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規模對基金的影響是什麼?

用戶67239664


這個問題,得一分為二來說說。


1

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說

規模太小首要問題就是單位份額分攤的成本較高。

一般基金產品的信息披露費、審計費等都是固定支付的,基金規模太小,單位份額分攤的成本就會相應增加。

其次是面臨的基金清盤的風險比較大。

基金清算,並不是說持有人的錢就沒了,而是說基金產品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對清算感興趣的南粉,可以點擊文字版的鏈接,回聽往期音頻哦。基金遇到清算,對我投的錢會有影響嗎?

進入清算的基金產品相當於為客戶強制贖回,如果當時賬戶中狀態是“浮虧”,那就會變成“實虧”。

當然,這也不是說基金規模越大就越好,規模過大也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 規模過大就要配置更多的股票。

基金行業存在“雙十協定”,即一隻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合計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超過該公司股份的10%。

受此協定的影響,規模較大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就要分散投資到更多的股票中。

那麼對基金經理來說,就要將更多的股票納入投資視野,使其精力難以集中。此外,A股市場上的優質股票也是比較稀缺的。

第二,規模過大會影響操作靈活性。

主動管理型基金需要基金經理進行主動配置,規模過大的話,在進行調倉換股的時候較大規模買入賣出會對股價產生影響

那麼就會面臨難以將股票按理想價位買入賣出的困境,調倉進出時間和成本都會提升。

因此,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說,基金規模不宜太大,適中為好。

儘量不要選擇規模在5000萬以下的基金,一般在5-50億為佳,對少數優秀的擇股型基金經理可以放寬一點。


2

被動指數型基金對規模的要求又是怎樣的呢?

一般來說,被動指數型基金被動跟蹤指數,無需基金經理主動選股、擇時,基金業績主要看跟蹤指數的誤差大小。

因此,規模越大的指數基金,在遭遇大額申贖時受到的衝擊越小,跟蹤誤差相對也越小。

舉個例子,規模1億份的指數基金,遭遇1000萬份的贖回,相當於基金規模的10%,變現壓力相對比較大。

而且基金買進股票的權重指數同樣發生重大變化,從而產生較大的跟蹤誤差。

但是規模是100億份的指數基金,面臨1000萬份的贖回時,也就相當於基金規模的0.1%要被贖回,此時對基金跟蹤指數的影響要小得多。

因此,對被動管理型的指數基金來說,規模越大越好。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一下,增強型指數基金並不適用這一說法。

增強型指數基金一般使用量化模型對指數進行增強操作,本質上屬於主動管理型基金。

如果基金規模過大,會導致一些增強因素鈍化甚至失效。因此,基金規模並非是越大越好。




風險提示:文章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文作者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中的內容和意見基於對歷史數據的分析結果,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在未來不發生變化。本文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投資建議。


南方基金


指數型基金,規模越大越好

指數基金,又稱作被動型基金,基本上不做主動操作,基金經理要考慮的是基金申贖對淨值的影響。基金規模越大,基金申贖對淨值的影響越小。而對於在場內進行交易的ETF來說,基金規模越大,流動性就會越好。

主動型基金,規模適中即可

主動型基金規模適中即可,規模過小,基金費用分攤到單位份額的成本就會變高,對收益會有影響。並且規模小的基金,申贖對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產生影響。

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管理起來就會越困難。基金調倉會對持倉股票有較大影響。

債券型基金,規模偏小好

債券型基金的基金規模不需要很大,只要不太低就行,因為有清盤風險,規模大了也買不到那麼多優質債券,還會增加基金的管理難度。如果是純債基金,規模在十億左右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是可轉債基金,可以更少,因為市場上的優質標很少。

貨幣基金,規模也是越大越好

貨幣基金最為看重的是流動性,所有基金規模越大越好。一般都是幾百億、上千億的規模。



人民凱摩


基金規模是個較為廣義的概念,可以用於整個基金公司,也可用於單隻基金。基金資產淨值通常指單個基金的數據,基金資產淨值和基金淨值又是兩個概念。至於你的問題,基金淨值的升高表明基金和初始發行相比,產生了升值,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申購,進而提高基金規模。


一生所愛再回首


基金存在一個“最優”規模,也就是最合適的規模,因為資產規模對於基金存在多種影響,包括費用、投資組合的流動性等。對於一般企業而言,企業規模增大,平均固定成本隨著降低。

同樣地,基金也存在著規模經濟效應,基金規模越大,年度運作費用水平也應該越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基金規模過大會對基金股票投資產生負面影響。首先,基金規模過大會影響投資組合的流動性,這對於小盤股票基金的影響尤為嚴重,甚至可能使基金的投資風格發生改變。

基金為了實現投資策略而持有一定比例的某隻股票,如果基金規模過大,則其持有該股票的絕對數量也比較大,當基金經理買賣股票時就會對股價產生較大沖擊,因此而產生相應的隱性費用——基金經理不能以理想的價格買進或者賣出股票,導致其回報要低於那些規模較小、買賣股票更加靈活的基金。

小盤股基金受流動性影響就更大了。由於小盤股流通盤較小,基金持有的某隻小盤股票很容易就佔了該股票流通盤的很大部分。當該小盤股的成交量不活躍時,影響更為顯著。因此,規模過大會損害基金未來的長期業績,並有可能阻礙其投資風格的實現。

當小盤基金規模過大而相對可投資的小盤股數量少時,基金經理可能開始投資盤子較大的基金,基金的投資風格則發生改變。 其次,當一隻股票基金的規模過大時,除了流動性下降外,其投資的股票往往只數隨之增多,投資更分散。

這種流動性下降、分散性加大的投資策略,使得這隻股票基金更象一隻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對投資人來說,雖然該基金的主動投資性大大降低,但是其收取的管理費卻是比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高許多。

● 投資人如何關注基金規模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應當充分關注基金的規模。

規模過大很容易影響基金未來的收益,因此投資者不應有“越大越好”的誤解,同時應密切留意基金是否由於規模過大而回報落後於同類可比基金。在比較兩個相似的基金後,投資者不妨選擇規模較小的。 特別是小盤股基金,因為基金規模過大對其回報的負面影響更大一些。

規模較小的基金業績較好,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規模就會逐漸增大。這時,投資者應注意其規模增大之後,基金經理是否能很好地配置流入的資金,基金業績是否受到規模增大影響而有所下降。基金規模過大還可能影響基金的投資風格,因此投資者在為實現特定的投資目標而構建基金組合時,應該清楚瞭解基金的真實風格,而不要停留在基金名稱的表面描述上。

基金公司也應重視基金規模的影響。基金公司對基金規模的重視程度體現了其對投資者利益的重視程度以及在公司發展中平衡短期和長期利益的態度。基金公司是否對自身“最優”基金規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基金公司是為了在現階段多收一些管理費而盲目擴張基金的資產,還是為了將來的長期回報而把基金規模控制在“最優”水平?注重投資者利益的基金公司會追求基金規模和長期回報之間的平衡,對基金“最優”規模進行研究,並與投資者分享其觀點。

此外,提倡將基金經理的報酬更多地與回報掛鉤,而不是更多地與基金規模掛鉤,這樣可以鼓勵基金經理將基金規模維持在合適的水平,注重基金長期回報,從而保持與投資者利益相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