破我肘部,我亦於同時反擊跨其前,而亦破彼肘部。倘時間不與我便,則先沉肘抗之.使危而復安,為急求抵禦之迅速方式也。或由粘手所成之後,即封手統拳,而更成黑虎愉心,此為兩法合成一法,混合使用。但若加崩拳閉門腳,便是第三變化,以外有五變,其勢雄渾而集上中路之連續攻勢。設我熟習黑虎愉心法,則對彼如是之攻勢,乃可照對黑虎偷心一一消讓之,實無重大威脅。惟若對黑虎偷心毫無認識者,則處勢之危.實甚於前兩法多矣。又由粘手攻入之後即在右跨前,左右撇掌以襲擊彼頭部,設使一掌擊去即予重刨,固然一掌已足,若一掌兩掌俱被迎拒,則何妨作多掌之連續攻擊?若我跨彼跨,我撇掌處之,反予我以威脅者,則宜審情度勢以他法貫通。第五手亦是先用粘手破開來勢,突即?揪腿法與普通揪腿不同之點,舍取喉而用攔腰掃拳之狀與切腰掌頗相肖。只換拳而用,另一手則亦封牢來手.然後方可作揪腿之計,否則不但徒勞無功.且易招致反擊。破解之道,亦以趴跳返身正著,若為時間所圍遇,亦必迅速提前腿以躲避之,毋使受其糾纏而終受揪倒之危。


十六、黑虎偷心


此偷心法.是集多種手法以成者,且分臂手偷心,採手偷心+封手愉心之別。臂手偷心,足左封手右臂手,左統拳,俱為登山步,標馬進前成騎馬式,左手橫圈於頭上,右圈自腰隨馬標前而衝出,於此偷心式便成。採手偷心,則是右手勾,左手摟,右拳出,右手封,左拳出,左拳圈下,橫架於頭上,標馬進前,先右拳,乃成偷心式。封手偷心是右封手.左統拳,為蹬山步,標馬成中式,左化掌右捕拳出成偷心法。臂手先用左手,封去來手.右手橫劈彼頭部,彼以來手迎,我即順手封之,再出左拳直擊彼面部,彼又以手來招,我又再封之施而反上,使彼胸部洞開.再標馬衝前而出右拳為偷心法。在運用中是集多種手法於一法之中,且有攻有守,於其上中路之間,若再崩拳閉門腳,更上下齊施腳。去身身離之妙,採手黑虎偷心乃借採手而轉為偷心,其後則與劈手偷心相同。


十七、翻車轆轤手


翻車無處躲,螳螂無處招,遠攻近打,不招不架為能家。若只招架,是為離家.打上取下,打左防右諸法為依歸。翻車為純剛手,兩手分先後互相揮擊,本身體力堅強而對四面環擊者為最有效之法。站定而用,或倒退中施用,無不竭其能,每有翻車之處亦多配合轆轤拳者,可知其有不可分離之處。轆轤必用低馬,不顧彼密集攻擊,我亦能衝開其勢而人,我即衝破彼陣深入用螳螂之手.予以嚴重之刨擊!翻車中亦與黑虎愉心有密切之聯擊,其心法亦須注意。螳螂手法雖以五化為主,翻車亦然,但翻車為開山劈石,硬碰硬之法。由翻車而變化之手法實路路皆通,又豈止乎五化!用翻車最要肩松臂硬力量,肩松可使增加其快速與靈活;臂硬力重,受之者頗難抗拒。設使我受彼方施用翻車攻擊之法,若自審硬與力俱有未及之處,則宜遠離之,或以左右跨步法,搶攻其左右方位,此亦破翻車法之一。另一法則是翻車折中法,亦八剛十二柔手之第一法,泰山壓頂是也。其法即是將原來不斷之翻車手,作有限度之減少或二、三手,或四、五手,即標馬進前,迎頭劈落,此為最迅速最難抵防之有效攻勢,是以八剛中列為首著,實緣其攻勢凌厲之故。


十八、燕青破手


何謂拍按?為兩人相對之交手法,為以上各種手法中之最繁複者,一攻一守,腰、步、手皆須松活快利,始可施用。進退虛實、陰陽剛柔、閃轉騰挪、開合封閉、長短起落、躥跳出入,學者慎勿疏忽,知此門路,方可入手,亦可變化無窮矣!


