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平利縣教研師訓中心教研員吳曉莉:教研紀實—線上教學線上研 別樣教研別樣情

吳曉莉

生活中總是有太多不可預知的變故,一場肆虐的病毒打破了人們固有的生活模式,卻拖不住時間的車輪,開學季如期而至。但阻斷了師生們的“回校路,”於是,老師開啟直播生涯,學生居家聽課。真可謂是“師生隔屏遙相看,居家教學一線連!″

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應該早已奔走於各鄉鎮學校進行督學。在沸騰的校園,深入師生同臺的課堂觀摩,再與老師們面對面的交流、指正。教研本應是這樣有生氣、有溫度的。

非常時期非常教學,作為新生事物“線上教學”能否被很好的落實?是否存在一些問題?而作為教研人員的我們,如何在這個階段開展好學科教研工作,使教研助力教學呢?

一、以教研任務為驅動,搭平臺創契機

一月有餘的線上教學時光隨著嚴冬的陰霾悄然流逝著,我時刻關注著線上教學動態,老師們對新生事物的茫然及探索,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學漏洞的百出不窮,教學狀態的懈怠疲軟......“閉門造車,各自為政”儼然是居家教學的自然現象,也促使我不斷的思考著:如何才能更好的調動教師們的教學熱情,達到經驗交流、資源共享、解決問題的目的?讓線上教學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呢?於是,本著"停課不停學,有學必有教,有教必需研,以研促教,優教保學”之原則。充分發揮小英團隊學習共同體的作用,以此為平臺開展線上教研,針對一月以來的線上教學情況,相互分享經驗,交流心得,探討問題。也致力於促進團隊成員能與時俱進,持續學習、思考的熱情。

安康市平利縣教研師訓中心教研員吳曉莉:教研紀實—線上教學線上研 別樣教研別樣情

二、以經驗交流為依託,同成長共進步

水嘗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事實再次證明,我們缺的從來都不是人才,只是一次思維碰撞的契機,和一個展示、進步的平臺。群消息一發出,團隊成員們紛紛響應,置身其中,搜理、思考、總結、成文、交流、探討、再反思…

肖瑞老師將教學聯繫生活實際,在這個特殊時期,課前她會播放英語防疫動畫片,讓學生在瞭解防疫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英語。更調動了學生興趣。課中她時刻關注學生學習動態並及時給予有效評價,讓線上教學也變得有溫度。課後作業的佈置也並非機械化的抄寫,運用新學詞彙繪製思維導圖,打卡讀文等,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基礎上,強化了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王丹丹老師通過不斷實踐,不斷優化教學工具及方法,總結出“五問五解答”關於解決線上教學實際操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的經驗。老師提前5—10分鐘開啟直播間,準備網課PPT,調試好設備,播放歌曲等保證課程的準時開始;利用手機拍攝電腦屏幕直播,提前將網絡設置成無線局域網和蜂窩網絡自動切換模式可解決網卡問題;課堂互動時讓學生自主選擇釘釘自帶的語音或文字功能,有效提高了參與度;老師將每天學的課文通過“家校本”錄音功能發佈,方便學生隨時聽,並建群要求生進行讀文打卡,解決了課後輔導難的問題;課後發佈直播數據統計、截圖發群、打電話、家訪等與家長建立多方位的聯絡渠道,對學生齊抓共管。

周培老師課前精心準備導學案,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並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然拼讀法對英語初學者是非常適用的方法,她巧妙的將自然拼讀法鏈接進教學中,為學生的可持續性學習而不斷努力,相信她正在用行動譜寫一篇優秀教師成長記!

安康市平利縣教研師訓中心教研員吳曉莉:教研紀實—線上教學線上研 別樣教研別樣情

李丹老師課前認真備課,深挖教材,結合教材內容設置有效導課法瞬間激發學生探知慾;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語言的生成與輸出,知識的教授上做到新舊融合,講練結合;課後因地制宜的進行個性化作業佈置。每個環節能體現出了師者的獨具匠心!

