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如何讓領導或同事接受你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消息?

職字不提


“鳳凰成龍”觀點:要想讓領導和同事接受你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消息,那就必須帶著解決思路一起呈現問題

職場就是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題主提到:如何讓領導和同事接受你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消息?其實也要分問題來源和解決方法

個人因素的負面消息

  1. 私人負面消息。如果屬於個人私人原因帶來的一系列與工作無關的負面消息,建議沒必要讓領導和同事知道並接受因你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消息,最好是自己的問題私下解決不要影響到工作和公司。
  2. 個人工作任務。如果因自己未完成工作而帶來一系列負面消息,其實也沒必要心安理得的讓領導和同事去接受,而是要自己想辦法或求助領導和同事去努力達成工作任務消除不良影響。
  3. 負面的聽聞。任何公司都有正反兩面,表面看起來光鮮,但背後也有很多負面的消息。對於這種負面消息建議不用理會,做好本職工作,如果負面消息屬實,職場老員工也心知肚明,沒必要讓大家都光明正大的接受你的傳遞,這也是職場的忌諱。

公司因素的負面消息

  1. 工作任務。如果是領導交給團隊一系列棘手的工作任務,其實不管大家接不接受都必須面對接下來的麻煩。如果此時你能針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提供自己獨特的解決思路,相信大家會對你刮目相看。
  2. 公司的懲處。工作任務完成有好有壞,因此領導也會有獎有罰。如果你帶來的是一系列懲罰的消息,那麼大家肯定不願接受,但為了鼓舞士氣 ,你可以給大家加油或是講講笑話緩解大家低落的情緒。
  3. 公司的困難。公司運營有好有壞,比如業務開展受挫、資金短缺、面臨破產等一系列負面消息,如果你要傳遞的是這類剛發生不久的負面消息,不如好好幹好各自的事情,儘可能在工作上幫公司爭取時間和機會。

鳳凰成龍


“小良觀點”: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何讓領導或同事接收你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消息?一系列代表你的消息時持久的,負面消息就是壞消息。所以小良概括一下,想必你是想問:職場中,如何讓領導和同事接受一段時間內的壞消息吧?針對這個問題,其實是職場中常見的現象,解決起來也不困難。主要是要把握兩大部分,首先、要讓領導和同事適應你的壞消息,這裡我們需要運用重複接觸的策略。其次、需要減少負面信息,淡化這種信息給領導和同事帶來的不悅感,小良珍藏著一些有效的職場技巧可以讓你的領導和同事無視一些變化,從而巧妙的減少負面消息。從這兩大部分雙管齊下,相信可以在職場中幫助到你,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是職場中彙報和通知時,讓人適應你提供的信息,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都是一門很重要的技巧,具體來看:

  • 通過提前創建語境,讓領導和同事重複接觸該消息的相關話題,提升壞消息在他們意識中的流暢性。利用心理學中的純粹接觸效應,通過不斷刺激促使他們逐漸接受壞消息。創造更小距離,讓領導和同事和你站在一起去面對問題,儘量拉短問題和大家的距離。

  • 利用變化盲視,使用系統脫敏法減少負面消息,讓領導或同事對任何不利信息或請求不那麼敏感。

本文,我們從上述兩大方面,進行詳細的解讀,來解決“職場中,如何讓領導和同事接受一段時間內的壞消息”這個職場常見問題。

第一部分:通過提前創建語境,讓領導和同事重複接觸該消息的相關話題,提升壞消息在他們意識中的流暢性。利用心理學中的純粹接觸效應,通過不斷刺激促使他們逐漸接受壞消息。創造更小距離,讓領導和同事和你站在一起去面對問題,儘量拉短問題和大家的距離

當我在大學裡第一次喝啤酒時,我認為啤酒的味道非常糟糕,我一點不喜歡喝它。我開始和朋友們產生爭執,因為我認為他們喜歡啤酒是很瘋狂的。他們對我說我最終還是會喜歡上啤酒,但是我依然認為他們瘋了。

