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山西博物館的一個酒器,被稱“憤怒的小鳥”,我看著真像

馬未都:山西博物館的一個酒器,被稱“憤怒的小鳥”,我看著真像

說起博物館裡的文物你會用什麼形容詞?神秘、古老,還是逼格高?今天這個文物有點奇特,是個青銅酒器,但是卻像“憤怒的小鳥”,連馬未都先生也說,看著像!那麼這個神秘的酒器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山西博物館裡的這個文物叫做鴞(xiāo)卣(yǒu),是一種酒器,高19.7釐米,口長徑12釐米,短徑8.6釐米,鴞是貓頭鷹的意思,是商代晚期的物品,1956年在石樓縣二郎坡村被人們發現。

馬未都:山西博物館的一個酒器,被稱“憤怒的小鳥”,我看著真像

卣,古代盛酒器。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 秬鬯一卣”的話, 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卣是專門盛這種香酒的酒器。是盛酒器中重要的一類,考古發現的數量很多。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樑;腹或圓或橢圓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鵠(貓頭鷹一類的鳥)形,或作虎吃人形等。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一般說,商代多橢圓形或方形,西周多圓形。

這個文物憑藉著它的外表,價格一路飆漲,幾年前曾經有網友在微博上發表一篇關於這個鴞卣的文章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感嘆:這到底是現實生活中的“憤怒的小鳥”穿越回去了還是挖到了個假文物?

馬未都:山西博物館的一個酒器,被稱“憤怒的小鳥”,我看著真像

鴞卣是不可多得的商朝時期的青銅器文物,整體呈橢圓形,大腹,有四個角,帶有蓋,瓶身配有花紋,融線雕、平雕、凸雕於一身,看上去栩栩如生。在網友發微博“表白”這個文物之前,這個鴞卣身上還是被慣有莊嚴,神聖的意味,是我們國家的一級保護文物,這個文物和憤怒的小鳥一比後,還真的很像,感覺文物更有趣了點!

商朝為什麼要把尊貴的酒器做成鴞的樣子呢?

說到卣是我國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祭祀禮器,那麼鴞是什麼?商朝人又為什麼要把地位如此之高的酒器做成鴞的樣子呢?

實際上,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甚至更早的史前時代,貓頭鷹是很受尊崇的!考古發現了新石器時代貓頭形象的陶器不止一件,還有把玉器也雕成貓頭鷹的樣子;還有,在古代著名的女將軍、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的墓中也出土了多件以貓頭鷹為造型的器物。

馬未都:山西博物館的一個酒器,被稱“憤怒的小鳥”,我看著真像

那麼,把器物鑄造成貓頭鷹,可能是因為貓頭鷹驍勇善戰,是商代人心目中戰神的化身。它的喙和爪子都像鉤子一樣彎曲,十分銳利,在它捕食和飛行的時候,悄無聲息,一擊必中。那麼,在鴞卣裡盛滿秬鬯,也許就是供奉給商人的天神和祖先的,希望得到護佑。


結語:這麼神聖的青銅器,到了現代被我們戲稱“憤怒的小鳥”,要是古人還知道,非被氣壞不可!不過古老的文物被現在的人用另一種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表達出來,貼上了“潮”的標籤,也是別有一番品味,大家說是不?你看就連收藏界的大咖馬未都不也說了,鴞卣(被稱“憤怒的小鳥”,看著還真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