安康市平利縣教研師訓中心教研員吳曉莉:教研紀實—線上教學線上研 別樣教研別樣情

劉沁老師通過“巧對比,看優勢”,選出最實用的教學工具及方式,結合實踐推薦“視頻會議”更適合英語教學。再通過“勤思考,多變通”,將網上優質視頻課與老師講解相結合,雙管齊下,作業佈置上以讀、演、畫代替傳統的寫,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最後通過“多溝通,勤合作”,與學生多溝通,將關愛傳遞,與科任教師多溝通,以免作業過多,加重學生負擔,與家長多溝通,對學生全方位監管。

吳環梅教師分享了她的獨特經驗。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對上節課表現好的學生予以表揚,或根據學生狀態適時加油打氣,營造出積極溫馨的課前氛圍;組建骨幹小組,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讓班級間就英語課的學習成果進行PK;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由骨幹學生檢查、幫扶幾位學困生;實行特色學習法,如“閉眼背單詞”錄製視頻;分層佈置作業。真正做到“以生為主體,以學定教。”

三、以問題探究為導向,解疑惑促提升

認真實踐才會引發更多思考,提出困惑才能激發更深的持續性的探究,有問題的研討才使教研更具深遠意義!

謝林香老師在教學中能找準重難點,針對“核心知識”通過錄制微課讓生加以鞏固,並且採用讓學生看圖複述文本的方法回顧梳理知識。同時,也提出了教學中的幾點困惑:怎樣在語音教學中合理有效的使用繪本故事?怎麼有效的開展故事教學的讀後表演活動?如何有效的發揮班幹部作用?

曾傑老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善思精神,她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源,將每節課設置三個模塊:學唱英文歌、學說日常用語、學寫英語短文。課前播放趣味性的英文電影,課後結合教學內容,佈置個性化的作業,如背誦、做手工、插圖等。同時,她也提出了幾個問題:如何讓班級內直播更為有效?如何提高課堂互動性與孩子們的積極性?如何提高作業提交完成率?

一石激起千層浪,針對兩位老師的提出的困惑,同伴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充分彰顯團隊力量集思廣益,得出結論如下:

1、繪本故事是應在新知呈現環節播放或拓展延伸環節,因其內容難易程度及學情而定,若內容簡單、舊知較多,可提前呈現,如果難度較大,學生基礎較差,則應該放在拓展環節。

2、故事的表演缺乏真實的課堂環境必定受影響,但可以利用“視頻會議”進行角色扮演,或讓學生通過模仿不同人物的語音語調分飾多個角色,教師的示範很重要。或引導學生利用圖片複述故事。

3、英語老師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班多人多,難以監管,因此更要發揮好骨幹的帶頭示範作用,可在每班成立多個以成績優異、責任心強的學生為核心的小組,對其他學生的直播觀看、作業、讀背打卡、單詞聽寫等任務進行監管、督促或幫扶。

4、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與學生輕鬆互動,如學生上線率不高,可及時利用微信、電話等與家長溝通。

5、興趣是前題,為此,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時關注學生情緒動態;切勿老師“滿堂灌”,學生不發言;發揮骨幹引領作用;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可選做或少做作業等。

6、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作業佈置,並及時給出激勵評價。

一次教研,一個學習共同體的豐富與成長,一些經驗的交流與借鑑,幾個問題的探討與落實,一點資源的分享與利用……這些都是來自一線教師們對教學傾情付出的收穫,是不斷自我提升的催化劑,更是給予所需之人的光與熱。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教研更是如此,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教師的成長,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持續學習的奠基,離不開團隊的助力,離不開反覆探索的精神。而後"納百家之長以厚己",以互學促進步,以思考促提升!

疫情終會成為歲月的塵埃,被封印進歷史的書卷,而這一段主播經歷,定會成為你生活中別樣風情。回首過往,是無悔或是不堪,是蹉跎亦是收穫,只願你不負韶華不負卿!

春已至,花如期;昨日遺漏,明日補救,可好?!主播的日子仍將繼續,實踐與思考,教學與教研也一直在路上,相輔相扶,砥礪前行!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