誰知,當我第三次還是第四次喝啤酒時,我終於意識到我的朋友是對的,“啤酒還不錯”。雖然我最初很討厭啤酒,但是我漸漸地喜歡上了啤酒的味道,現在我已經非常喜歡啤酒了。這怎麼可能呢?怎麼可能一開始排斥的東西,現在會變得喜歡呢?你可能也經歷過相同的事情。有沒有一首歌你第一次聽的時候並不喜歡?然而聽了一段時間之後,你開始慢慢認為它好聽了?再比如,當你第一次見一個人,可能並不喜歡他,但是見了幾次之後,他的個性開始讓你產生好感了?這些狀況經常發生,也是一種心理學原理。

純粹接觸效應表明某一外在刺激(如啤酒、歌曲或是人),僅僅因為呈現的次數越頻繁(使個體能夠接觸到該刺激的機會越多),個體對該刺激將越喜歡。雖然這和我們通用的認知是相反的,正如那句古訓:“近之則不遜”,充分證據表明,重複接觸某一刺激,將會導致對此刺激產生更多好感。下面小良將會揭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一、重複的力量會讓你逐漸接受甚至喜歡上可能有些負面印象的事務

你認為你喜歡的是一張真實的圖片還是一張鏡像圖片?研究者組織了這場實驗並發現:如果出現這兩個選項,你可能會選擇鏡像圖,然而你的朋友可能會選擇你那張真實的圖片,即使這兩個圖片看上去幾乎是相同的。如果你懂得純粹接觸效應,你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想一想,每天我們醒來,走進浴室,我們會看到什麼?我們看到自己在鏡子中的影像。每天我們醒來後,走到外面,遇到朋友,他們會看到什麼?他們通過自己的視角看到你的樣子。因此,當這兩張圖像出現,人們都會傾向於選擇自己最熟悉的那張——我們會選擇自己那張鏡像圖片,我們的朋友會選擇真實的影像圖片,因為這些感知都是從最熟悉的地方產生的。即使我們有意識地注意到這一重複刺激,我們依然會通過這些無意識的接觸而產生積極的感覺。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們給受試者以4毫秒的頻率重複閃過幾個幾何圖形,讓受試者不能有意識地處理它們。在這些曝光之後,研究者給受試者們展示了兩個圖形:一個圖形是曾經閃過受試者眼前的,一個是完全新的圖形。研究者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儘管對原始圖形沒有意識,人們依然選擇了研究者給他們重複閃過的圖形。

實際上,當暴露發生在無意識情況下時,純粹接觸效應的影響更強大。為什麼我們完全沒有感覺的東西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原因在於情感優先理論,該理論表明我們的情感反應先於我們的認知反應。純粹接觸效應在我們無意識時效果更強大,是因為這些接觸在觸發認知反應之前,觸發了情感反應。

當我們有意識評價某一事物時,純粹接觸效應就會增強,我們會給這個刺激附加其他意義和關聯,因此會改變我們對該事物的評價。

前面主持幾何圖形實驗的研究者們進行了後續的研究,將幾何圖形替換為真人圖片。他們發現,結果是一樣的,受試者們依然選擇的是曾經在他們眼前飛速閃過的那些真人圖片。所以,你現在知道為什麼很多女生需要不斷的追求了吧?刷存在感在心理學中有著強大的作用,正如中國那句老話,烈女還怕郎纏。試想一下,如果是在職場中呢?面對領導和同事,這樣的理論同樣適用。

二、為什麼重複的力量如此強大?

