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聊耳機時,我們在聊什麼——小不點 Rad 的隨想

大邪神和“在校生”的小夥伴經歷了太多499價位的耳機,事實上聲音表現遠超售價的耳機比比皆是,商業表現有各種不同,但無論如何都多少有跡可循。今天我們聊一聊這個價位,並且一起看看,作為同價位“極其獨特”的Rad耳機,其中又會有怎樣的門道?

[評論]聊耳機時,我們在聊什麼——小不點 Rad 的隨想

其實在早幾年,這個價位確實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但並沒有至於讓人眼花繚亂,或者說在那個時候“兵家必爭之地”並沒有延續到這個價位。,近幾年,各家無論是圍繞“硬件性價比”展開的價格戰,還是圍繞“音樂審美”展開的口碑戰——戰火蔓延開來,似乎受利的只有消費者,因為無論配件供應還是人力成本如何壓縮,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永遠是一個讓人開心的事件;受害的也只有消費者,由於此價位一旦大賣其經濟效益是可觀的,因此相關宣發成本分配會水漲船高,以至於各種渠道曝光,沒有經驗的消費者很容易挑花眼。

結合以上分析,個人認為,“準備充分”的500價位耳機大致上可以有這些特點:外觀設計非常亮眼、做工體現其製造工藝、大量的配件讓內容豐富、更多體現個性化特點的設計、更加紮實並且富有科技感的選材用料——其中我最想聊的一點,便是“個性化設計”,大致分為三類:耳套、耳機線、導管。

[評論]聊耳機時,我們在聊什麼——小不點 Rad 的隨想

可更換導管的設計以前很貴,近年價格逐漸下來了。大邪神體驗過一些產品,結果還是很滿意的——但並不普及,所以今天暫時不聊(事實上在上一個此類產品的獨立評測中我已經很深入地聊了這個問題)。

耳套和耳機線,在我眼裡永遠是寧濫勿缺的存在,如果對一個聲音不滿意,完全可以根據後續搭配做干預,直到滿意為止——然而更多的現象是,玩家個人隨意搭配,導致設計師所調整出來的聲音出現了結構上的崩塌,無論如何也喪失了應有的味道——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很多產品被曲解也是在這個階段,因此這是一個雙刃劍,只有足夠的經驗才能保證調教不至於跑偏。

一個解決方法就是直接購買品牌原配的耳機線,可能價格較高,但是保證了應有的聲音表現。事實上品牌不會自砸招牌,花那麼多錢就應該有那麼多錢的提升,這是一個品牌基本的信譽問題——目前大部分品牌這一點做的很不錯。

另一個解決方法,便是這次Rad的做法,那就是乾脆焊死所有接口,直接一個用料到達高級別的、無需多折騰的一個狀態。

[評論]聊耳機時,我們在聊什麼——小不點 Rad 的隨想

事實上,我對於Rad的聲音還算是喜歡,在橫評過程中作為流行產品的參考,在耳套上面有著明確的反饋的耳機大部分聲音是敏感的,在原配耳套中,一些時候使用了哥倫比亞套,感覺低頻量感實在是過於龐大,另一些時候使用了雙層套,感覺缺少了一些震撼感受。最終我選擇了聽感比較柔和的SF套的CP145作為長期配置。

因此,僅從耳套搭配來說,Rad是非常敏感的,作為一個玩家,可以一次耳機投資後得到這樣一款用於耳套玩樂搭配的產品,是比較幸運的;對於簡簡單單買個耳機玩的朋友更是幸運,一旦找到了你喜歡的搭配,就可以高枕無憂地欣賞音樂了。

其實,仔細想想,無論耳套如何,都能有著非常不錯的聲音的產品,越來越少,大概就是匠心和設計,以及對應審美的一個高度,各種因素才能湊成這個產品的整體優秀。

[評論]聊耳機時,我們在聊什麼——小不點 Rad 的隨想

對於線材搭配,我個人認為一個耳機缺少了這一設計,要麼是出於節省成本的直接考慮,要麼是對產品本身的品質有著絕對的信心——Rad屬於後者,在其包裝盒上非常驕傲地貼出來自己的配置:四層惰性生物振膜、多層納米柔性振膜、異質拼接銜接環,腔體設計上有著前後兩個腔的出氣孔,為保證產品使用性安全設計的線材防拉扯銅釦——結合其銅質腔體,不難看出來這款產品從一開始就設定了其使用壽命之長、使用性能之穩定、產品的一體性。

說回線材,我並不認為換線是一個必須必的設計,換句話說如果將換線設計更換成更加符合大眾需求的基本要求,也許是更加明智的選擇,正如蘋果手機早年間並沒有出色的硬件配置,卻有著極佳的軟硬件配合優化,依然屹立在市場頂峰。

但是這一切都有一個非常大的前提:用料、用料、用料!我見過為了縮減用料成本而使用“換線”的,我也見過為了增加噱頭也用“換線”的——如果不能將用料達到一個水準,做出來再多的所謂的“營銷概念”,也終究會被淘汰。

[評論]聊耳機時,我們在聊什麼——小不點 Rad 的隨想

總結一下,沒有了如換線、換導管等潮流設計,反而將耳機基本的用料提升到這樣一個高度,本身作為一款面向大眾的消費級產品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很多人只關注可以看見的和輕易理解的,對於看不見的有時難以理解的並沒有很多興趣,然而恰恰是這些東西決定著一個產品最終是否能被大家所真正喜愛。

從這個角度,“逆潮流”的Rad,走的也許不是一座獨木橋,而是真正考慮了消費者、考慮了市場需求的康莊大道,也許那些僅僅買一個耳機聽歌的朋友們會突然想起來,自己只是需要一個用來聽歌的喇叭,而不是用來折騰的負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