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行(六)雲霧中的廬山


江西之行(六)雲霧中的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廬山的名氣之大,不僅僅來源於秀麗的風景和時常的雲遮霧繞,更有數不清的人文故事,給這座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紗。

在廬山遊覽,我們不期而遇的是漫山的雲霧,大團大團白色的、灰黑色的或黑白相間的雲霧,在山腳、在湖邊、在林間漂浮著、翻滾著,把廬山所有的空間都塞得滿滿的,雄、奇、險、秀的廬山在雲霧的遮蓋下忽隱忽現,像是海上出現的海市蜃樓,此時無論你走在廬山的任何地方,無處不在的雲霧都會湊擁著你,裹挾著你,讓你感覺到腳步輕輕,像飄浮在空中。

在廬山看雲霧,是隨時隨地的,不需要刻意地去尋找,在含鄱口,我們本意是看日出,卻看到了漫天的雲霧,含鄱口在廬山東谷含鄱峰中段,其中含鄱亭是觀日的最佳地點,如果沒有云霧,可以看到鄱陽湖上晨光熹微,水天一色,看到日出瞬間的萬道金光和金光繪就的絢麗畫卷。有失必有得,含鄱亭上觀雲海也別有一番情趣。站在亭中,舉目四望,雲海茫茫,人、霧、亭成為一體,彷彿伸手就可以抓到飄動的雲霧,可等你伸手去抓時,雲霧又疏忽不見。明代詩人王世懋在《度含鄱口》寫到:蒼虯絳節度崢嶸,下界微茫勺水明。最愛他山雲似絮,不知身在絮中行。

江西之行(六)雲霧中的廬山


在前往五老峰的路上,一路陪伴我們的除了雲霧,還是雲霧,能見度不足二十米,有誰稍微跑的快一點,瞬間就沒了蹤影,怕拉下,只有靠嗓子呼喊,所以一路上,呼朋引伴聲不絕於耳,山路曲曲彎彎,腳下高低錯落,雲霧隨山勢忽濃忽淡,不時遇到從山上下來的遊客,裹著一身的雲霧,像似客從天上來。在接近山頂處,我們碰到了幾個採藥人,他們把繩索的一頭固定在山頂,然後揹著繩索和竹筐,在懸崖絕壁上採藥,他們把採到的靈芝,就地出售。他們告訴我,靈芝是廬山的特產,廬山多霧,溼潤的氣候適合靈芝生長。但靈芝大部分長在懸崖絕壁上,他們平常就是靠著固定繩索,在懸崖絕壁上尋找,運氣好的時候,不但可以採上,還可以賣出。不過現在靈芝是越來越少了,還有采不上的時候,只能空手而歸了。聽了採藥人的話,感到了他們的辛苦,我買了他們擺在地上的兩個靈芝。詩人李白曾有《望廬山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廬山是歷史名山,古往今來數不清的名人,在這裡留下了千古詩篇,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描寫廬山雲霧的,首推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是蘇軾在公元1084年由黃州貶至汝州時,途經九江,與友人同遊廬山,看到瑰麗的山水景色後,寫下的幾首中的一首,既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是作者藉助廬山景色,表達自己思想的佳作。

江西之行(六)雲霧中的廬山


廬山還和中國近代史緊密相連,從20世紀初,廬山成為國共一座運籌帷幄的中軍帳篷,在此舉行的會議和決定,足以改變國家歷史和個人命運,可以說,廬山見證了大半個世紀的近代中國史。

廬山雲霧較多,主要還是特殊的地理條件形成的。廬山山頂處在高空地帶,周圍江湖環繞,溼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山地阻擋,極易形成雲雨,全年降雨量達到了1917毫米,有霧日達192天。我們在廬山的三天裡,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好端端的天氣,突然就飄來了雲彩,雨瞬間便落下來,所以在廬山,雨傘是必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