不招不架十路破法


第一破法:彼來手,無論上、中、左、右門,皆用鰲魚側身


第二破法;敵橫打來,我往左邊一閃,下身取實。


第三破法;彼中門打來,我轉旁直通。


第四破法;彼上門打來,往後一閃,用閉門腳取實。


第五破法;彼左邊打來,回身反尖腳。


第六破法;彼來取發,我即順送下盤肘。


第七破法;彼上門右邊打來,用雙叫雙幫掌。


第八破法;彼上、中、左、右打來,我伏身前掃或左右掃?


第九破法:彼中門打來,我虛身白虎洗臉,再加搜檔腳。


第十破法:陽掌挫拳硬起胳肘,敵無法躲。


歌訣:拳出如流星,變手似閃電。


腰轉如滑車,進足如鋼鑽。


不動如書生,動之如虎龍。


螳螂先行手變化十八著


先行手(即對敵時先動手之意)先使玉環步。第一手:上門一點,斜分盤肘。第二手:閉擊手,霹靂手。第三手:連環挫拳。第四手:擒拿手,閃擊手。第五手:陰陽疊掌,鎖口拳。第六手:陽掌挫拳。第七手:橫行提劈。第八手:左右二太極。第九手:上步六手翻車。第十手:下步翻車。第十一手:力劈中門。第十二手:外亮拳或穿拳破膝。第十三手:翻天覆地,分陰陽。第十四手:黏手入手擒身傍,仙人取發。第十五手:陰打陽反,陽打陰反。第十六手:鴛鴦腳。第十七手:劈砸拳。第十八手:朝天一柱香,插肘崩拳玉環手。


螳螂之打十三門


帶打,叫打,提打,捆打.粘打,拿打,截打,就打,封打,空打,閃打,閉打,續打。


秘門螳螂


螳螂十二字訣


提、拿、封、閉、黏、粘、幫、貼、來、叫、順、送。


摔手螳螂


黏、粘、貼、靠、勾、?、採、掛。


八步螳螂


閃、轉、騰、挪、挨、幫、貼、閉、刁、打、擒、拿。



是即以刁手為之,手虛而向外,僅用後三指著力。



拼五指作擒拿之勢手向內而實.先以勾試之,若勾之得手則繼之以摟,使彼方不易解脫我連續之手。



臺勾摟兩手是為採,復加一手便成一組採手之完整手法,先虛者屬柔手,繼實者為剛手,再加拳掌乃寓有攻擊性在內。



掛手有攻擊性與防守性在內,防守者乃剛性,假如彼手自我頂上劈落,我即曲肘橫攔之者為掛手,專為迎拒泰山壓頂,迎面直統等手法而設。另一作用則寓於攻擊性,如外掛手,用右掛手則先以右反掌左正掌,臺兩掌向來手撲去,再替出右掌迎頭劈落則成一組之掛手。彼用架格,我可再接連用一次,以至無數次俱是以掛手為之,雖帶有剛性.惟能以柔克剛之妙。



刁者即前所遘之勾手,性須連以打,刁打之打包括一切打法於其內,不但刁得即進,且須即刁即打,毋使其有猶豫時間。進者需先刁後進,其意謂刁得來手,當即銳進不已,切勿躊躇滿志於僅刁住來手便算。如彼來手為我右手刁得,當即用左手作攻擊,方不致辜負刁手之作用,否則欲刁牢來手固嫌柔弱不止.欲待任由其去,若如是則刁之何為?是以既刁既進者,實寓意於此。



崩捶之謂也。



刁打之謂也。


粘釉


粘者兩次採手即成粘手,先自外採入,再自內採出便成,若夫接連不斷者則視環境如何而定!然粘手不論長短懼以黏緊彼方為要著,否則幹距離上便發生障礙!


貼靠


貼者與彼方貼近之謂,既能貼近於彼,我即施展一切短手如玉環仰膀,滾膀,滾龍時之類手法。我能邊速迫近於被,彼雖求退馬卸避,亦當為我步步深迫之勢所壓制,再以手靠如扭身黏肘,脫手拐肘。玉環疊肘等靠之,或用步靠如穿掌蹬?,雙對蹬蹄,掃拳蹬蹄等腿步出之,手足並用,使彼身步為所靠而失卻重心,此為靠法之要著。


