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武漢日記》3月9日篇之二

因為批了一下《武漢日記》,總有人批我沒有親口嘗過梨子,怎麼就說不好吃。雖然屎這東西看一眼就認得,聞一下就知道,但秉承“科學的態度、民主的精神”,我還是找了一篇。因為已經不易得,只從某個論壇上找了一篇3月9日的,我不能斷定,但看了那言語,一樣無賴。文中或犀利或刻薄的追責不提了,或寫景或反語的諷刺也不提了,前者無非是傷痛之下失去理智的衝動,後者無非是古來文人的胎症宿病。但文中的裝聾作啞、魚目混珠、左右逢源、道聽途說、假痴不顛卻分明喪失了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學術操守,不能不予以痛擊!

文中說:“昨天我寫袁國勇院士講到 “軟情報”三個字。他說科學家應該重視軟情報。其實非但科學家,其他人,比如醫院管理人員和政府管理人員,同樣要對“軟情報”持有警惕之心。我本人是18日開始出門戴口罩,並且要求家裡阿姨出去買菜要戴口罩。為什麼?就是因為聽到了民間諸多“軟情報”,於是加倍小心”。——這是在魚目混珠!

什麼是軟情報?袁國勇先生的原話是,“我們科學家永遠都不要忽視軟情報,這些信息就像地震前出現異常反應的動物一樣,有時比官方信息預警更及時。” 軟情報的準確性誰來保證?看見魚兒翻塘了,誰告訴我們究竟是地震了還是天太熱了?看見鳥兒滿天飛了,誰告訴我們究竟是地震了還是狗上樹了?軟情報的矛盾性怎麼解決?有人說起床後疊被子好,有人說起床後不疊被子好,究竟哪個好?有人說知足常樂,有人說奮鬥不息,究竟怎樣對?軟情報的蠱惑性誰來防範?有多少投資某某項目的人是聽了“軟情報”?有多少頭頂高壓鍋練功的人是聽了“軟情報”?軟情報是什麼?軟情報是魚龍混雜的小道消息的代名詞,更是興風作浪的謠言蜚語的保護色!軟情報裡當然會有好的信息,卻如沙中金,需要仔細甄別。作者可以因為一個“軟情報”而決定今天戴口罩,因為另一個“軟情報”而決定明天不戴口罩;那醫院呢、政府呢、世界呢?政府可以因為一個“軟情報”而決定全國人民在家裡呆十四天?政府可以因為一個“軟情報”而決定整個武漢封城?然後又根據另一個“軟情報”在明天放大夥的羊?兒戲!別拿他人嘴裡的軟情報,打扮你嘴裡的謠言!

駁《武漢日記》3月9日篇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