重複曝光能夠對某一刺激產生積極的態度,因為這些重複性曝光促使對該刺激產生更多的熟悉感,這使得該刺激看上去有較小的威脅性。產生強大力量的兩個主要的原因正是處理流暢性。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學理論。

  • 流暢性

這個方法聽上去很陌生,如果你花幾分鐘寫下你表現得自信的12件事,你將會更好地理解何為流暢性。和大多數人一樣,你可能很容易就想出幾個例子,但是,隨著新例子的出現,你可能會發現越來越難找到新例子了。出人意料的是,這種檢索記憶的困難度將會影響你對自己自信水平的感知。

研究者們也進行過同樣的實驗,他們讓一組實驗對象想出12個例子,讓另一組實驗對象想出6個例子。當研究者讓他們評估自己的自信度時,你認為會發生什麼?你可能傾向於認為列出12個例子的人會更自信,實際上恰恰相反:僅僅需要列出6個例子的那一組人認為自己比列出12個例子的那組人更自信。這個奇怪的發現,其中的緣由就在於流暢性——我們處理信息的簡易程度和速度。

如果你做了這個實驗,並且列出了12個讓你感覺自信的例子,你可能會感覺到越來越難想出一個新的例子。你所感知到的困難就是緣由。你在檢索新例子時感知到的“困難”將變成一個微妙的暗示,讓你產生一種不自信的態度。你會下意識地產生這種想法:“嗯……如果我是一個自信的人,我應該毫無困難地列出這些例子,但是我現在覺得很難想出自信的例子,所以肯定是不夠自信的。”

從另一方面來看,那組只需要列出6個例子的人,就不會產生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潛意識中會產生一種相反的態度:“嗯,如果我是一個自信的人,我應該會毫不困難地列出這些例子。我很輕鬆地列出了這些例子,因此,我一定是個自信的人。”我們處理信息的流暢程度將會很大程度地影響我們對該信息的感知,包括我們對其的接受程度。

總的來說,我們處理信息越快,我們就會越喜歡那個信息,為什麼呢?當我們能夠快速地處理信息,處理的過程也很簡易,我們就會把這些錯認為正面情緒的根源。當我們感知到這些正面情緒,我們就會錯誤地相信這是因為我們喜歡這些信息而產生的,而不是這些信息易於處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這和重複次數如何關聯的呢?重複也是非常有力的,因為它們提高了流暢度;每次我們觀看某一重複刺激,我們就能在第二次看到時更快地進行計數。就像乘雪橇從雪山滑下,第一次你試著從山上滑下,你可能滑得不那麼快,因為雪沒有被壓緊。

然而,每一次你滑下這座山,這些重複的滑雪動作會將雪變得緊實,從而形成一條光滑的雪道。隨著雪變得越來越緊實,你的雪道也變得越來越光滑,你滑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你滑得越來越快,你也會滑得越來越盡興)。

再比如像我每天回答悟空問答一樣:你開始寫一篇問答,很快你就開始厭煩,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寫作之後,你最終找到了讓你喜歡上寫作的狀態,所以你在這天剩下的時間裡你決定休息,當你第二天開始重新寫作時,你又產生了厭煩。

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就是流暢性。起初你討厭寫作,因為你最初的流暢性很差,寫作對你來說還很陌生,但是寫了幾個小時之後,越寫越熟練,也就越寫越容易了。你就會產生一種錯覺,你是因為喜歡寫作才進行得如此順暢的。當你休息時,你在寫作上的流暢性就降低了,當你重新回到寫作狀態時,就變得陌生了,你就不能很輕易地處理這件事情。這時你就會誤以為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既然我們已經理解了流暢性以及為什麼重複性如此有力,我們來看看該如何利用這個概念去加強讓你的同事和領導接受負面的消息?

三、說服策略:利用重複曝光,讓你的同事和領導接受你的負面消息

前面小良已經詳細的分析了重複的力量,接下來,小良就給大家講點乾貨,看看職場中該如何去讓你的同事和領導接受你帶來的負面消息?

