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40歲的工作總結:不惑之年,我終於學會了“認慫”

思考再三,最終選擇了這個帶總結字眼兒的題目。一方面是為了表示對進入不惑之年的重視,另一方面是因為長年寫公文太多,用這個名字寫起來比較有感覺,更重要的則是——我想不出更好的名字了。

2019對於我的工作來說,變化是很大的。但這種變化並非源自工作本身,而是我對於工作的態度。近二十年的職場經歷,其中的心態變化還是值得總結一番的,希望能夠令過往的看客產生一點共鳴。


寫於40歲的工作總結:不惑之年,我終於學會了“認慫”


我曾因為過分自信,使工作變成了精神上的“包袱”

以前的我,對於工作特別喜歡大包大攬,在業務上有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這與我的職業經歷有關。因為我沒有背景、沒有靠山,要想在單位站住腳就必須給領導樹立一種印象——我的工作能力就是比任何人都要強!別人幹不了的事情,只要交給我,我肯定能幹好!

在入職初期,這種想法是正確的,我也確實憑著這一點從普通的工人變成了管理人員。對我來說,工作能力強,就是我的倚靠。

但是,它雖然使我的人生上了一個臺階,卻也令我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可能是在工作中得到的讚揚過多,我漸漸地產生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是不論什麼事情,在我的手中都必須要做到完美,這一想法甚至發展成為一種強迫性的習慣。

如果事情辦得順利,特別是在我沒有求助於同事或領導的情況下,事情就得到圓滿的解決,我會覺得特別有面子,特別有成就感。這樣的情況確實發生過很多次,最終讓我形成了一個跑偏的想法——

在沒有求助於領導和同事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一件工作,才是完美的,凡事應當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但工作中的事情怎麼可能盡如人意呢?當不順利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這個時候,我就會陷入焦慮和煩惱當中,抱怨那些影響工作進展的人或事,然後苦惱於如何去攻克這些問題。有時,這些問題會困擾我很長時間,還會滋生很多負面情緒。直到事情得到解決,我才會如釋重負,才能有心情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時光。


寫於40歲的工作總結:不惑之年,我終於學會了“認慫”


其實很多時候,我並不是一個人

有的道理,我也並不都是在四十歲的時候想通的,只是如今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

就像我在上面所講的那種妄想著靠一己之力解決一切的想法,真的就是一種妄想,不切實際且荒唐可笑,完全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逞能!

無論是誰,在年少之時都是愛表現的,具體到我身上,就是這種行為了。我想用這種高於平常人的工作能力來得到領導的認可和同事的尊重,但卻最終被困在這種意識當中,為自己徒增了數不清的煩惱。

比如,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找麻煩的人,我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只會一味地和這些人去鑽牛角尖,就一個問題不停地反覆討論,雖然事情最後也能解決,但也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現在回頭看一下,這絕不是明智的選擇。

因為,即便是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把事情搞定了,然後我去和領導描述過程多麼的艱難,自己促成這件事多麼不容易,領導也不會感同身受。最終,他只會加以口頭上的表揚和心裡面的肯定,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多年以後,當我被別人提起,無非也就落得個“XXX工作很不錯,從不讓領導操心”的評價。

但如果是把這些攻艱克難的事情彙報給領導由他們來協調呢?結果則完全不同,因為很多所謂的困難,在領導那個層次來說根本就不能被稱之為困難。因為所處的地位不同,可以調用的資源也不同,說話的份量自然也不同。

所以,假如我一開始就求助於領導,那麼好處至少有兩條:一是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推進的速度;二是可以在工作遭遇波折的時候,讓領導也刷刷存在感。

很多工作都不是非要一個人死磕的,向上級求支持、向同事求幫助,這並不會顯得無能。在發揮自己能力的同時,還能恰當地從各處借到“力”,才是更為科學的處事方法。


寫於40歲的工作總結:不惑之年,我終於學會了“認慫”


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解決?才不是!

以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調侃法國人的話 —— 如果碰到一件難辦的事情,那就把它放在一邊先睡一覺,如果醒來的時候還沒有解決,那就證明這件事情確實無法解決!

這話說的肯定是誇張了,多半是為了搞笑,但仔細咂摸一下,卻也覺得很有味道。別的不說,這種認慫的態度倒是令我頗有感觸。

再拿領導打個比方吧,雖然有點兒不太尊敬,但沒辦法,我對別的也不在行。

所以,下面,比如:

領導們的想法是很多的,目標也是不少的,但認真總結一下,最後真正變成現實的寥寥無幾。

我曾經認為,領導提出的想法,一定要盡全力去實現,這樣既能讓領導滿意,也能彰顯自己的能力。那時的我,如果事情沒做成,我從未懷疑過領導的想法不切實際,總覺得是自己沒有找對方法。

後來混的時間長了,見的人多了才明白:領導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齊的,腦子裡充滿不切實際奇思妙想的並不少見,甚至還有更過分的人,他們會濫用資源去做一些收益不大的項目,只為創造成績來為自己鋪平升遷之路。

很多事情能看得清楚了,自然也就能採取正確的手段了。如今我可以輕易地把到手的工作劃分成“急事”、“大事”、“面子事”、“應付事”等各種類別,投入不同的精力並採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

毫不客氣的講 —— 有的事情辦不成才是好的!

現在如果還有人問我:“聽說你工作能力特強,交到你手裡的事沒有辦不好的?”

我會微微一笑,客氣地回一句:“別聽他們胡扯,我辦不成的事兒可多呢。”


寫於40歲的工作總結:不惑之年,我終於學會了“認慫”

以上就是我在不惑之年對自己在工作上的總結,或者稱之為反思更加適當,畢竟勤于思考是人類可貴的品質。

每個經歷過四十歲的人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年齡增長了一點,心態成熟了一點,以前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的看法,在突然之間就會有了新的領悟。

這種感覺很微妙,確實很多時候,想通一個道理只在一瞬間。

這樣的瞬間,可能就稱之為“不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