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用古詩怎麼說?(請標明出處)?

命系-那些孤獨的城市病人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出自《別詩四首·其一》,這是一首漢朝的詩,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詩中把朋友兄弟的關係比作枝和葉,骨肉相連,同氣連枝。四海之內的人都是兄弟姐妹,沒有誰是不相干的人,所以如果朋友受難,我們可以同甘共苦,對於他人的痛苦,我們也能感同身受。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出自唐張九齡《答陸澧》。面對朋友的邀請,山路再不平再遙遠,縱使是積雪滿地,也要踏雪拜訪,不辭辛苦。這兩句話短小平淡,但是其中蘊含的情誼不可謂不濃烈。“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句馮煦評價晏幾道的話,放在這裡也很貼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出自《詩經·無衣》。這首詩描寫了戰友之間的同甘共苦,同仇敵愾。這首詩一唱三嘆,慷慨激昂,讓人胸中燃起激情,為這種英雄氣概而心馳神往。陳繼揆評價這首詩說:“開口便有吞吐六國之氣,其筆鋒凌厲,亦正如嶽將軍直搗黃龍。”


醉眠芳草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功夫》


上面是開個玩笑啦~


兩個人的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三個人的有:

何似姑蘇詩太守,吟詩相繼有三人。—《送劉郎中赴任蘇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遍問舊交零落盡,十人才有兩三人。—《和樂天劉家花》


許多人的有: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相和歌辭·從軍行二首》


康小黑的樹屋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句講愛情的詩,其實人家一開始說的是戰士之間的約定。不信,請看原詩。

《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橘南讀書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出處如下:

《詩經·秦風·無衣》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劉月聲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小齊大世界


1、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長屋王

2、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


還會有未來嗎


最貼切的莫過於“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出自《詩經.秦風.無衣》

《詩經.秦風.無衣》

秦 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戰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與你共同對敵。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內衣。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與你一起出發。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兵器,殺敵與你共前進。

此曲慷慨激昂,同仇敵愾。表現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



子時之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笑熬漿糊8848


1、

從軍行 --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2、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都山先聲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