(1)創建語境

發現“船”這個漢字時你會有多開心呢?這看似是一個奇怪的問題,但是研究者在一項研究中問實驗對象相同問題時,他們得到很多有趣的答案。對比下面兩個句子,研究者將這兩個句子分別給兩組不同的實驗對象。

他節省下自己的錢,買了一條小船。
海上的風暴捲起了小船。

研究者將這兩個句子分別交給兩組實驗對象,並讓他們專注於最後一個詞,即“小船”,並讓他們給出關於愉悅程度的評估。雖然這兩個句子差不多一樣,看到第二個句子的人對這個詞的愉悅評估度明顯更高。出現這個結果是因為概念流利性,即一種能夠讓信息輕易進入我們思想的流暢性類型。

總的來說,一個概念越快進入我們的思想,我們越容易接受它。因為第二個句子使用了特殊的詞語來創建語境,這種高度可預測性導致“船”的概念更容易進入人們的思想,這種流暢性產生了一種愉悅感,讓人誤以為是因為“船”這個詞。

頂級營銷人員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試圖利用概念流利性。如果我們在兩個品牌中猶豫要買哪一個,我們通常會選擇那個最容易進入我們腦海中的品牌。如果我們對兩個品牌的看法相同,我們會更傾向於選擇更容易進入我們腦海的那個,因為高頻的概念流利性會讓人產生愉悅感,我們會將這種愉悅感錯放在品牌身上。

你該如何將這個技巧用在職場中呢?你可以在提出正式的彙報之前,不經意地提及你即將提出的話題,來提高你說服某人的概率。頻繁的話題將會提高你的說服對象對你的請求的概念流利性。

假設你最重要的項目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你想要告訴你的領導和同事這個項目會有三週的延期。然而,你的領導可能並不是很願意接受這個消息,所以你遇到了一些阻力。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著急,不要匆忙地說出你的消息,相反,你可以在未來的幾天裡,簡短地提一下你的項目有阻力的事情。

隨著這個話題的不斷被提及,你的領導將會逐漸對項目遇到問題會產生一種更積極的態度。同樣地,因為概念流利性,當你最終提出壞消息時,接受這個壞消息的念頭將會很容易進入他的思想,他將產生一種項目出現阻力也正常的想法。

(2)利用重複性

除了影響我們的感知和行為,重複曝光還能夠改善我們的心情。

單純地經歷任何形式的重複曝光都能夠改善我們的狀態,從而讓我們對受到的刺激產生積極的情緒。你注意到了嗎,小良的問答都用了相似的措辭風格。不斷的使用第二人稱,這種重複的措辭會不斷地暴露在你面前,這種易於接受的標題形式會讓你有一種好心情,會讓你更易於感知小良所寫的內容。

(3)創造更小距離

如果你和幾百名學生一起在大學教室上課,學期結束後,你會記得每個人的樣子嗎?很可能不會。但是,即使你不記得某一個人,研究表明,僅僅是接近某人都能夠讓人產生一種良好的感覺。兩位實驗者進行了一場實驗來驗證這種關聯。研究者們讓四位女學生在實驗中扮演實驗“臥底”,她們的任務是參加一個有固定人數(0人、5人、10人、15人)的心理課程。因為她們得到指示,不能和其他同學交流,因為這個教室是在一個很大的禮堂裡,所以學生不出席也沒人會注意。

在學期末,研究者給學生們看參與課程的實驗“臥底”的照片,並讓學生們評價這4位女性。儘管只有模糊的印象,如果非要說的話,學生們認為這4個人很像,而且對很多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當我們經常出現在某人周圍,他就會認為我們越來越有吸引力。當然,你會思考這樣一種情況:如果一張照片之前曾出現在某人眼前,他也可能會喜歡照片裡的人。真見鬼,人們也許會發現某人更有魅力,如果某人不斷出現在他們眼前。但是這種效果是否足夠強大到能影響我們實際的行為?這一個好問題。

重複曝光,即使發生在無意識階段,依然能夠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強大的影響。重複曝光不但會影響我們對某一刺激的感知,如某人的魅力,而且能夠影響我們的實際行動。在告訴領導和同事壞消息時,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概念。

【小結】當職場中遇到壞消息要通知同事和領導時,不妨用小良說講述的辦法(1)創建語境,提前通過自己創建的語境,讓壞消息相關的關鍵詞出現在領導和同事的面前,提升這些詞在他們意識中的流暢性。(2)利用重複性,用各種形式的辦法重複的曝光你的關鍵詞,比如兄弟公司的老張遇到了某個問題,多年前領導如何處理某個問題等等。(3)創造更小距離,讓領導和同事和你站在一起去面對問題,儘量拉短問題和大家的距離,以此來增強曝光率。

