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從關羽丟荊州到劉備夷陵之戰戰敗,蜀漢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三國蜀蜀漢從關羽丟荊州到劉備夷陵之戰戰敗,丟失的地盤比較好計算,丟了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上庸。在東漢末年這些地方人口總數大約是200萬,大部分在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大約相當於劉備鼎盛時期人口的1/4。

在人才方面死亡加叛逃損失荊州之戰損失了關羽、糜芳、潘浚、郝普、習珍、習宏、詹晏、陳鳳、鄧輔、郭睦、文布、鄧凱,上庸損失了劉封、孟達、申眈、申儀,夷陵之戰損失了馮習、張南、馬良、黃權、傅肜等人,加上遇刺的張飛,這個損失是很重的。關羽、張飛不去說他,其他的人也大多是蜀漢第二梯隊的中堅,這些人才的損失直接造成了蜀漢後期人才的斷層,加之失去荊州以後人才來源也少了一大塊,這就使得蜀漢在後期人才匱乏。

蜀國從關羽丟荊州到劉備夷陵之戰戰敗,蜀漢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至於軍隊的損失則不大好統計,在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說法,大致估算下:

一是荊州之戰的損失。關羽北伐所部應該有3、4萬人,而留守荊州的部隊根據《陸遜傳》記載,“斬獲招納,凡數萬計”,這個應該是包括了民變在內,總的算起來,包括州郡兵,在荊州損失的部隊應該在5、6萬人的樣子。

二是上庸的損失。上庸人口雖少,但是駐軍並不少。孟達所部就有四千人,劉封所部應該不會比孟達少,加上招降的申眈、申儀兩人的部曲,總兵力起碼在萬餘人。

三是夷陵之戰的損失。夷陵之戰蜀漢軍總兵力並無定論,只有一句“進兵秭歸,兵四萬餘人”。有些意見認為這只是吳班、馮習所帶領的前軍,但是孫權和劉備第一次爭奪荊州劉備只帶了5萬軍隊前來,這個時候距離漢中之戰不遠,劉備能調動的部隊不會比第一次時多太多。而且陸遜只率吳軍“五萬人據之”來看,蜀漢軍的總兵力應該也是在5萬左右。戰敗以後劉備“收合離散兵”退守永安,吳軍李異、劉阿等追擊而至,到八月才撤退。可見劉備此時已經無力驅逐吳軍偏師,所部損失應該是很大的。

蜀國從關羽丟荊州到劉備夷陵之戰戰敗,蜀漢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大體估算,劉備在這三次大戰中損失了將近10萬大軍,如果從蜀漢投降時總兵力不過“帶甲將士十萬二千”看,這個損失是極其巨大的。

人口、地盤、人才和軍隊的巨大損失,直接導致了蜀漢此後在很長時間裡只能休養生息。而且失去荊州和上庸以後,蜀漢只能從漢中北伐,這嚴重限制戰略上的選擇,所以諸葛亮多次北伐無功而返也就不奇怪了。

諸葛亮為蜀漢做的大局上的戰略規劃隨著荊州的丟失已經變得無從談起了;再者,荊州的兵士有很多專家推斷過,大致在五萬左右,這一敗,五萬精銳付之一炬,這可都是身經百戰、熟練水戰的精銳啊,失了這些,劉備憑什麼與水軍精良的孫權爭鋒?拿什麼與兵精將足的曹操逐鹿中原?最後,荊州的丟失,甚至導致了荊州周邊地區乃至上庸地區全都落到了曹魏和孫吳的手裡,使得蜀漢沒有了地形上的優勢,完全的暴露在魏吳的兵鋒下,幸虧西川多山,地勢險要,要不然早別人滅了。

蜀國從關羽丟荊州到劉備夷陵之戰戰敗,蜀漢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劉備猇亭大敗

可以說劉備的猇亭大敗就已經預示蜀漢完全喪失了問鼎中原的能力。

有人分析過,說劉備用於伐吳的兵力大約八萬,這些可算是蜀漢最後的家底了,其實不能說劉備只是單純的意氣用事,只是無腦的復仇,其實劉備明白的很,荊州對蜀漢的重要性,知道如果喪失了對荊州的控制權對於蜀漢未來的發展是有多致命。他不甘心看著自己的優勢一點點喪失,看著自己問鼎中原的可能性逐漸的變成零,他漂泊了半輩子,已經沒那些功夫再等了。拿下漢中之後到失去荊州之前的劉備,真的是蜀漢最鼎盛的時候,勢力絲毫不遜色於孫權,剛打敗曹操的他們也絲毫不懼與曹魏爭鋒。漂泊了半生生的劉備嘗到了甜頭,怎麼可能甘於在失去荊州之後認命呢?

他打東吳不是單純的洩憤,同時也是一場豪賭,然而他……賭輸了。

他失去了八萬將士,失去了張飛、黃忠等等功勳老將和馬良、黃權等等智士能臣,他還拿什麼爭天下?

大半個蜀漢的家底都輸乾淨了,談什麼定鼎中原?

蜀國從關羽丟荊州到劉備夷陵之戰戰敗,蜀漢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白帝託孤,撒手人寰,把一堆爛攤子甩給了諸葛亮和自己的兒子阿斗劉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