分身十二盤肘貼身藏


頓肘,?肘,堅門肘,盤肘,提肘,撞肘,挑抱肘,插肘臂滾肘,滾龍肘,雙?連環肘,胳肘。


八短


頭肘,嘴肘,脖肘,肩肘,脅肘,臀肘,膝肘,背肘。


短打緊要歌


進退虛實,陰陽剛柔,閃轉騰挪,開臺封閉。長短起落,躥跳出人,學者慎幻疏忽。知此門路,方可入手,亦可變化無窮矣。


手漏五法


提漏,順漏,滾漏,人來手閃漏,底漏。


螳螂綱領


陰剛陽剛,陰柔陰出,陽打陽出,陰打陰出。出剛動柔,出柔動剛,見剛柔克,見柔剛制。虛者實之,實者虛之,有虛有實,此乃陰陽剛柔虛實之變化也。


詭計論


出其不意,攻其無備,聲此擊彼者詭之證也。當敵我對峙之時距離非遙,懼各聚精舍神,阻應當前之敵人.求得敵人雙眼一霎則我便有隙可乘矣。然求之雖急,誠非易致。當有以口涎疾吐對方,對方不料有此一著,必閉目或側首避之.於是千載一時之機至矣。苟非經驗豐富者,難以防此:,或在沙地中作戰,更有佯作倒地之狀,就倒下之勢而抓沙盈握,俟機即迎面撤去,若非細察其倒地時之作為,詭計得逞矣!又有在相持中突招手狂叫幫手者,其勢故作敵人之後若有熟人前來模樣,此著可使敵人心急便回首探望,則呼叫者趁勢衝前,不為我所敗者幾稀?世途險惡,人心不古,在互相拼鬥之時何來古道之照人?處今之世著著注意,處處留神,則意外之失可為減少,吾人能不警惕斯言哉。


疲勞戰法


搏鬥之初,凡熟於戰法者,必先細察敵之外表,易於動怒或臉呈兇殺之氣者,與夫奮勢蓄拳者皆莽夫,無足深懼。聲和氣柔婉轉相俟及鎮靜如處子者俱不可輕侮也,可只用虛手方式,在欲進若退之間以探其真偽,其虛實剛柔之法為我瞭然,則破敵自易.研練拳術之道者不可少之法則也。然則疲勞之法如何’日敵比我臺型優異,氣力雄猛,穩健逾常至屢攻不下者,則我非採疲勞戰法難克頑敵。將我全身應有之氣力隱藏,使敵無法發現我主力何在,便無被擊破重點之可能,並且極盡誘惑之能事以引動其出擊,逐漸消失其實力,在一靜一動之間,其相去奚止霄壤?糾纏至筋疲力竭時,彼必求有所止息,惟我須把握時機步步緊逼。彼欲停則我進,彼欲真我以假應之,困攪至再衰三竭之時,則我疲勞戰法之目的達矣。此法為敵所施則我另須尋別法應付,勿以一已之見以為天下奠敵,須知世上許多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兵兇戰危,能勿以息事寧人之計高矣


破擒拿採快攻


世有所謂七十二擒拿法之稱,其實能常施用於敵者,僅十餘種,即封閉關節錯骨點穴之技也。但若被封閉其筋穴則易失去戰力,如是則為敵所制也。施用擒拿之術唯一可臨敵者其為彼此貼近,若遠離之,雖有極精妙純熟之法門,亦將無所施其技也。彼用擒拿,我亦以擒拿對之,如是則看彼此間之造詣辣淺而判其勝負。若我自顧手力不強,擒拿不精則避之為佳,必欲強與之鬥則徒供犧牲也。長攻既非計,長守更非搏擊之道,其擒拿雖精妙亦未必無破解之法。彼欲貼身靠近於我以為施用擒拿之,我既稔悉其目的所在,乃佯應之,待其身既近我,立即採取最敏捷之身形手步擊之,如此不但無施展擒拿之機會,反為我一輪急攻而自顧


之不遑.安有餘力以施其所長?此亦是以毒攻毒,用快攻以擊破擒拿之妙著也。


脫貼身靠打法


粘黏貼靠之法,即是以緊貼敵人施用短打之法。短打之法則亦至廣也,有長有短互用者,有長攻而無短打者。施用短打無過於先求偷入敵方之步中,若我欲脫開此種迫身貼打之法.或我自顧不精此,我無破解之法者,若必以己所不精之技,“與精於此之敵抗,其不立敗者幾稀。