第二部分:利用變化盲視,使用系統脫敏法減少負面消息,讓領導或同事對任何不利信息或請求不那麼敏感

下文中,小良將會告訴你什麼時候、為什麼很多人會對某種變化視而不見,還有你該如何表達你的觀點,以致讓你的說服對象對你表達的信息中負面的部分視而不見。(小良的職場思考和經驗,千萬不要用到不道德的地方去,這不是讓你偷懶的技巧)

四、為什麼有些變化會被無視?

為什麼讀者不太容易注意到字體的變化?就天性而言,我們這是所謂的變化盲視,一種發現變化的無能力表現,尤其是當那些變化很細微,且不易察覺時。我們來看看變化盲視的三個方面。

(1)循序漸進的改變

首先,我們很難發現那些發生在細微處的變化。有一個概念叫作最小可覺察閾值,是指在某一刺激中人們能夠發現的最小的變化。如果你想,你可以進行一系列實驗,來找出人們在某一已經改變的刺激中,實際上會注意到的變化具體標準。一旦你知道了能夠引起注意的變化最小百分比,你就能在最小可覺察閾值下自己製造一些不易被察覺的微小變化。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假設你需要某一個商品的價格,但是你不想讓消費者注意到價格的上漲。你可以先做一些實驗或調查,找出會引起人們注意到其上漲的確切價格,然後你就可以將你所售賣的產品價格上漲到“最小可覺察”點以下,這樣你就能將注意到價格上漲的人群減少到最低。如果你不方便通過實驗或調查找出引發注意的確切差異水平線,你仍然可以直觀地利用閾值的差異。與其對我們提供的信息做一個負面消極的大改動,不如通過一些循序漸進的小改變讓人們慢慢“習慣”這些信息,這點對於你在職場中告訴領導和同事壞消息時同樣適用。

(2)並列比較

變化盲視的另一個方面是將新舊兩種刺激並列比較。當我們將兩個事物並列比較的時候,任何變化都會很明顯地被注意到。但是一旦失去參照物,很多變化就變得沒有依據,進而讓人忽視。

(3)期望值

人們沒有注意到他們正在和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交談,有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期待改變的發生。這些期望就塑造了他們的感知,讓他們對其中的差異不那麼敏感。這種期望固定了他們的感知,從而沒有發現這個驚人的變化。讓我們一起看一個例子,能夠將變化盲視的三個方面連接起來。

【總結】小良通過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總結一下為什麼某些變化會被無視?我們常常吃的薯片,它的袋子總是變小,但是你沒有注意到吧?循序漸進的變化,並列比較,期望值,能夠解釋薯片袋子之謎。

首先,營銷者可以逐漸縮小包裝袋的尺寸,這種縮小尺寸的變化很微小,大部分人都不會注意到。

其次,除非人們一直有收集薯片袋子的習慣(我假設有這樣一小部分人,但是你不會真的知道他們是否存在……),否則人們不會真的去對比新袋子和舊袋子的大小。

最後,營銷者改變袋子尺寸就是為了避免改變其他而引起消費者注意,如價格。雖然我們時刻警惕著價格是否存在潛在上漲的可能,但我們並沒有特別地“期望”過薯片袋子的大小會改變,所以營銷人員巧妙地利用了我們注意力的轉移。

既然你已經知道什麼時候、為什麼我們會忽視變化的原因,接下來將會告訴你如何將這個原理適用於實際,以至於讓人們能夠忽略你信息中那些負面的部分。

五、說服策略:利用變化盲視,使用系統脫敏法減少負面消息

接下來小良將會說明如何利用變化盲視去影響你的說服對象接受你的信息,或答應你的請求,即使他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好處。(比如小良最近在說服孩子去吃蔬菜)

