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量高達

71.8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462,000噸,幾乎翻了三倍,並一舉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蝦產品進口國。2019年全年進口總值更是高達44.4億美元,12月的進口量達到9.7萬噸,為年度最高紀錄。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自從中國政府嚴厲打擊進口蝦的“灰色貿易”之後,大量的進口蝦類產品湧進國內市場。


以往這些走私蝦會從第三國穿過中越邊境到達國內,但是從去年夏季開始,這種灰色地帶的貿易在政府的嚴厲打擊下銳減,更多的蝦類產品開始直接運往中國港口,然而還是有部分蝦產品仍可能通過東南亞國家入境。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同時,中國境內的蝦類養殖業由於蝦病萎縮,但國內消費卻增加了。先前估計海產品“灰色貿易”每年價值數十億美元,這並未包括在中國官方進口數據中。


根據目前數據,低估2019年通過越南路線還進口了50,000-100,000噸蝦。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量

冷水蝦:55655噸

溫水蝦:649324噸

活蝦/生鮮:13248噸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71.8萬噸進口蝦當中,約64.9萬噸為冷凍暖水蝦(主要是養殖蝦,也是阿根廷野生捕撈的紅蝦。)進口增幅約237%;冷水蝦進口5.6萬噸,增長6%。活蝦進口量1.05萬噸,增長26%。


其中,中國直接進口溫水蝦的數量增長最快。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2019中國冷凍溫水蝦來源國

厄瓜多爾和印度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個溫水蝦供應國,共佔據了2019年中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三。


國內官方數據顯示,中國進口厄瓜多爾蝦達322,636噸,同比增長324%,價值同比增長285%至18.5億美元。


印度蝦進口量同比增長346%,至155,027噸,價值同比增長337%,至9.04億美元。


進口厄瓜多爾白蝦以帶頭帶殼整蝦為主,印度蝦以去殼蝦仁為主。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2019年中國冷凍溫水蝦進口量

在冷水蝦板塊,冷水蝦進口量增加6%,達到5.6萬噸。中國進口的冷水蝦主要是北大西洋捕獲的北極蝦。


其中,加拿大是最大供應國,全年供應量為27,529噸,其次是格陵蘭(15,400噸)。俄羅斯(3,877噸)和丹麥(3,007噸)位列三、四位。


在活蝦板塊,主要來自泰國的活蝦和新鮮蝦進口,同比增長26%,約1.05萬噸。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按數量計算,中國正關進口總量超過了美國(700,065噸),但進口額比美國(60億美元)相差15億美元之多。


美國進口的蝦產品以去頭去殼加工品及高附加值產品為主,單價相對較高。相比之下,厄瓜多爾的加工商將大部分蝦全部運往中國。


但是,兩個蝦類進口大國都落後於歐盟。據歐盟魚類加工與貿易協會(AIPCE)統計,2018年歐盟進口了約90萬噸活重蝦。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中國不斷增長的進口量更是突顯了冠狀病毒對全球蝦業的衝擊。


近期FAO發佈報告中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蝦類貿易在未來幾個月將持續低迷,對於亞洲國家3-4月份養殖投苗來說面臨巨大困難和不確定性。據FAO預測,2020年上半年全球對蝦養殖產量將低於上年度。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中國是全球蝦類消費核心市場之一。在受疫情的影響下,近期厄瓜多爾、印度、越南等對蝦出口國受到影響延期發貨,面臨產能過剩,蝦價下滑的壓力。


上週在Kochi舉行的印度國際海鮮展上,印度與中國對蝦出口貿易的增長已陷入混亂,印度無頭對蝦的價格每公斤下跌多達0.50美元。


而阿根廷紅蝦2019年價格本就低迷,受疫情影響中國停止訂單更是使其價格跌至谷底。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各國面對中國市場的變化,正調整生產計劃或積極尋找其他市場消化。


同時,由於日本受疫情影響,蝦的消費量也在下滑,目前主要出口國重點關注的對象為美國和歐盟國家。

進口71.8萬噸!2019年中國蝦類進口躍居全球首位!

食材品牌觀察認為:疫情過後中國仍是全球最看好的蝦類消費市場。


從整體來看,各蝦類主產國對長期貿易形勢持積極態度,對中國市場依舊看好,認為疫情過後的中國,將會快速恢復消費,各國對於下半年的中國蝦類貿易表示期待,因此中國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蝦類消費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