論內功


人生以身體為重。身體者,事業之本也。顧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搖其精。倘只知終日勞心,不知片刻保養,遣疾痕纏身後悔遲矣。所以應及早竭力保身,保身者,莫如內功也,不然身體虧損,則心情不佳,精神不振,而萬般事業亦無能為矣。若能勤習內功,從學先天之妙用,無論老幼.虛弱積聚吐血等諸般癆症皆可治癒,輕者百日,重者一年,甚重者三年。若能誠心堅志,用功無間,皆能不藥而癒。再者人吸菸吃酒多年,氣血定受損,如能練功,日久氣血定然旺盛.身體自然康健,尤能卻病延年,極無窮也。


用功歌


一、用功歌


自古用功苦則難.千錘百練受熬煎。


五更末眠風吹冷,半夜不嫌天氣寒。


壘憑一色古花紅十里,能抵雨中春樹萬人家。


二、比喻歌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求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


氣功歌


一、氣功歌


內練八字壯先天,五臟六腑得安然。


五官百骸通運到,五勞七傷不來潮。


氣血流通周身轉,萬病之中皆去也。


人能終身無空斷,卻精延年不虛傳。


人有精神體有壯.萬般事業不為難。


有朝有日功夫成,奧妙無窮非尋常。


雖然不是金剛體,也算一A自在仙。


二、氣功八字要訣


提、舉、推、拉、抽、按、抓、墜。


五勢舒氣法之歌訣


吞肩縮骨緊靠身,兩腿並立踏千斤。


頭如鑽天,腳趾兩灣。靈心下氣,氣運丹田。


腎門一閉,水火雙靠。目不斜視,心不外遊。


三回九轉還陽法


歌訣


起首雙墜=跺足,兩手握拳居中土。


上下三元同運到,俯身探海運後身。


兩手緊抓收回去,氣運上元歸舊宮。


上下三元同運到,俯身推窗運後身。


雙分雙杪雙抱柱,氣轉三元歸舊宮。


兩王雙分運中元.保住中心不怕拳。


合手反掌忙俯地,氣運腦門手伏膝。


觀手護心氣歸脊,仙人供手伏到底。


起身氣向丹田去.真陽一發硬如石。


兩膀一縮全身力,左右旋轉開胸氣。


一升一降分左右,週而復始定住氣。


蕊手託天蹬盡力,雙墜雙頓推平勢。


兩手合一分左右,大鵬展翅收住氣。


太乙真人八段錦煉身法


歌訣


雙手託天義氣活.開弓左右射雙鵰。


英雄疊舉千斤鼎+力士平推萬擔筲。


回手夜叉似深海,抱肩寒鷺獨聽潮。


搖頭擺尾長力氣,馬上七顛飲食消。


六底仙十四動功


一、叩齒。二、搓掌。三、運精。四、浴面。五、運風門氣走天庭。六、嗚耳。七、吞律。八、臺膀。九、擦斜。十、摩丹田。十一、口摩外腎。十二、運生精。十三、搖天柱。十四、猛虎擺尾。


十八用功法(古譜歌訣)


編者按:此功乃昔日王朗祖師.根據天地陰陽六臺之正氣,慄仿十八家練功之形態,共集為十八路,分六十九式,全神貫症,非尋常功力可比,練之有恆,則形壘活躍,氣力充沛,其動作柔和易練,全功呼吸調序有方,為螳螂派輔助氣力之功夫。這些練功歌訣形象生動,茲介紹給習武愛好者欣賞、揣摸。功法拳譜困年代久遠,已難準確考證,所傳流派亦有差異,為不誤人子弟,且從略。


第一路:仙人供手(生克治化)