  • 系統脫敏法

在某些情況下,你的領導或者同事發現你提供的信息毫無益處,你可以用系統脫敏法,讓他漸漸習慣你的信息。系統脫敏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它通過逐漸地曝光越來越多的引起焦慮的刺激,從而幫助人們克服恐懼。

如“小明”,一個兩歲的小男孩,他害怕兔子。為了幫助他克服這種恐懼,一個研究者給了他一塊糖(產生愉悅反應的刺激物)的同時,將兔子放在了房間的另一頭。因為兔子離得很遠,所以糖果帶來的正面反應制服了兔子帶來的焦慮感。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這種治療每天都持續進行,每一次,研究者都會讓兔子靠近彼得一點。兩個月之後,彼得對兔子的出現已經沒有很大反應了,他的恐懼完全消失了。

你有想要克服的恐懼嗎?系統脫敏法對成人也很有效。一個案例的研究人員詳細說明,他們幫助一位女性克服嚴重的蜘蛛恐懼症,通過在她面前不斷曝光與蜘蛛相關聯的刺激。幾個月後,他們開始簡單地聊蜘蛛,並逐漸增加蜘蛛圖片,假的玩具蜘蛛,甚至虛擬現實中的蜘蛛形象的曝光。在治療結束後,研究者們徹底治癒了這位女性對蜘蛛的恐懼。

很棒吧,但是這如何與說服別人關聯呢?很高興你產生這種疑問,還記得我提到父母最終說服孩子愛上蔬菜的例子嗎?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很喜歡某一種食物——能夠輕易和蔬菜混合烹飪的食物,你下次做這種食物時,可以添加極小分量的蔬菜。分量極小的話,你的孩子吃下去也不會發現任何問題。但是每次做這種食物時,你就可以逐漸地增加蔬菜的分量。因為你的孩子不會將上次的食物與這次進行比較,他們也不會注意到你這次放了更多的蔬菜。他們可能會回想起,自己吃的是同樣的東西,只是裡面加了一點不明物,但並沒有影響他們對這頓飯的喜愛,他們也就會更願意保持最初對這頓飯的態度,並繼續吃你逐漸增加蔬菜分量的飯。

你可以持續進行幾個月,直到你的孩子們終於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這幾個月裡都很喜歡吃加了蔬菜的飯,他們更有可能想要繼續吃加了蔬菜的飯。總而言之,如果你想要別人對他們不認可的事物,產生一種有利或中立的態度,你可以通過讓人逐漸適應這個信息來降低別人對你信息的敏感度。這種技巧會更加有效,如果:

(1)改變以極小的增量發生;

(2)你的領導或同事沒有進行並列比較;

(3)你的領導或同事對一件事沒有期望會有改變發生;

(4)或者,你將愉悅刺激與不利刺激聯結,如:好吃的食物和蔬菜聯結。

六、結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職場中,誰也不可避免的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小良並不是鼓勵你去逃避問題,但是,當壞現象來臨之際,如果更好的表達能夠讓大家相對愉快的接受你帶來的壞消息,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

本文中,小良從接受壞消息和淡化壞消息的兩個維度講述了“職場中,如何讓領導或同事接受你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消息?”的技巧和辦法,運用了大量的心理學技巧,通過使用重複性的力量和變化盲視的力量,相信可以最大程度的讓你的領導和同事接受你帶來的一系列壞消息。


良之才


負面消息誰都不想聽到,更何況還是一系列。

在職場中,產生負面消息肯定是工作出了差錯或出現了不可控的狀況,如果要讓領導和同事接受壞消息的發生,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帶著解決思路或方案去彙報或告知。

帶著思路和方案去:

無論是否是由於自己的原因導致現在的局面,你處於這個工作中的一環,你需要參與和負責問題的解決來完成你的工作。你得帶著思路去,去徵求領導的意見,去和同事討論方案的可行性,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被領導問‘你覺得怎麼辦才好’時,與領導大眼瞪小眼,十分尷尬。

帶著解決思路去彙報,即使問題由你產生,也會讓領導覺得你是一個十分可靠的人,對自己未來職場發展是有利的。

事後要寫工作反思:

