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停售,我的保險是不是就白買了?

最近元保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被問到“我以前買的保險如果停售了,還能有保障嗎?”


元保發現很多朋友對保險停售非常敏感,但是並不清楚產品停售對已經買的保險有哪些影響。


這可能是許多朋友共同的疑問,所以今天就詳細和大家講解一下。


保險停售,我的保險是不是就白買了?

保險為什麼會停售?


其實保險停售的原因,無非是3個方面:產品不好、保險公司虧損、監管要求。

目前國內商業保險的市場才剛剛打開,競爭非常激烈。許多保險公司為了搶奪市場份額,與其他產品PK,不斷對產品更新迭代。於是就有了許多高性價比產品“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場面。


新產品上架,老產品迭代,在保險公司激烈的市場競爭驅動下,就導致了一批競爭力不強、銷售業績較差的產品停售了。


保險產品不夠好、競爭力不強,是產品停售的原因之一。


但是,保險產品太好,理賠率太高,同樣也會導致產品停售。

為什麼呢?


因為保險公司在設計產品時,會將該種產品的利差損和賠付率計算在內。如果利差損和賠付率太高,那麼這款產品就可能導致保險公司收益下降甚至虧損。


保險公司收益下降,並不一定立即下架該產品。


多數公司會趁著熱銷的勢頭還在,通過調嚴健康告知、強制添加身故責任、調高費率等方式,彌補收益損失,從而將主打產品持續售賣下去。


大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保險產品性價比太高、太容易理賠,或者性價比太低、太不容易理賠,都可能導致產品停售。


除了上面兩個因素,監管部門叫停,也是保險停售的重要原因。


比如,前幾年的理財型保險,在購買之後第二年、第三年就可以返還現金。這個屬性與保險本身的保障功能衝突,所以,這幾年銀保監會已經叫停了能快速返還的理財險。


《保監人身險(2017)134號文》明文要求:兩全保險產品、年金保險產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5年之後,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險費的20%。


可以看到,保監會對市場的監管是保險產品設計的風向標。


保險停售,我的保險是不是就白買了?

停售對保險有什麼影響?


1、停售對長期保險影響不大


重疾險、壽險、年金險,這些保險的保障時間一般是幾十年甚至是終生。


在簽訂保險合同時,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就已經約定了繳費金額、繳費方式、保障期限、理賠規則。所以,即使以前買長期保險停售了,對保單的生效和理賠是沒有影響大。


大家需要做的是瞭解這些長期保險的保障期限和保障內容是否充足,從而查缺補漏,適當補充新的保障。


2、1年期保險停售,下個保單年度日需重新購買


意外險、百萬醫療險這種最常見的1年期保險產品,如果停售了,在本保單年度出險,還能按照合約理賠。


舉個例子:佩奇在2018年6月買了個1年期百萬醫療險,這款保險能保障到2019年6月。


這款醫療險在2018年9月停售了。


不影響佩奇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出險的理賠。


保障期限內出險,理賠沒有問題。但是這種短期保險停售後就可能有續保問題了!


比如,大多數百萬醫療險在續保條款中會寫道:如果被保人年齡超過XX週歲,或者本保險統一停售,保險人不再接受投保人連續投保。


保險停售後保險公司不予連續投保,那就需要重新購買其他保險產品,也就需要重新做健康告知。


如果健康情況不好,那麼後續就可能無法再買上這類短期的保險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了短期百萬醫療險保障後,還建議大家配置長期重疾險的原因之一。


保險停售,我的保險是不是就白買了?

寫在最後


不管保險產品是長期還是1年期的,只要在保障期限內出險,不管保險是否停售,保險公司都會按約定進行理賠。


重疾險、壽險、年金險等長期保險產品,產品停售影響小;意外險、商業醫療險等短期產品,停售後來年需要重新做健康告知進行購買。


元保建議大家,買保險要注意長短搭配,四大險種:意外險、商業醫療險、重疾險、壽險,各有所長,缺少一個都可能存在保障漏洞。


如果大家還有任何有關投保的問題,隨時聯繫元保諮詢顧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