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進入“太空時代”,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

林瑋盈


有人說科幻電影的出現,標誌著一個地方的電影產業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今年春天《流浪地球》火了,這部被譽為有跨時代意義的科幻片,成功把中國電影帶入太空時代。儘管有多種聲音表示《流浪地球》並不是什麼科幻電影,但是在《流浪地球》上映了之後,華語影壇的多部半真半假的科幻片都在籌備階段,可以說《流浪地球》的成功帶火了華語影壇的科幻片。然而在華語電影進入了“太空時代”的當下,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要知道在好萊塢的第一個黃金年代過去之後,他們正是靠著科幻電影的出現,保持著他們在世界電影的絕對領先地位。

為什麼除了好萊塢,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科幻電影都比較少呢?這裡涉及到了幾個很現實的問題,一個是科幻電影的投資是巨大的,然而票房或者其他周邊的收入,不一定能夠抵上投入的資產。第二個方面就是科幻電影市場要用到特效,這些和一個國家的科技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說拍攝科幻電影也是為了展示這個國家科技方面強大的一個窗口。華語電影開始籌備拍攝科幻電影了,說明了華語影壇的科技力量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無論從“硬件水平”還是“軟件水平”上已經到達了能夠拍攝科幻電影的水平,當然電影的內容好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在上世紀就能拍出科幻電影的好萊塢,卻在近些年來罕見的有優秀的科幻電影出爐。

這是為什麼呢?作為科幻電影的“鼻祖”,也會碰到創作的低迷期。其實自從《阿凡達》之後,我們會發現好萊塢推出的科幻電影基本都是一個模式——來自異世界(包括遠古時代、其他星球)的人物或者是生物為主角,發生著千篇一律的鬥爭,和差不多形象的戰鬥英雄、甚至連“病毒”都是差不多的。這充分說明了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不是缺技術,而是他們在科幻電影的創作方面進入了一個“思維枯竭”的階段。他們希望能夠在科幻片中創新,又不敢離主流太遠,從而導致了影片的票房風險加大。

第二個導致好萊塢科幻電影很少的因素是,系列電影占據了主導。我們可以看到《星球大戰》、《終結者》都是系列電影了,投資者們寧願這些已經出名的系列電影一部一部的接著拍,也不願意冒風險去重新拍一部科幻電影。系列電影追求的是粉絲的忠誠度,這種手段在票房大起大落的如今是很保險的一種做法。尤其是對於投資巨大的科幻電影來說,如果一部純粹原創的科幻片“賠了本”,那麼對於這部電影的導演以及演員來說就沒有一個好前途了。

科幻電影分為“軟科幻”與“硬科幻”,以《阿凡達》為一個分水嶺,之前的好萊塢是以“硬科幻”電影為主流的,之後就更偏向於拍攝“軟科幻”了。“硬科幻”電影更加追求的是刺激的效果,說白了就是讓觀眾們圖個新鮮,然而看多了也就是千篇一律的效果了。然而“軟科幻”注重的是人物心理層面、以及情節上的起伏,說白了就是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正處於轉型階段 ,也造成了科幻片漸行漸遠的錯覺。


中國匯聲匯影


美國科幻系列電影這兩年雖然相對有所衰落,但是相比其它各國(包括中國)仍然是“一騎絕塵”!科幻系列在美國電影中絕對佔半壁江山而且電影在美國是電影工業是美國文化的放大器,各大影視公司實力之強悍技術之先進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他們會想進一切辦法來保持他們的領先地位!反觀中國這兩年電影行業不可謂不繁榮,但繁榮表象下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特別制度層面的鉗制令中國科幻電影只能在夾縫中哀嚎!好在這一兩年各有識之士己經意識到中國科幻電影的生存問題了,並遂步地在改善,特別“流浪地球”橫空出世,就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100瓦的大燈炮,讓大家看到了強大希望,也給中國科幻電影指引了方向!當然中國科幻它電影才剛剛邁出第一步,離強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我相信只要電影政策得當,困撓中國電影的各種問題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加以時日,中國電影特別是中國科幻電影一定會強勢崛起!


劍風撩歷史



土豆仙人1


先說有沒有,再問為什麼。

科幻電影與其他類型電影不同,不僅需要優秀的劇本、有良心的導演、有演技的演員,更需要雄厚的資本、電影工業的建立和完善,只有這幾項的組合,才能造就一個優秀的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優秀的硬科幻電影,開啟了國產科幻電影的先河,也可以說國產電影進入了"太空時代"。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有能力拍攝"燒錢型"硬科幻電影,也說明我國的電影工業初步建立並且成型。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國人自豪的,以後我們也能更多的看到優秀的炫酷的國產硬科幻電影。

美國的電影發展比我國電影發展提前了幾十年,具有豐富的經驗,完善的電影工業和完備的電影體系,單單一個漫威系列,就已經能夠說明其硬科幻電影拍攝水平。

國產科幻電影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電影工業的完善,逐漸進步並完善,但跟美國科幻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我們相信,也必須要相信,國產科幻一定可以後來居上,讓國產科幻進入全世界。


小岸向前跑啊啊啊


腰上掛了兩隻死老鼠,就覺得自己是獵手了?

能不能不要這麼膚淺?和美國比科幻?美國去年出品科幻電影三百多部,電視劇集七千多小時,你呢?

馬不知臉長,那不是馬的問題,是馬伕愚蠢無知。


用戶3304391195


我想問問“漸行漸遠”的結論是怎麼出來的?


泡泡電影會


正好相反,華語電影只是“借空殼上市”,內核和中華文化漸行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