很多時候,你給領導製造了一個大麻煩,即使已經過了很長時間,領導依然會記得你給他闖的禍。所以,為了改善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印象,需要你對自己犯錯誤的情況進行說明,並做出深刻反思和提出改善措施,如:重大項目跟領導一天一彙報進程,做重要決策時,去詢問領導的意見等等,通過行動改善已經造成的不好印象。

重大項目做覆盤,並製作成案例:

重大項目的時間節點十分重要,一個任務的延誤,可能會導致後續出現不可控的延誤,造成重大損失。當你出現了重大失誤,一定要好好做項目覆盤,如果可以,做成案例可以供部門內其他同事學習,也是時刻警醒自己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要謹記不要因為害怕領導和同事批評就延遲消息的傳達,這是十分錯誤的。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我是閒小魚,一個正在職場摸爬滾打的社畜,理想是像鹹魚一樣活著。

如果我們一樣,歡迎來找我聊聊~


閒小魚的日常


鍋總得有一個人背!天將大任於自己身上了,那就當鍛鍊的一個機會吧!消息是負面的那就用語言這個糖衣把消息傳遞領導或同事吧!


YLHyH0301


很高興收到你的邀請回答這個問題。你說如何讓領導和同事接受一系列負面消息,這個負面消息是人人都不願意接受的。若是事實,你大膽說出來。這也說明了你這個人正直勇敢,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說明了不一定壞消息就是壞結果。今年疫情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聽說有8個人說出來病毒會傳染,都把他們說成了負面消息。我們都喜歡把事情往好的說,好的去想。什麼事是沒有一帆風順,到出現了壞的結果,就束手無策了。只有先把事情設想成最壞的後果,才有更好的防制措施和方案。我總結了以下兩點。一:說出壞消息後面必須有一個好消息,就是有一個解決方法。二:你必須努力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名不怕困難,有難就有方案的聰明達人。這樣你說出來的負面消息領導和同事是願意接受的。



農民工土哥


職場中,特別是領導,非常喜歡聽好消息,不喜歡聽壞消息。這也符合人性吧。

但更詭異的是,人很容易會下意識的、本能的把"壞消息"和"帶來壞消息的人"等同起來。就如同古代將領會將帶來戰鬥失敗的信使探報殺掉一樣。雖然完全沒道理,但就是事實。

所以,不是萬不得已,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第一個報告負面消息的人。

如果必須得報告負面消息:

1,將一個負面消息夾在兩個正面消息中間說。

2,在報告負面消息後,提出中肯可行的解決化解方案。


不貝說職場


我本身就是一個不喜歡別人給我帶來負面的人 我覺得在一個地方工作 應該充滿正能量 而不是整天負面爆滿 這樣的話整個辦公室氛圍就會很差 而且會影響到其他人工作 本身世界就是很美好的 少一點負能量多點正能量!


雲南小錢


職場中傳播負能量的人總是不受歡迎的,與其讓別人接受負能量不如在同事之中傳播正能量


夢拓衫客


為什麼你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消息?是你沒有做好,還是因為大環境的變化,政策的變化,疫情的影響?

以上這個問題是你必須要面對的,也要回答清楚的。

如果這一系列的負面消息是因為你工作沒有做好而帶來的,那就直面慘淡的現實,為此而承擔責任或負責,接受懲罰,是你讓領導或同事去接受的唯一理由。

如果是因為客觀原因,不可抗力的因素,那就趕緊做好以下準備:

1.提前做好應急預案和對應的降低損失或最大程度避免損失的方案。

2.讓所有的負面消息都有可能因為你的努力或設計的新方案而產生積極的影響。

3.對結果進行預算或預期。

然後,告知大家,這些壞消息已經發生了,我現在有一套完整的應對方案。請大家跟我一起討論,修改和完善並作出最積極的努力,相信不管是領導,還是同事,都會對你刮目相看的!


優職匯


按事實說話,並提出解決方案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