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會自身不轉型,如何服務好轉型升級中的會員企業?

在許多人看來,中美從貿易摩擦到貿易戰爭,是何原因?美國是針對中國的嗎?這位特朗普先生是針對全世界的。中國貿易自WTO以來迅速增長,其原因在於薄利多銷,多銷必然需要壓低價格,低價商品不只是地攤貨,還是消費者可以多購買,多消耗,所以美國男士,一年要扔掉6件襯衫,而以我這樣的比較知名的教授為例,根本無法做到。

不是因為中國教授窮,也不是因為中國特別喜歡節儉,而中國市場相同的襯衫太貴,一些同事去美國,成打往回買,是因為在美國出售的中國貨便宜。

如果商會自身不轉型,如何服務好轉型升級中的會員企業?


​以前只知道,這件事情丟臉,現在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中國人這麼願意把東西買給美國人,讓他們物質豐富,抑制物價上漲,讓中國沒有這麼物美價廉的環境?就是誠信制度的差異。中國人喜歡打白條,拖延帳期,用別人貸款的經營自己,而且還有許多結算風險,但外貿沒有這些風險,簽定合約以後,就會把錢打給第三方銀行,由他們控制分三批打款給工廠(不是企業),相比之下,寧可客單利潤率很低,也要保證資金週轉和結算低風險。但是中國快速發展的電商,用微信和支付寶結算已經成了風氣,打白條總體上成為過去,在這種情況,美國來阻止中國外貿出口,我們需要謝謝美國人。

雖然這種例子不是中國出口的全部,但幾乎也差不多。今天一位珠寶協會秘書長講珠海出口到美國加稅以後,企業無法生存。商會研究所執行所長說,如果是這樣的企業就黃掉算了。他話說的直接,但其意思是,這是有高收彈性商品,卻對關稅如此敏感,是什麼原因?就是以低價去了美國,而不知道中國人也需要低端或中端的珠寶,而且使用電商比他們給一位美國大宗採購商還容易。他們總覺得做零售不容易,但你把送給美國人的低價,也送給中國人,一天換三次珠寶不可以嗎?

中國改革成果要中國人分享,對內高價格,對外低價格,這是成果分享嗎?現在中國的創業環境遠好於以美國為代表的許多國家,稅收下降,電商普及、各種新式營銷層出不窮。為什麼不走中國市場。如果說企業轉型,第一大轉型就是觸電、觸網,但你的會員企業做到了嗎?為什麼沒有做到?因為商會會長和秘書長沒有想到,也沒有引導到和服務到。

開始我們創業成立商會研究所,還是因為要研究所有帶“商”的對象,也是因為創業學院虛擬平臺,有理由把內外部資源統籌起來,做一些為國家有意義的事情,是中國第一個商會研究所,但是今天我重新認識商會研究的重要使命是推動商會轉型,進而通過商會推動會員企業轉型,如果商會領導都不願意轉型,提出的問題都是老一套,就無法適應中國前進的步伐。所以參加會議的都要重新定位自己,先好好學習,不論年紀大,還是年紀輕,都要把自己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分子,自己先轉變,再推動會長轉變,進而帶動全體會員企業轉變。

中國有6.5%的增長率,這在全球居於前列,持續增長這麼久,還能夠保持如此高的增長率,實屬不容易。本來經濟增長沒有這麼高,為何在沒有減稅之前還會有這麼高?重要原因是雙創在推動所有企業轉型。

社會已經比現在商會的會長秘書長進步了許多,當然,他們周圍那些人覺得以前日子還會再來,不可能,中國的未來新是一片新日子,企業不轉型就是等死。等死就是開開發工資,養工人,把前面賺的錢花完了,沒有等到以前掙錢的環境,他們一肚子牢騷,覺得國家對不起他們,天天要求減稅,一聽說美國與中國貿易戰,就嚇死了。但是減稅中的結果使那些有技術含量的企業沒有了利益優勢,讓那些低水平的企業有了一點生存的機會,然而,如果他們以為受鬧的孩子有奶吃,那是十年前的國家主張,中國已經沒有多少就業壓力,不然不可能舉國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以解決失業壓力作為理由要求國家放鬆已經成為過去。增長率的重要貢獻者雙創者。

你何聽說馬雲怕貿易戰?馬化騰怕貿易戰?他們是中國新經濟的領頭者,不是因為他們年輕手中聚斂了巨大的財富,而他們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他們是靠貿易活著的,而是靠內需發展的。

對中國而言,無論是改革成果為人民所分享,還是動員消費,維持消費率在75%以上,都需要為中國人提供好的消費品和服務及內容,離開了這個,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但是,我們企業有多少明白這個道理的呢?其中原因之一,就是

商會因服務於過去的賠錢的方法,忘記了新時代對商會的需求。新時代對商會的需求是,用創業理論指導商會工作,服務於企業轉型,每天都要想想這個商會如果圍繞這個目標自我轉型的問題。如果做到了,就可以下次參會,否則就不要再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