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晒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祕密,談什麼尊重呢?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前幾天,網上流出一則通知。


通知要求家長進行一項“秘密行動”:檢查孩子的電子設備,查看手機截圖、聊天記錄、甚至是已刪除的記錄!


目的是“給孩子製造一下緊張空氣”。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消息一出,引起了網友強烈的反對:


“翻譯一下這段話:‘@所有人 各位,從此刻到今晚24點之前,家長務必按照以下指示傷害孩子的自尊,讓他們變得怯懦怕事不再自信,讓他們喪失愛你的能力,並且永遠不會與你交心。’ ”


“有的家長沒有什麼邊界感,說到底還是沒把孩子當人看。”

......


在大多數中國家長的意識中,秘密是大人的專利,小孩子沒有談論的權利。


諷刺的是,在大談尊重孩子

的教育理念之時,沒有尊重小孩子的隱私,談什麼尊重孩子呢?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


尼爾·波玆曼在《童年的消逝》裡提到:

“沒有秘密,就沒有兒童時代。”


能夠擁有秘密的小孩,就像是在心中有一個“神奇的容器”,裡面藏著各種心情和體驗,面有好奇、欣喜、甚至是難過的東西。


這些內心藏著的情感、經歷也許能比外放的表達,更能促進孩子的自我成長。


明星田亮在網絡上做了一個最反面的示範。


在網絡上,他以戲虐的口吻曬出的兒子亮仔的日記,我卻看到了亮仔隱藏的小小情緒。


“今天上學的時候,我表演了詩詞《梅花》《小兒垂釣》《望廬山瀑布》《敕勒歌》《元日》把我累得夠嗆,可惜爸爸媽媽沒有愛看,真是的。”


“可惜”“真是的”背後,有遺憾,有著小小的埋怨和難過。只是,作為父親的田亮,也許沒有讀懂這個情緒。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康德曾說過,“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過程的一部分。”


一個人的精神成長,離不開健康的自我認知和積極的自我評價。


從這個角度來說,充分地尊重兒童,保護他們的內心世界不受侵犯無論對家長還是教師,都極為重要。


而這些,都是從允許孩子擁有各種“小秘密”開始。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窺探秘密,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武林外傳》中有一個情節,是大多數家長的縮影。


佟湘玉:“把書包打開讓我參觀參觀。”
小貝:“沒那個必要了吧……請你尊重公民的隱私權。”
佟湘玉:“請你尊重家長的監護權。”


以犧牲孩子的隱私來代替正健康的溝通,是很多成人在親子關係中的“無能”。


從更深層文化來看,由於傳統糟粕中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而是物品。


父母強調“你是我的孩子”,其實是在宣告一種物權。當孩子提出獨立的要求時,他們有一種剪短臍帶的恐慌。


在知乎上,有很多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糟糕體驗。


進來不敲門,偷看我的日記,翻看我的手機,以至於長大之後過度自我保護,只要別人動我的東西,反應就很激烈。”


青春期之後,更加叛逆,你越想看我越不讓你看,到最後就產生了隔閡


長大之後,我對八卦也有了莫名的興趣,我知道不對,但是控制不住自己......


父母窺探了孩子的隱私,卻不知道是在將孩子往外推,讓親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也在無形中給孩子做了最糟糕的示範。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守護孩子的秘密,其實很簡單


✅ 尊重孩子的秘密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秘密,體現在一些生活細節之中。


  • 不過分追問孩子的秘密
  • 不偷看孩子的日記、手機
  • 不隨意和別人分享孩子的秘密,遵守你們兩個之間的約定
  • 進入孩子的房門之前,學會敲門

......


這些事情,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可以做到,放下自己窺探的慾望,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重要的!


黃磊曾經說過一段話,希望給更多的父母參考,也希望更多的父母,也能夠這樣做。


“她的日記不上鎖、擱在桌子上我也不看,我絕不看。她的手機我也不會看,我永遠不看。”


不看手機的背後,還要向孩子傳遞、示範更加重要的是非觀念。


“我要從現在開始教給她,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不對的,我自己都做成錯的,她怎麼能知道對的是什麼樣?”


網址鏈接:


合理利用“秘密”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碰撞。這種時候,“秘密”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小松成長的過程中,我常說:“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我有一種秘密的辦法,想和你分享”。


所有孩子喜歡“別人不知道,而我知道!”帶來的成就感,因為秘密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他們會很享受“獨一無二”的親密關係。


“秘密”有效地化解我和孩子之間的摩擦,也給我們之間的溝通開闢了另一種方式。


長此以往,小松就知道,我們之間能夠分享自己的秘密。有想法也可以“秘密”地和家人分享。


因此,遇到親子之間的碰撞,不妨以“分享秘密”“交換秘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也許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 不能以窺私代替和孩子之間交流


當需要用“窺探隱私”的方式,你才能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可能你就需要反思了。


  • 是否充分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
  • 是否強制將自己的意願灌輸給孩子?
  • 是否真心地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

......


自問這些問題,也許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武志紅說:“很多親子問題的背後,幾乎都是關係問題。”每個人都不是孤島,需要被看見,被聯結,尤其是孩子。建立一段健康的關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英國的兒童精神病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表示:“有利的關係一旦建立,不利的關係也就不會再產生了。”


有利的關係應該具備: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一方對另一方有著養育的慾望;有對對方拼盡全力的勇氣和決心......


以上,是健康親子關係建立的一個方向,具體如何開展,需要父母自己找到適合和自己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 建立“秘密”的邊界


“除了爸爸媽媽以外,你不能和其他人有秘密!”朋友常和孩子強調這一點。


朋友的話不無道理,好的秘密是孩子內心珍藏的寶藏,不好的秘密,也許就是一生的夢魘。


該珍藏的秘密應該是喜悅的、開心的,想起來嘴角上揚;不好的秘密是讓人感覺害怕、緊張。這一點,需要父母不斷向孩子強化。


強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幫助孩子瞭解自己情緒情感的過程。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請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並且以具體的名詞命名。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有什麼樣的秘密,都可以和爸爸媽媽分享。不管你受到什麼樣的威脅,都一定要告訴大人,我們都會站在你的身後。”這是父母需要教給孩子最基本的東西。


寫在最後


15年前的《家有兒女》中,爸爸夏東海說了一段話,放到現在,依舊如雷貫耳。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時候,她不願被別人知道,是孩子成長的標誌;


往大了說,尊重隱私權,恰恰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往小了說,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麼能學會尊重別人呢?”


田亮曬兒子日記:不尊重孩子的秘密,談什麼尊重呢?


作者:小松爸爸,心理學專業,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愛教育,也熱愛生活,點擊關注,願與更多父母分享教育經驗。


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