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周深分析《歌手》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通过周深分析《歌手》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遇见,让世界看到更好的你

你为什么喜欢看歌手?

时至今日,《歌手》进行了大改革,从前的《歌手》会挖掘被流量时代遗忘的有实力的歌手,并提供一个舞台让歌手尽情的改编及挑战他们从前没试过的内容。而现在《歌手》打出了当打之年的旗号,从一开始的宣发阵容就不难发现,即使是新一代的歌手也是这一代中间的佼佼者,即流量与实力并存。

今年的《歌手》与以往不同,首先取消了一组年龄段的投票50岁以上的观众被放弃,也就是说500位大众评审团会更多的涌入新生代的血液,这个操作可以理解,毕竟“当打之年”就是《歌手》年轻化的改革,那么这个改动到底好不好?这里先抛下一个结论,好。

而且因为今年的疫情原因导致节目只能云录制,这就很有意思了,以往可能因为时间地点的原因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可以报名,因为可以在家观看了。以前现场投票观众极大可能是某歌手的粉丝,因为只有粉丝才更有动力去参与节目,那现在这个操作会导致什么结果?

现在的录制方式会造成大批量的某歌手的粉丝涌入,那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通过周深分析《歌手》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歌手·当打之年

通过周深分析《歌手》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前三期我觉得只是周深的正常发挥,而第三期之后他可能觉得自己站稳了脚跟,开始炫技了。

第四期的《无问》是毛不易的歌,用毛不易的歌表达对毛不易惋惜不舍,并改词“你会让我想起我的归途”致敬离去的朋友。


第五期的《Monseters》则完全在秀自己的声音,那个被天使吻过的声音毫无保留的绽放出来,亮丽清秀的真假音转换,少年音与女声的驾驭无比令人着迷。


第六期的《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结合《红梅花儿开》就开始在秀美声及多语种,意料之外的这两首歌居然这么搭,可能张亚东也没想到自己的歌能够被这么改编。

在最新一期(第八期)里周深凭借一首《达拉崩吧》又夺冠了,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了,这是一首来自二次元的歌曲,原作者是ilem,此人经常搞一些不正经却很上头的歌曲。如果这首歌出现在前几季歌手里,你们觉得这首歌能排第几?排名肯定不高,因为50年代的人根本无法理解这首歌在说什么,也无法理解这个曲风,只能靠周深的路人缘拉票。那为什么这首二次元的歌曲能够拿第一呢?

抛弃歌曲本身的争议性及粉丝向的问题只能说明一件事——90后登上名为社会的舞台了。

通过周深分析《歌手》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周深

破圈

越来越多的例子能够证明90后进入社会,在越来越多的官微运营里不难发现他们的内容都很年轻化,有时候会让人不禁想到这是一个政府部门的发言吗?以前大人们总是说90后是颓废的一代,担心中国未来,但如今大人们也沉浸90后营造的社会文化现象里,或许以后还有“啥是佩奇”出现,但不可否认90后已经开始步入社会。

以往二次元都是圈地自萌,ACG领域更是家长老师严打的“灰色地带”,而现在不仅更多的内容破圈,以往的传统领域都纷纷进驻B站,甚至还有阿里这种级别的大公司拉低身段给00后卖萌求不要给钉钉打差评。所以这是一种文化入侵吗?不是。

通过周深分析《歌手》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达拉崩吧

这是未来的主流文化之一,甚至能造就一个崭新的时代,可以令许多有才华的人不被埋没。做二次元音乐的人不会被主流音乐文化鄙视;画漫画的人不再是最低等的艺术;甚至各种网络小说不会被传统文学看不起。

从周深这首歌里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次二次元向三次元发起的进攻,他用不同的声线让听众沉迷,他用他稀烂的舞蹈展现二次元的文化。我想了很久这首歌明明是“勇者斗恶龙”的故事为什么用的却是“超级玛丽”的音效,我看了很多人的牵强解释,而我觉得这是用70后、80后大概率接触过的游戏音效触动他们潜藏在内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他在用《歌手》这个舞台试图与老一辈的人们引起共鸣。二次元不可能突然破圈,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90后可能已经站上社会的舞台,但还没到引导社会前进的地步,老一辈的人正在老去,而我们会让他们慢慢接受90后从小小心翼翼维护的文化。

所以回答一开始的问题,《歌手》的现场观众还未能代表大众,但他们用行动告诉这个国家,未来是他们的。

通过周深分析《歌手》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周深在家录制

尾巴

今年歌手我会更期待华晨宇在后面的表现,前面靠套路化的表演拿了前列,而后面改了以往套路的歌曲则令人大跌眼镜,在第八期的最后

华晨宇与袁娅维的谈心也不难让人看出他的忧虑,所以未来华晨宇可能会在遵循他的音乐理念之下拿出与他从前的作品不一样却又抓住人心的作品吧。

通过周深分析《歌手》现场观众是否能代表大众

华晨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