以呼吸定息用?氣.全身是虛心實腹,養氣血生津實腹,一使丹田氣滿,應心鼻孔提氣存於心,聽其自然行功積,力氣粗則力壯。


第二路:霸王舉鼎


當胸分手兩推撐.鷹兒挺翅懸空空。


肛門一閉水火靠,雙耳掛紅蟬了了。


起落全要兩腎力.曲腰下膝腳輕鬆。


行功頗要學得秘,時劉長存心競競。


第三路:左右插花(拔力伸筋】


兩手擎無塞玉柱.兩手往來似外地。


提滿氣息壯筋骨,陰陽順逆迎節氣。


伸開三百六十節.氣血和和過人力。


乾天坤地擁太陽,風凰展翅雲遮日。


第四路:枯樹盤根(金丹還轉


犀牛望月推雙手,翻身扭腰胸前走。


偷步纏勾?單膝,一出一入積雙肘。


還轉須用兩腿力,提氣呼吸收在口。


第五路:夜叉探海


一手?助一手舉,一上一下返身起。


兩腿度盡腰節力,燕几含坭身伏低。


方寸按定一口氣.兩手左右上下劈。


渾身使盡過頭力,閉目全神定氣息。


第六路:推窗亮格(日月生光


度力推動太行山,仿學衝風馬撇歡。


回手拉倒黃金塔,橫豎長存在身邊。


能戒酒色並財氣,敢比長眉李大仙。


若能調息陰陽轉,天作人身人比天。


第七路:韋陀獻杆(排力成功


提氣立脊壯筋骨,開臺收閉鸞鳳舞。


撐腿合手蹬滿力,挺胸腆肚似雷鼓。


卻得存此搏虎力,四腳勤功要勤苦。


第八路:老僧人禪


振腿腆肋緊閉襠.明心見神眼生光。


正是老僧坐禪時,風擺竹影照紗窗。


一盞明燈吹不滅,夢見紅娘到西廂。


膏盲著床轉書柬,小僧性烈硬如鋼。


功成志滿按不住,何須見佛求西方。


第九路:鐵牛耕地(琢磨功】


垂簾合肘調氣息,舌柱上臥衛後脊。


向陰覆陽細如絲,心火下降腎水舉。


陰中生陽陽生陰,天地萬物皆一理。


用工純學生氣血,且壯筋骨更堅體。


第十路:青龍擺尾【伸筋拔骨】


尾間一舉存心口,緊咬牙關忙舉手。


左右盤旋腿相逐,身似?鑽風擺柳。


四肢度盡滿腹氣,行使起膝好盤肘。


一來一往雙刀勢,前蹬後撲回馬走。


第十一路左右蹁馬


立起腰疹手當胸,三起三落腿懸空。


獨立朝剛千?舉,松鶴萬年卻長青。


助起膊土培根基,如得關竅豈肯松。


下腰鋪腿緊伏地,能駕車輪實可驚。


才是功成顯人處,九牛二虎力不輕。


第十二路:燕子抄水


抽梁換柱雙手分,一左一右兩摺身。


蹬盡肘膝一般力,手起腳落盤腰筋。


提起丹田腰腎轉,唯恐氣息調不真。


一成功夫十分力,搖動肝力助肺全。


千頭萬緒有何慮,時時勤學得細心。


第十三路:虎奔人身


站定神氣立定根,提起湧泉註腳心。


挺胸腆肚兩腎閉,出手伸筋十指分。


提起滿腹壘身力,陰陽臺合氣血均。


凹腰腆肚手撲地,摺摺疊疊摺節準。


週而復始分量水,挽住尾閭始分全。


第十四路:陳團太田


老僧訪學陳團眼,腿起蹬力膝玄玄。


滿腹提盡丹田氣。曲肱而枕休懨煩。


鋪腿下腰立後脊,日月生光在目前。


玉兔東昇還未醒,盎鳥西墜卻入禪。


生平受盡盡字累.善於偷光非等閒。


若能志堅工夫大,陰陽兩分莫貪戀。


第十五路:父子請禮


提氣扭腰崩聿掌,返身左右十家闖。


終須自然功有成,何必努力使勉強。


挺挺腳心蹬滿力,轉轉腰腎細回想。


陰陽兩分有何慮,總是調氣要修養。


第十六路:鯉魚打挺


手腳抓地翻身挺,登盡氣力血氣湧。


凹腰腆肚合筋骨,功成未滿力不猛。


身堅體壯非常易,調調氣血在重整。


+八'r路用不盡,各有奧妙竅來醒。


腎師不及訪友妙,虛心常在成一塊。


第十七路:張遼獻袍


提肩推掌起單膝.挺挺湧泉轉尾閭。


丹田閉住一口氣,湧開兩腎串後脊。


氣行血足功成滿,四時用功未心急。


呼吸定息養神氣,曲膝下腰緊伏底。


第十八路:金鈞掛瓶


半夜用功身勞苦,起定酮陽分子午。


調滿氣息腿交脛,雙手捧日神筋骨。


舒筋和氣善修養,一翻一推兩手撲。


心猿意馬鎖不住,氣應力怯血不足。


安定方寸養神氣,立見效驗成功速。


排功終歌


行功全是要修養,勘學操練撞捶掌。


鎖住心猿按意馬,作起筋骨神氣爽。


踏破鐵鞋迷人處,起定子午分陰陽。


若還積成壘身力,奧妙無窮非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